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QSIM算法的輿論主體行為模擬研究
[Abstract]:Social public opinion is a complex system, and it is a complicated system project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 public (public opinion main body)'s group behavior and interaction in the process of forming public opinion, and then to effectively regulate the guidance of social public opinion. Taking the SARS event in 2003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makes a qualitative reasoning and analysis of the behavior of the public on the basis of the QSIM algorithm during the initial stage of public opinion formation. The qualitative reasoning method of social public opinion will provide a bridge, a visual angle and an effective way to study public opinion from qualitative to quantitative.
【作者單位】: 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自然與社會交叉科學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數(shù)學與系統(tǒng)科學研究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91024010)
【分類號】:C936;F22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邵晨曦,白方周;定性仿真技術及應用[J];系統(tǒng)仿真學報;2004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賈傳亮;池宏;孫穎;李桂君;;基于QSIM算法的突發(fā)事件應急處置過程模擬研究[A];第九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汪一為;認識當前社會現(xiàn)象的兩把鑰匙——階級分析法和階層分析法[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3年02期
2 苗東升;;論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3 郭強;試論中國社會結構的斷裂與轉(zhuǎn)型[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科版);2004年04期
4 粟守廉;改革開放前后我國社會階層構成的變化及幾點思考[J];北方論叢;2003年06期
5 馮培;社會變革中的大學青年與高等教育[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6 劉嬋;;論我國中產(chǎn)階層的界定標準[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06年03期
7 蕭今;教育經(jīng)濟學和教育發(fā)展的挑戰(zhàn)[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5年01期
8 雷萬鵬,鐘宇平;中國高等教育需求中的城鄉(xiāng)差異——人力資本與社會資本理論的視角[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5年03期
9 文東茅;家庭背景對我國高等教育機會及畢業(yè)生就業(yè)的影響[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5年03期
10 鄭潔;家庭社會經(jīng)濟地位與大學生就業(yè)——一個社會資本的視角[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馬又清;;以毛澤東統(tǒng)戰(zhàn)理論為指導,做好在新社會階層中的統(tǒng)戰(zhàn)工作[A];紀念毛澤東——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10周年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2 段京肅;;社會關系的變化與信息傳播權利的轉(zhuǎn)移[A];全球信息化時代的華人傳播研究:力量匯聚與學術創(chuàng)新——2003中國傳播學論壇暨CAC/CCA中華傳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4年
3 李紅濤;;強勢與弱勢分割——信息傳播資源分配結構的動態(tài)觀察[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Ⅰ)[C];2006年
4 郭權;;潛輿論外顯化的限制——對輿論傳播現(xiàn)象的反思[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Ⅰ)[C];2006年
5 李小勤;;中國傳媒對“他者”的再現(xiàn):《南方周末》的農(nóng)民(工)報道之內(nèi)容分析,,1984-2002年[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Ⅰ)[C];2006年
6 陳紅梅;;試析網(wǎng)絡傳播與傳統(tǒng)媒體的關系及其影響[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Ⅰ)[C];2006年
7 榮寧;;新中國社會階層演變與民主監(jiān)督制度建設[A];毛澤東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的探索:第六屆國史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8 胡斌;牛飛;;離散事件仿真和定性仿真的集成及其人-物互動仿真應用[A];'2008系統(tǒng)仿真技術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9 徐連明;;時尚雜志流行文化中的白領形象研究——以《時尚·COSMO》為個案[A];中國的前沿 文化復興與秩序重構——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四屆學術年會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10 魯品越;;資本邏輯與當代中國社會結構趨向——從階級階層結構到和諧社會建構[A];上海社科院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新論壇2007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宋福范;執(zhí)政條件下黨的先進性問題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2 蔡永蓮;高等教育非公共消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3 李俊青;證券市場泡沫現(xiàn)象研究[D];天津大學;2003年
