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網無線傳感監(jiān)測及負荷預測方法研究
本文關鍵詞:智能電網無線傳感監(jiān)測及負荷預測方法研究 出處:《太原理工大學》2015年博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智能電網 電網輸電線路監(jiān)測 電力負荷預測 電力負荷預警
【摘要】: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fā)展,智能化管理已經成為行業(yè)轉型升級的必然方向,電力作為國家經濟基礎產業(yè),智能電網中對無線傳感監(jiān)測及負荷預測方法的研究不僅可以提升全社會的公共服務質量,而且將有效助力國家生產力發(fā)展。因此,本研究圍繞智能電網中的無線傳感監(jiān)測感知和負荷預測問題開展了以下幾方面工作:(1)討論了智能電網技術在電力行業(yè)中的網絡運維、市場營銷、企業(yè)經營的價值和作用;論述了智能電網的信息系統體系結構模型(信息應用層、數據交互層、信息感知層)并論述了各層的功能邏輯、技術方法及應用重點和難點。針對智能電網信息感知層的WSN監(jiān)測問題,結合論述了WSN節(jié)點能耗、網絡業(yè)務功能、部署應用環(huán)境、協議策略四方面對于WSN持續(xù)穩(wěn)定運行的影響。從智能電網數據預測角度對影響負荷數據的環(huán)境因素(日期因素、季節(jié)因素、事件因素)和自身特征(規(guī)律性、隨機性、可預見性、滯后性、相關性)進行了分析探討。(2)以AODV路由協議和IEEE 802.15.4 MAC協議為基礎,提出一種適用于長距離輸送電線路感知監(jiān)測的拓撲結構和組網策略(M2-TSLC),并采用跨層設計方法對WSN網絡實現了進一步的優(yōu)化,結合節(jié)點剩余能耗、吞吐量、端到端時延和投遞率四種指標對優(yōu)化后的WSN網絡質量進行了評價,該方法不僅有效節(jié)約了電力WSN能耗,而且具有良好的通信性能。(3)以電力網絡用電負荷為研究對象,實現并測試了自回歸滑動平均預測(ARMA)模型和灰色預測(GM)模型,針對原始灰色預測模型中最小二乘法求解a和b過程中存在誤差累積和精度不高的情況,提出并實現了基于野草算法(IWO)的灰色電力負荷預測模型(IWO-GM),為了更全面的對三種預測算法(ARMA、GM、IWO-GM)進行比較分析,誤差分析維度從絕對誤差、相對誤差延伸至平均絕對誤差、平均絕對百分比誤差、均方誤差、均方根誤差,經誤差測試分析發(fā)現IWO-GM預測模型均優(yōu)于ARMA預測模型和GM預測模型。(4)結合單邊閾值法、雙邊閾值法分別討論了動態(tài)閾值計算方法(歷史類比法、均值方差法),通過數學模型對記憶曲線(艾賓浩斯記憶曲線)的不同記憶模式(瞬時記憶、短暫記憶和持久記憶)進行了模型論述,將物理彈簧受力形變過程與記憶曲線思想相結合,從力學對記憶彈簧的作用過程詳細分析并歸納借鑒應用于動態(tài)閾值分析,提出了一種具有記憶特性的彈性動態(tài)閾值(MC-EDT, Memory Curve-Elastic Dynamic Threshold)電力負荷預警方法。結合電力負荷數據異常值相對較少的情況采用了等權重預警率作為動態(tài)閾值評價手段;對MC-EDT算法相關參數規(guī)律和最優(yōu)化配置進行了測試驗證和分析討論;較均值方差法而言,MC-EDT算法大大提升了動態(tài)閾值預警的準確性和精準度。綜上所述,本研究以智能電網為研究背景,論述了智能電網信息資源庫的數據、智能電網的信息系統體系結構,提出并實現了智能電網WSN節(jié)能監(jiān)測的M2-TSLC節(jié)能協議、IWO-GM電網負荷預測算法和MC-EDT動態(tài)閾值電網負荷預警策略,為智能電網的科學決策和信息價值轉化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
[Abstract]:Based on AODV routing protocol and IEEE 802.15 . 4 MAC protocol ,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intelligent power grid technology on wireless sensor monitoring and load forecasting . A grey power load forecasting model ( IWO - GM ) based on IWO is proposed and implemented in this paper . The dynamic threshold method ( IWO - GM ) is proposed and implemented by means of mathematical model .
