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判決書的評價策略——基于對話視角的介入分析
本文選題:民事判決書 + 評判策略; 參考:《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4期
【摘要】:民事判決書的判決理由部分起著樹立司法權威和公信力的作用,故而有必要對判決理由的評價策略進行分析探討。本研究選取民事判決書10份作為語料,借助評價理論中的介入系統(tǒng)對其中的判決理由部分進行標注和統(tǒng)計,從否認、反駁、接納、背書和同意五個子項目對來分析討論其評價策略使用的動因。此項研究意義在于了解民事判決書評價策略現(xiàn)狀規(guī)律和探討如何通過人際意義的調(diào)節(jié)以確保判決書的法律評判功能和社會指引功能的實現(xiàn)。
[Abstract]:The judgment reason of the civil judgment plays the role of establishing the judicial authority and credibility, so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evaluation strategy of the judgment reason. In this study, 10 copies of civil judgments are selected as corpus, with the help of the intervention system in evaluation theory, the judgment reasons are annotated and counted, from denial, refutation, acceptance. Endorsement and approval of five subproject pairs 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reasons for the use of their evaluation strategi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study is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law of the evaluation strategies of civil judgments and to explore how to ensur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judgment's function of legal judgment and social guidance through the adjustment of interpersonal meaning.
【作者單位】: 南通大學外國語學院;
【基金】: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美新聞報道用詞之研究”(10YYD019)
【分類號】:D926.1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杜碧玉;中國民事判決書的人際功能分析[J];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學報;2003年01期
2 馬海音;論民事判決書語言運用中規(guī)范與習慣的沖突[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3 王振華;評價系統(tǒng)及其運作——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新發(fā)展[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1年06期
4 田荔枝;判決書用語的若干不規(guī)范現(xiàn)象[J];修辭學習;2001年01期
5 董敏;;論當前中國民事一審判決書的語類結構潛勢[J];修辭學習;2006年04期
6 袁傳有;;警察訊問語言的人際意義——評價理論之“介入系統(tǒng)”視角[J];現(xiàn)代外語;2008年02期
7 袁傳有;胡錦芬;;律師代理詞中介入資源的順應性分析[J];語言教學與研究;2011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歡雨;;基于評價理論的朝核問題英語新聞報道的態(tài)度分析[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2 劉娟;;基于評價理論的英語旅游廣告態(tài)度研究[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12期
3 張明霞;;評價理論視角下的電影評論分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2期
4 賀鵬;;生命中無法承載的悲和喜——評價系統(tǒng)視角下《一小時的故事》中路易斯的態(tài)度分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2年07期
5 張先剛;;追蹤溯源話評價[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6 程微;;導游講解語篇的人際意義研究[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6期
7 張先剛;;翻譯研究的評價視角[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6期
8 張先剛;;恭維語與和諧社會——積極語篇分析[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9 程微;;態(tài)度的轉渡——從評價理論到語篇翻譯中人際意義的傳達[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10 趙玲;;《老友記》中的幽默現(xiàn)象——基于評價系統(tǒng)介入理論的分析[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12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邱姣;;態(tài)度系統(tǒng)視角下《飄》中斯嘉麗的性格特點分析[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九輯)[C];2011年
2 項秀珍;;外交語篇中模糊限制語的人際意義——以外交部新聞發(fā)言人答記者問為例[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C];2011年
3 陳治安;周忠杰;;詞典封面廣告語篇研究:一種評價視角[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4 宋曉舟;;《紐約時報》對華經(jīng)濟新聞報道的評價資源分析[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5 楊傳智;;試用評價理論來分析“天價切糕”事件網(wǎng)友的評論[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2年會論文集[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文輝;語言評價理論的價值哲學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邵春;英語主位化評述結構的功能語言學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3 李楓;英語評論附加語的評價意義及其動因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4 葉寧;警察訊問話語[D];浙江大學;2010年
5 李君;評價理論視角下影評的態(tài)度特征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6 韓淑英;《都柏林人》人際意義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7 竇衛(wèi)霖;中美官方話語的比較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8 林超;俄漢圖書輔文對比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0年
9 房紅梅;言據(jù)性的系統(tǒng)功能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10 于連江;多維視角下的文學翻譯批評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韋萍;英語政治演講的評價性分析[D];河北大學;2009年
2 許甲坤;從評價理論角度分析奧巴馬在上海的演講[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3 祁芳;評價理論視角下美國總統(tǒng)就職演說中的介入資源分析[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崔糧彩;英語推銷信中的評價資源分析[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5 張紅艷;評價理論視閾下《詩經(jīng)》五個英譯本的對比研究[D];河南工業(yè)大學;2010年
6 胡瓊芳;當代流行愛情歌詞中女性形象的評價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許艷婷;英語公益廣告中的評價資源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8 王慧;諾貝爾文學獎獲獎演說的人際探討—評價分析[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9 劉金娥;評價視角下的《警察與贊美詩》中索比的悲劇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10 范志紅;評價理論視角下英語商業(yè)廣告語篇研究[D];南昌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龔成;改革民事判決書制作模式的思考[J];法律適用;2000年02期
