刑事被追訴人妥速審判權比較及其在中國的建構設想
本文選題:被追訴人 + 妥速審判權 ; 參考:《中國刑事法雜志》2014年06期
【摘要】:妥速審判權是指被追訴人有及時獲得審判的權利。目前,認可與保障被追訴人的妥速審判權已成為一種國際刑事司法趨勢,但我國刑事訴訟法實際并無此項權利規(guī)定。由于訴訟期限缺乏權利性質,超期辦案制裁機制難以啟動,我國刑事訴訟遲延與超期羈押問題突出。妥速審判權具有堅實的正當性基礎,我國《刑事訴訟法》應規(guī)定被追訴人有受妥速審判的權利。妥速審判權的適用范圍、權利違反審查標準、權利救濟措施與所處刑事訴訟制度密切相關。我國在確立與保障被追訴人的妥速審判權時,應將妥速審判權適用于整個刑事訴訟過程,從遲延原因與遲延損害兩方面構建妥速審判權違反的審查標準,并建立終止訴訟、減輕刑罰、損害賠償、拒絕或終止訴訟延期等可行的救濟措施。
[Abstract]:The right of proper trial refers to the right of the accused person to get a trial in time. At present, it has become a trend of international criminal justice to recognize and protect the accused person's right of proper trial, but the criminal procedure law of our country does not have this right regulation. Due to the lack of the right nature of the time limit of the lawsuit, it is difficult to start the sanction mechanism of the extended case, and the problem of the delay in the criminal procedure and the extended detention in our country is prominent. The right to a proper trial has a solid basis of legitimacy, and our country's Criminal procedure Law should stipulate that the accused person has the right to a proper trial.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of the right to a proper trial, the violation of the examination standard, and the remedy of the right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riminal procedure system. In order to establish and protect the prosecution's right to a proper trial, China should apply it to the whole process of criminal proceedings, construct the examination standard of the violation of the right of trial in terms of the cause of delay and the damage of delay, and establish the termination of the proceedings. Feasible remedies such as mitigation of penalty, damages, refusal or termination of action.
【作者單位】: 浙江工業(yè)大學之江學院;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刑事涉案財物處理程序研究”(編號12BFX060)
【分類號】:D925.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詹建紅;李紀亮;;困境與出路:我國刑事程序分流的制度化[J];當代法學;2011年06期
2 馮喜恒;;臺灣地區(qū)“刑事妥速審判法”評介及其啟示[J];海峽法學;2011年01期
3 李鐘;劉浪;;監(jiān)視居住制度評析——以2011年《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為視角[J];法學雜志;2012年01期
4 江必新;;完善刑事再審程序若干問題探討[J];法學;2011年05期
5 卞君瑜;吳留鎖案結論難產 超期羈押達十四年[J];法律與生活;1999年01期
6 廖榮輝;;刑事案件“延長羈押期限”問題研究[J];河北法學;2008年01期
7 郭明文;;論審判階段的程序分流——以被告人認罪案件處理程序為視角[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8 陳光中;;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之我見[J];人民檢察;2009年04期
9 顧永忠;;1997-2008年我國刑事訴訟整體運行情況的考察分析——以程序分流為視角[J];人民檢察;2010年08期
10 葉肖華;;論刑事審判程序分流[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海坤;曾祥華;;行政過程的社會正當性——利益平衡[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1期
2 張小玲;李家宏;;論刑事訴訟中訴判同一原則[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1期
3 施鵬鵬;;論無罪推定的本質[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2期
4 鄭好;;比較法視野下的監(jiān)聽立法研究[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6年02期
5 林喜芬;;論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的宏觀位階——兼評中國證據規(guī)則的憲法化取向[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8年01期
6 張平;;法的核心要素之辯——以法律實證主義為中心[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0年02期
7 劉少軍;葉雨晴;;關于相對不起訴中引進特別程序的法律思考——以被不起訴人的權利救濟為視角[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8 聶小明;;高職學生法律思維方式培養(yǎng)探析[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9 鐘祖鳳;;試論行政補償的基本原則[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10 段海峰;周梁云;;試析我國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法律制度的構建——以云南為例[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8年3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孔璋;;一體與獨立之爭論及檢察一體制論證[A];第二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6年
2 單民;上官春光;;和諧語境下的職務犯罪偵查公開問題[A];第三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7年
3 王天林;;公開被質疑的背后——對“鄧玉嬌事件”的憲政思考[A];第四屆全國公法學博士生論壇論文集[C];2009年
4 郝建臻;;干部作風建設的法理學解讀[A];北京教育紀檢監(jiān)察工作研究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5 孫春晨;;經濟倫理學研究中的三個理論論爭[A];海峽兩岸道德發(fā)展論[C];2008年
6 王慶華;;公共預算與分配正義[A];呼吁公共預算:來自政治學、公共行政學的聲音——第一屆中國公共預算研究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7 王曉;王s,
本文編號:1881242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falvlunwen/susongfa/1881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