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間關系:基于心理契約的建構
本文選題:組織間關系 + 組織間心理契約; 參考:《經(jīng)濟管理》2008年Z2期
【摘要】:組織間心理契約是管理學研究的最新課題。解析組織間心理契約對于組織間關系構建與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組織內(nèi)心理契約與組織間心理契約會頻繁互動,并最終影響組織間關系質(zhì)量。組織間關系演進實質(zhì)就是心理契約的形成與解約,心理契約中感知性職責將有助于構建組織間信任與承諾,而心理契約的修正、廢棄、平衡和協(xié)商直接決定組織間關系持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雖然這種影響會受到組織間關系歷史和信任強度的調(diào)節(jié)。
[Abstract]:The psychological contract between organizations is the newest subject of management research.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analyze the psychological contract between organiza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nter-organizational relationship. The psychological contract within the organization and the psychological contract among the organizations will interact frequently and ultimately affect the quality of the inter-organizational relationship. The essence of the evolution of inter-organizational relationship is the formation and dissolution of psychological contract. The perceptual responsibility in psychological contract will help to build trust and commitment among organizations, and the modification of psychological contract will be abandoned. Balance and negotiation directly determine the continuity and stability of inter-organizational relations, although this effect is regulated by the history of inter-organizational relations and the intensity of trust.
【作者單位】: 上海財經(jīng)大學國際工商管理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營銷渠道變革與模式選擇研究”(70472029) 國家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互聯(lián)網(wǎng)環(huán)境下營銷渠道的博弈學習和模式選擇”(20050248038) 上海財經(jīng)大學211工程3期重點學科建設項目資助。
【分類號】:C936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羅帆;許彥妮;;基于心理契約的人才流失預警模型[J];中國地質(zhì)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2 李原;孫健敏;;雇用關系中的心理契約:從組織與員工雙重視角下考察契約中“組織責任”的認知差異[J];管理世界;2006年11期
3 曹威麟;董玉芳;田飛;;論心理契約中不可或缺的暗示溝通[J];江淮論壇;2007年02期
4 李曉;袁霞;;中學教師心理契約類型的調(diào)查分析[J];教育科學研究;2005年12期
5 王黎螢;;基于心理契約的知識型員工激勵機制設計[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5年11期
6 李伶;劉道榆;;基于心理契約的知識型員工流動及影響因素實證研究——以中小民營企業(yè)為例[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jīng)濟;2007年29期
7 朱曉妹,王重鳴;中國背景下知識型員工的心理契約結構研究[J];科學學研究;2005年01期
8 劉小平;組織承諾綜合形成模型的驗證研究[J];科研管理;2005年01期
9 毛惠媛,陳壯,艾云鳳;企業(yè)購并整合中的心理契約[J];理論界;2005年09期
10 王玉梅;叢慶;;飯店知識型員工離職意圖的成因分析——基于員工心理契約視角的實證研究[J];旅游學刊;2007年1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原;員工心理契約的結構及相關因素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2年
2 余琛;員工心理契約與持股計劃研究[D];浙江大學;2003年
3 周莉;基于心理契約的企業(yè)家激勵研究[D];重慶大學;2006年
4 盧政營;消費者隱性需求演化機理:理論詮釋與實證檢驗[D];天津財經(jīng)大學;2007年
5 沈仲丹;高校激勵模式有效性的權變分析[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6 王慶燕;組織社會化過程中的新員工信息尋找行為與心理契約的實證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7 李成江;知識型員工心理契約管理研究[D];河海大學;2007年
8 王光軍;石油企業(yè)QHSE管理體系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6年
9 吳繼紅;基于社會交換理論的雙向視角員工—組織關系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10 陳志霞;知識員工組織支持感對工作績效和離職傾向的影響[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蕓;知識型員工激勵研究[D];河海大學;2004年
2 潘安成;企業(yè)文化系統(tǒng)的機理與塑造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03年
3 孟奕爽;心理契約對飯店員工流失的作用與影響研究[D];中南林學院;2004年
4 周翔;員工心理契約的形成機制以及企業(yè)文化的影響:對泰豪科技的實證研究[D];清華大學;2004年
5 李曉;中學教師心理契約的結構、類型及違背效應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5年
6 王世丹;運用心理契約提升員工整體滿意度[D];吉林大學;2005年
7 林麗華;教師心理契約、工作滿意度與自尊的狀況及其關系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5年
8 張玲;私營企業(yè)中企業(yè)主和職業(yè)經(jīng)理人理念型心理契約的研究[D];汕頭大學;2005年
9 魯小風;長江設計院核心員工激勵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10 殷麗娟;企業(yè)與員工關系影響專業(yè)技術人才工作績效的過程模型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屈維意;周海煒;姜騫;;組織間關系維度分析及其實證研究[J];情報雜志;2011年08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編號:2110144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guanlilunwen/glzh/2110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