2 杜碧玉;中國民事判決書的人際功能分析[J];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學報;2003年01期
3 王振華;法庭交叉質(zhì)詢中的人際關系——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情態(tài)”視角[J];外語學刊;2004年03期
4 冉永平;;語用學傳統(tǒng)議題的深入研究 新興議題的不斷拓展——第十屆國際語用學研討會述評[J];外語教學;2007年06期
5 張麗萍;;以“評”說“法”:法庭辯論中的評價資源與實現(xiàn)手段[J];外語教學;2007年06期
6 徐盛桓;疑問句的語用性嬗變[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8年04期
7 王振華;評價系統(tǒng)及其運作——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新發(fā)展[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1年06期
8 袁傳有;由美、英、中警察告知語言分析看中國警察告知體系的建構[J];修辭學習;2005年01期
9 潘小玨;;介入資源與法庭辯論中說服的實現(xiàn)[J];修辭學習;2008年02期
10 王振華;;“自首”的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視角[J];現(xiàn)代外語;2006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振華;介入:言語互動中的一種評價視角[D];河南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蔡璨;中國刑事審判中互動語篇人際意義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賈璋煒;;我國民事判決書功能分析[J];法律適用;2008年09期
2 奚小瑋;;民事判決書中主文表達的三弊之我見[J];法治論叢;1990年03期
3 李鶴賢,龐世耀;談以民事判決書質(zhì)押的法律效力[J];人民司法;1999年08期
4 杜碧玉;中國民事判決書的人際功能分析[J];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學報;2003年01期
5 范淑玉;民事判決書中證據(jù)表述初探[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6 金言;;判決書何以成為“法律白條”——百姓叫賣法院判決書現(xiàn)象透視[J];政府法制;2006年01期
7 朱波;;6旬老太網(wǎng)上甩賣判決書[J];老同志之友;2010年07期
8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在民事判決書中增加向當事人告知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二條規(guī)定內(nèi)容的通知[J];司法業(yè)務文選;2007年17期
9 《山西老年》法律咨詢組;下達民事判決書后能否再調(diào)解?[J];山西老年;1996年02期
10 張國明;民事判決書基本結構的完善[J];法學雜志;2000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新建;;層位評價理論——一種合理的評價思想[A];2003年中國管理科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3年
2 楊潔;楊子;;國家形象建構的評價視角——以國外媒體對汶川事件的報道為例[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四輯)[C];2009年
3 王蕾;;評價理論在漢語立法語篇分析中的應用——以《婦女權益保障法》為例[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4 桂天寅;;關于提高民事判決書寫作質(zhì)量的思考[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二輯)[C];2008年
5 呂俊;;價值哲學與翻譯批評學[A];第六屆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會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6 曹慧潔;;新評價理念下的改變[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廣東卷)[C];2010年
7 徐彬;;論徽州家譜的評價理論[A];史學批評與史學文化研究[C];2009年
8 陳燁;羅震東;;面向發(fā)展不確定性的城市總體規(guī)劃評價方法構建——以無錫總體規(guī)劃實施評價為例[A];城市規(guī)劃和科學發(fā)展——2009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09年
9 吳超;廖國禮;;有色金屬礦山重金屬污染評價研究[A];第十四屆海峽兩岸及香港、澳門地區(qū)職業(yè)安全健康學術研討會暨中國職業(yè)安全健康協(xié)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10 肖克炎;謝承祥;王登紅;張曉華;丁建華;婁德波;;新一輪固體礦產(chǎn)資源潛力評價的幾個問題[A];第八屆全國礦床會議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張群陽 張福慶;民事判決書應詳寫判決理由[N];人民法院報;2000年
2 胡強 記者張曉東;一份民事判決書竟有5處明顯錯誤[N];法制日報;2005年
3 許詩保;刑事、民事判決書上訴權利之比較[N];江蘇法制報;2006年
4 卜云彤;海南:“原告”寫成“被告”,糊涂法官記大過[N];新華每日電訊;2005年
5 維克;省內(nèi)首例本土藥品專利維權終獲勝利[N];云南科技報;2010年
6 袁 滿;民事判決書中訴訟費負擔之表述方法[N];人民法院報;2004年
7 蔣作平 侯大偉;成都中院“陰陽判決”難分真假[N];中國改革報;2006年
8 李坤;*ST成商將收回1769萬欠款[N];證券時報;2007年
9 記者 劉自賢 通訊員 唐業(yè)繼 胡正偉 實習生 宋藥婧;我省一涉外判決首次在美執(zhí)行[N];湖北日報;2011年
10 潘從武 童文艷;如此裁判文書折射理念缺失[N];法制日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韌;對英文報紙書評的評價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2 李曉康;態(tài)度意義構建世界[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3 李祥云;離婚訴訟話語中權力和親密關系的性別解讀[D];山東大學;2008年
4 劉穎;從評價體系看商業(yè)評論中態(tài)度意義的實現(xiàn)[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5 陳明瑤;漢語網(wǎng)絡時評的語類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6 管淑紅;《達洛衛(wèi)夫人》的系統(tǒng)功能文體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7 汪立東;城市旅游營銷的績效評價理論與方法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8 肖暉;中國判決理由的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轉型[D];西南政法大學;2005年
9 仇付國;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健康風險評價理論與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4年
10 黃志偉;無廢開采評價理論的研究[D];中南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金云;科技報告語篇中人際情感與態(tài)度意義[D];山東大學;2005年
2 夏苗;英國印刷旅游廣告的體裁分析[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6年
3 鄒潔;政治演講態(tài)度意義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4 鮑坤;評價理論視角內(nèi)的英語政治新聞語篇分析[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5 湯慧麗;學生學習情感評價探究[D];河南大學;2009年
6 黃小蕊;基于評價理論的英漢語言類學術書評對比分析[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7 蔡俞;基于Agent的網(wǎng)絡教學學生評價的研究設計[D];大連海事大學;2007年
8 楊威;從評價理論角度分析新聞評論中介入資源的人際意義[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9 楊立群;評價理論應用于商務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嘗試性研究[D];重慶大學;2007年
10 韓效偉;評價理論視角下的《論語》話語分析[D];曲阜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903417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falvlunwen/susongfa/1903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