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事件”與“何其芳道路”
本文選題:“何其芳道路” + “周作人事件”; 參考:《現(xiàn)代中文學刊》2017年05期
【摘要】:在何其芳研究中,"何其芳道路"是繞不過去的一個結(jié)。論及"何其芳道路",《一個平常的故事》《給艾青先生的一封信》是必須重點關注的兩篇文章。歷來的研究者大多忽略了兩文中涉及到的"周作人事件"之于"何其芳道路"的重要意義,或雖提及卻語焉不詳,甚至存在誤讀。何其芳是《工作》雜志的主干和靈魂,在1938年"周作人事件"發(fā)生前,他雖因發(fā)表了系列雜文而受到不少批評,但并未深感寂寞。當他發(fā)表《論周作人事件》后,他看重的朋友們幾乎無一例外地批評他,朱光潛甚至公開撰文勸誡他。雖然后來周作人的確附逆,何其芳無須再辯,但他由該事件而感到了異常寂寞,最終選擇經(jīng)延安去華北戰(zhàn)場的新道路。何其芳在成都所遭遇的寂寞體驗,是促成他選擇延安的重要因素,而"周作人事件"則是導致他遭遇寂寞體驗的核心部分。
[Abstract]:In what ' s the way , " where is the way " is a knot around the past . " What is the way " , there ' s an ordinary story , " Mr . Ai Qing ' s letter " is a two - piece article that must be focused on .
【作者單位】: 重慶師范大學文學院;
【分類號】:I206.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謝應光 ,何休 ,陶德宗;第二屆何其芳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綜述[J];文學評論;2003年02期
2 白葦;紀念何其芳誕辰90周年暨第二屆何其芳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召開[J];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3 王保生;“何其芳現(xiàn)象”再批判——紀念何其芳誕辰90周年暨第二次何其芳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總結(jié)發(fā)言[J];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4 宮璽;美麗的夭亡[J];咬文嚼字;2003年01期
5 萬龍生;何其芳舊體詩創(chuàng)作初探[J];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6 童龍超;對詩歌定義“公式化”問題的反思——以何其芳詩歌定義為例[J];貴州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4年05期
7 封英鋒;陶德宗;;何其芳研究會成立大會暨學術(shù)討論會綜述[J];文學評論;2008年05期
8 ;紀念何其芳先生逝世三十周年座談會[J];文學評論;2008年01期
9 程凱;;紀念何其芳同志逝世三十周年座談會側(cè)記[J];文學評論;2008年01期
10 王鈺璇;李麗萍;;近五年何其芳研究綜述[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0年2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怡;;“何其芳特征”與東方色彩——論何其芳前期詩歌的中西融合[A];東方叢刊(1994年第1輯 總第八輯)[C];1994年
2 謝應光;;何其芳詩歌的語言策略與歷史處境[A];巴蜀作家與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論文集[C];2006年
3 北塔;;述論何其芳詩的英文翻譯[A];中國新詩:新世紀十年的回顧與反思——兩岸四地第三屆當代詩學論壇論文集[C];2010年
4 陳尚哲;;何其芳的詩歌創(chuàng)作及其發(fā)展[A];《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30年精編:作家作品研究卷(下)[C];2009年
5 郝明工;;何其芳同志與共和國文學運動——從一個人的文學境遇看一個社會的文學運動[A];巴蜀作家與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論文集[C];2006年
6 王平凡;王素蓉;;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大事記(下)——鄭振鐸、何其芳領導時期的文學所[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11年第2期(總第201期)[C];2011年
7 王平凡;王素蓉;;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大事記(中)——鄭振鐸、何其芳領導時期的文學所[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11.1)[C];2011年
8 鄧經(jīng)武;;何其芳與“花間詞”及其文化啟示[A];巴蜀作家與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論文集[C];2006年
9 王平凡;王素蓉;;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大事記(上)——鄭振鐸、何其芳領導時期的文學所[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10.6)[C];2010年
10 譚德晶;;《預言》后期創(chuàng)作與艾略特影響[A];巴蜀作家與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6條
1 張永權(quán);他就是一首大詩[N];文藝報;2011年
2 呼巖鸞;尋找詩歌的地址[N];人民日報;2010年
3 對話主持人祝曉風 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編審 本報記者 記錄整理 本報記者 楊賽;時代與格局[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4 王水照 侯體健;文學所“何其芳時代”雜憶[N];東方早報;2013年
5 華光;數(shù)十年記憶 人間情誼[N];文藝報;2011年
6 李舫;杜書瀛——像大自然一樣真純[N];人民日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王雪偉;何其芳的延安之路[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2 姚韞;論何其芳文學思想的建設性和矛盾性[D];遼寧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許乜;論何其芳詩歌與晚唐詩風[D];華中師范大學;2016年
2 王曉云;論何其芳的新詩理論[D];遼寧師范大學;2009年
3 張興祥;論何其芳的唯美追求[D];揚州大學;2010年
4 彭云;何其芳的新詩理論初探[D];蘇州大學;2006年
5 馮雷;何其芳“藝術(shù)自覺”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6 劉進;何其芳論[D];曲阜師范大學;2003年
7 林美欽;“何其芳現(xiàn)象”新探[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8 王榮;何其芳前后期創(chuàng)作轉(zhuǎn)變的原因初探[D];蘇州大學;2009年
9 趙靜;何其芳文藝思想研究[D];湖北民族學院;2014年
10 袁飛舟;夢里云煙芬芳滿園[D];西南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916041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gudaiwenxuelunwen/1916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