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不被強迫自證其罪的保護客體
本文選題:自證其罪 + 積極配合 ; 參考:《政法論壇》2013年05期
【摘要】:新刑事訴訟法對不被強迫自證其罪之規(guī)定,沒有采用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及國際社會的通常表述,雖然在保護被追訴人自由陳述方面略顯欠缺,但如此規(guī)定正好使不被強迫自證其罪擺脫了其保護客體僅限于言詞陳述之束縛。充分考慮不被強迫自證其罪所蘊涵的保障人權、個人自由以及被追訴人的主體性地位等因素,我國不被強迫自證其罪的保護客體應界定為:在刑事訴訟中被追訴人雖有消極忍受國家追訴之義務,但有權不被強迫作出自我歸罪的陳述、交出實物證據(jù)以及利用自己的身體積極配合國家追訴。
[Abstract]:The new Code of Criminal procedure does not adopt the usual express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for not being coerced into self-incriminating, although it is somewhat deficient in protecting the freedom of the accused to make a statement. However, such a stipulation makes it possible not to be forced to testify against itself and to free itself from the restriction of its protected object being confined to words and statements. Giving due consideration to the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individual freedom and the subjective status of the accused, which are implied in not being forced to testify against oneself, The object of protection that our country is not forced to testify against itself should be defined as: although the accused person has the obligation to bear the state prosecution passively in criminal proceedings, he has the right not to be forced to make a statement of self-incrimination. Hand over physical evidence and use your body to actively cooperate with national prosecution.
【作者單位】: 對外經(jīng)濟貿易大學;
【基金】:教育部2012年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項目批準號:12YJC820011) “對外經(jīng)濟貿易大學優(yōu)秀青年學者培育計劃項目”(項目號:2012YQ04)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D925.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樊崇義;;從“應當如實回答”到“不得強迫自證其罪”[J];法學研究;2008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小玲;李家宏;;論刑事訴訟中訴判同一原則[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1期
2 鄭好;;比較法視野下的監(jiān)聽立法研究[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6年02期
3 林喜芬;;論非法證據(jù)排除規(guī)則的宏觀位階——兼評中國證據(jù)規(guī)則的憲法化取向[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8年01期
4 劉國慶;;關于刑訴中法官調查權若干問題研究[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0年01期
5 孫泳;;刑事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的價值及建構[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6 奚瑋;楊錦炎;;論監(jiān)聽在職務犯罪偵查中的運用[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7 孫記;;程序性證明——一個證據(jù)法學不可缺失的概念[J];北方法學;2007年05期
8 郭華;;美國專家證言的可采性研究——以美國判例與立法的互動為中心[J];北方法學;2008年02期
9 封利強;;證據(jù)審查機制初探[J];北方法學;2009年05期
10 黃豹;;公訴權的客觀性與追訴性述評[J];北方法學;2009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萬毅;;檢察官角色與檢察權配置[A];第三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7年
2 單民;上官春光;;和諧語境下的職務犯罪偵查公開問題[A];第三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7年
3 趙靖;;論我國檢察機關選擇起訴權的完善[A];第七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會議文章[C];2011年
4 張華;;論尊重人權作為國際法的基本原則及其對中國和平發(fā)展的影響[A];2006年中國青年國際法學者暨博士生論壇論文集(國際公法卷)[C];2006年
5 陳焰;林寧燁;;自偵案件適用非法證據(jù)排除規(guī)則的難題與出路[A];第八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證據(jù)制度的完善及新要求[C];2012年
6 任海新;蔡藝生;;新刑事訴訟法非法證據(jù)排除規(guī)則析評——排除的是事實、證據(jù)抑或非法行為[A];第八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證據(jù)制度的完善及新要求[C];2012年
7 李迎春;王森;;構建審查起訴階段非法證據(jù)排除機制[A];第八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證據(jù)制度的完善及新要求[C];2012年
8 肖中華;劉榮;;論羈押必要性審查在審查起訴環(huán)節(jié)的貫徹[A];第八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強制措施制度的修改及執(zhí)行[C];2012年
9 施娟;;羈押必要性審查的理解與適用[A];第八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強制措施制度的修改及執(zhí)行[C];2012年
10 張弛;董]Z;;試論捕后羈押必要性審查制度的構建[A];第八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強制措施制度的修改及執(zhí)行[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進德;協(xié)商性司法在西方的興起[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尹曉紅;我國憲法中被追訴人獲得辯護權之保障[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3 周強;我國保護被追訴人人身自由憲法條款之實施[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4 楊芳;平等原則在少數(shù)民族人權保障中的適用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5 陳瑩瑩;刑事檢察監(jiān)督的程序化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6 張慧霞;國際人權法視野下少數(shù)群體權利保護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1年
7 廖丹;作為基本權利的居住權研究[D];武漢大學;2011年
8 孫寶民;死刑檢察監(jiān)督制度研究[D];武漢大學;2011年
9 吳鋒;刑事立案監(jiān)督權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10 王U,
本文編號:1904563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falvlunwen/susongfa/1904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