【學位授予單位】:太原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TM71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美國政府正式啟動智能電網項目[J];電氣技術;2009年06期
2 ;澳大利亞斥資1億澳元建造智能電網[J];華東電力;2009年06期
3 ;關于建成統一的“堅強智能電網” 華東電網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帥軍慶6月1 6日接受東方早報記者獨家采訪[J];華東電力;2009年06期
4 張征容;;智能電網淺述[J];云南電力技術;2009年03期
5 方廷;白丹;;智能電網特點及發(fā)展趨勢[J];云南電業(yè);2009年07期
6 ;國外智能電網研究與應用[J];國家電網;2009年06期
7 ;第一屆智能電網研究學術論壇召開[J];供用電;2009年04期
8 苗新;張逸飛;劉津;;智能電網的中國之路[J];國家電網;2009年07期
9 ;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智能電網研究中心”成立[J];電氣技術;2009年09期
10 韓曉平;;我們?yōu)槭裁葱枰悄茈娋W[J];大眾用電;2009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益民;;堅強智能電網的探索與實踐[A];2010年電力系統自動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2 盧強;何光宇;;智能電網及其工程實現[A];2010年電力系統自動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3 余貽鑫;趙金利;;中國智能電網概況——2010年3月3日于東京智能電網研討會[A];2010年電力系統自動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4 趙丙鎮(zhèn);;日本智能電網的現狀及發(fā)展[A];2010年電力系統自動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5 賀勛;;智能電網之初探[A];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的培育和發(fā)展——首屆云南省科協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6 金之儉;;國家能源智能電網研發(fā)中心建設簡介[A];2010電工測試技術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0年
7 劉俊;;智能電網統計指標研究[A];2010電工測試技術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0年
8 王銳;謝蘭;吳文凱;楊昆;;智能電網及其發(fā)展態(tài)勢分析[A];2010年西南三省一市自動化與儀器儀表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9 張熹;;智能電網配用電通信技術的現在時與將來時[A];2011電力通信管理暨智能電網通信技術論壇論文集[C];2011年
10 魏林;李博;李楊;;智能電網發(fā)展現狀及探討[A];重慶市電機工程學會2010年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潘昊;發(fā)展“智能電網”需要統籌兼顧[N];中國電力報;2009年
2 楚新;美國正式啟動智能電網項目[N];中國經濟導報;2009年
3 早報記者 李曉輝;“智能電網不只是電網公司的事,電信等行業(yè)同樣 面臨很大機遇”[N];東方早報;2009年
4 本報記者 吳生鋒;智能電網:工業(yè)轉型新“推手”[N];揚州日報;2009年
5 廣東技術師范學院經濟學教授 張銳;智能電網:全球經濟的未來動力與引擎[N];國際商報;2009年
6 本報記者 曾靜婕;美國81億美元打造智能電網“盛宴”[N];中國商報;2009年
7 本報記者 陳穎暉;一個小島的智能電網圖景[N];21世紀經濟報道;2009年
8 徐煒旋;智能電網:看上去很美[N];21世紀經濟報道;2009年
9 本報記者 唐燁 本報實習生 王文清;智能電網:一塊被爭奪的經濟“蛋糕”[N];解放日報;2010年
10 黃曉華;《智能電網知識讀本》《智能電網技術》出版發(fā)行[N];國家電網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孔偉偉;車載智能電網[D];清華大學;2014年
2 馬若飛;智能電網中異構通信網絡的共存問題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4年
3 任鵬;智能電網中通信及控制關鍵技術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4 于君;智能電網無線傳感監(jiān)測及負荷預測方法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5年
5 周黎莎;智能電網低碳效益關鍵指標選取與評價模型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3年
6 馬同濤;智能電網利益鏈風險元傳遞模型及其信息系統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5年
7 黃立新;智能電網條件下輸電檢修優(yōu)化模式與實施方案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3年
8 蘆翔;智能電網中安全可靠的通信系統的構建[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3年
9 孫蕾;智能電網管理評價指標體系與多屬性分析模型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5年
10 李乾;智能電網中的通信網絡資源管理關鍵技術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施超;智能電網大數據相關應用問題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2 潘維;智能電網保護控制信息流建模仿真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3 張曄;基于云計算的配電網絡系統設計與研究[D];蘇州大學;2015年
4 印禹;智能電網負荷預測與定價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5年
5 朱信_";LN軟件公司智能電網業(yè)務競爭戰(zhàn)略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6 林清明;智能電網分時電價的定價與優(yōu)化[D];上海交通大學;2015年
7 王暉;城市智能配網平臺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8 毛祺琦;圖像處理技術在智能電網中的應用[D];電子科技大學;2015年
9 俞磊;智能電網中儲能技術的服務形式及其價值評估[D];華北電力大學;2015年
10 呂新荃;智能電網居民用戶用電設備通信技術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387825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guanlilunwen/yingxiaoguanlilunwen/1387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