4 包勝利;成吉思汗傳說與古代蒙古汗權思想[D];中央民族大學;2003年
5 祁型雨;利益表達與整合[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6 柴華奇;中國居民收入分配與經(jīng)濟發(fā)展[D];西北大學;2003年
7 劉立志;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政策發(fā)展的理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8 祝志勇;制度創(chuàng)新主體擴散論[D];四川大學;2003年
9 張小蘭;經(jīng)濟轉(zhuǎn)型期農(nóng)民收入問題研究[D];四川大學;2003年
10 劉平青;轉(zhuǎn)軌期中國家族企業(yè)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曉萍;國家—社會視域下的權利—權力與權利—義務[D];黑龍江大學;2002年
2 黨晨飛;土地制度變遷與中國現(xiàn)代化[D];廣西師范大學;2002年
3 林智鑫;新形勢下人民內(nèi)部突發(fā)性群體矛盾探析[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4 鄧瑋;當代中國精英流動機制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5 羅遐;農(nóng)民工社會保障問題研究——基于蘇皖四村的一項實地調(diào)查[D];安徽大學;2003年
6 苗欣;“原生態(tài)”理念與農(nóng)民安置社區(qū)設計問題研究[D];湖南大學;2003年
7 張煜;想象西藏[D];暨南大學;2003年
8 李琳;論傳統(tǒng)“禮治”與現(xiàn)代法治[D];陜西師范大學;2003年
9 楊妍;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社會結構分化與政治穩(wěn)態(tài)化[D];陜西師范大學;2003年
10 宋偉;論我國轉(zhuǎn)型期利益群體分化與政府整合[D];陜西師范大學;200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邵祖峰;;交通事故分析定性推理方法[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4期
2 盧志永;馮劍豐;王洪禮;李勝朋;;赤潮綜合集成預警系統(tǒng)的設計與開發(fā)[J];海洋技術;2006年04期
3 邵晨曦,張琪,白方周;面向分段函數(shù)的定性仿真算法PQSIM及其在腦電圖研究中的應用[J];計算機學報;2001年12期
4 周顥,邵晨曦,白方周;基于Q2算法的固定遲滯問題離散化求解[J];自動化學報;2002年04期
5 方瑾,白方周,邵晨曦;定性建模、仿真和控制[J];系統(tǒng)仿真學報;2000年06期
6 白方周,方瑾,張文明;國外定性仿真應用評述[J];系統(tǒng)仿真學報;1998年04期
7 周顥,邵晨曦,白方周;數(shù)據(jù)流定性化方法研究[J];信息與控制;2002年02期
8 胡斌,夏功成;群體行為集成化知識描述與定性模擬研究[J];中國管理科學;2004年01期
9 楊靜,陳建明,趙紅;應急管理中的突發(fā)事件分類分級研究[J];管理評論;2005年04期
10 祁明亮;池宏;趙紅;孫穎;;突發(fā)公共事件應急管理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J];管理評論;2006年04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孟小旋;模糊算法在定性仿真中的應用[D];廣西大學;2002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梁昌勇,黃梯云,楊善林;QSIM算法的改進及其對凱恩斯模型的模擬應用[J];預測;2000年05期
2 胡斌;李讓輝;;基于QSIM算法的激勵過程模擬研究[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信息與管理工程版);2006年08期
3 李密生;曹麗君;肖娟;;用定性仿真算法完善現(xiàn)代企業(yè)管理模式[J];中國市場;2008年31期
4 胡斌,夏功成;群體行為集成化知識描述與定性模擬研究[J];中國管理科學;2004年01期
5 胡斌,董升平;人群工作行為定性模擬方法[J];管理科學學報;2005年02期
6 胡斌;李讓輝;;Porter & Lawler激勵模式的定性模擬及應用研究[J];工業(yè)工程;2007年02期
7 李密生;楊燕萍;高星;;探討智能化模擬在企業(yè)管理中的作用[J];商場現(xiàn)代化;2007年25期
8 楊燕萍;李密生;曹麗君;;基于Porter & Lawler激勵模式對企業(yè)管理的定性模擬研究[J];商場現(xiàn)代化;2008年07期
9 胡斌,夏功成;集成因果推理和QSIM的人群行為定性模擬[J];工業(yè)工程與管理;2004年03期
10 周艷春;李向陽;李衛(wèi)華;;基于信任-承諾互動的渠道關系定性模擬研究[J];運籌與管理;2010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李讓輝;胡斌;;公司經(jīng)營者激勵過程的定性模擬技術研究[A];第10屆計算機模擬與信息技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2 邵祖峰;胡斌;;企業(yè)員工素質(zhì)-績效關系定性模擬[A];2004年中國管理科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3 胡斌;王志明;;個體—群體博弈的定性模擬[A];系統(tǒng)仿真技術及其應用(第7卷)——'2005系統(tǒng)仿真技術及其應用學術交流會論文選編[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洪軍;網(wǎng)絡組織動態(tài)博弈分析與復雜性定性仿真研究[D];東南大學;2005年
2 劉心報;GDSS環(huán)境下的群體推理方法及群體層次分析法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孟小旋;模糊算法在定性仿真中的應用[D];廣西大學;2002年
2 王彥東;基于定性仿真的水下機器人故障診斷技術的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9年
3 李讓輝;企業(yè)激勵過程及其傳播效應的定性模擬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168744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guanlilunwen/glzh/2168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