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拜之路》敘事藝術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4-11-03 04:35
敘事學確立于20世紀60年代,由法國的托多羅夫在1969年出版的《<十日談>語法》中首次提出。其理論受到俄國形式主義、結構主義和現(xiàn)代語言學的影響,并在日后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得到快速發(fā)展。20世紀80年代,由于經(jīng)典敘事學對作者及時代背景缺乏關注,僅僅聚焦作品的內(nèi)部研究而開始走向衰落。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后經(jīng)典敘事學與人類學、心理學、哲學等學科相融合,開始關注文本之外的因素,進而出現(xiàn)女性主義敘事學、修辭性敘事學、認知敘事學等理論,這便是后經(jīng)典主義敘事學。本論文運用敘事學理論與方法,以穆合塔爾的長篇歷史小說《阿拜之路》為研究對象,重點多層次分析并論證這部小說的敘事藝術,全面展示《阿拜之路》的敘事藝術價值,使讀者深入了解《阿拜之路》運用的敘事藝術與技巧,進而深入領悟穆合塔爾如何將哈薩克傳統(tǒng)文學創(chuàng)作方式與現(xiàn)代敘事學理論高度融合,進而對哈薩克現(xiàn)代文學有一個高屋建瓴式的認識。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此項研究對促進中國與哈薩克斯坦進行深層文學交流、形成包括文化在內(nèi)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一定意義。緒論部分首先介紹穆合塔爾·阿烏埃佐夫及《阿拜之路》,便于展開后文的論述。然后對小說在...
【文章頁數(shù)】:4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選題意義及價值
二、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
三、創(chuàng)新之處
第一章 《阿拜之路》中豐富的敘事情境
1.1 非聚焦視角的全知敘述
1.2 人物視角的自然轉換
1.3 非敘事性話語的敘述者聲音
第二章 《阿拜之路》史詩性的敘事結構
2.1 錯落有序的線性敘事
2.2 史詩式的情節(jié)構成中融入現(xiàn)代小說的人物功能
2.3 詩歌在敘事結構中的作用
第三章 《阿拜之路》廣闊歷史圖景下的敘事時空
3.1 張弛有度的敘事時間
3.2 二元對立的敘事空間
3.3 時間與空間的變換及聯(lián)系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作者簡歷
附件
本文編號:4010690
【文章頁數(shù)】:4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選題意義及價值
二、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
三、創(chuàng)新之處
第一章 《阿拜之路》中豐富的敘事情境
1.1 非聚焦視角的全知敘述
1.2 人物視角的自然轉換
1.3 非敘事性話語的敘述者聲音
第二章 《阿拜之路》史詩性的敘事結構
2.1 錯落有序的線性敘事
2.2 史詩式的情節(jié)構成中融入現(xiàn)代小說的人物功能
2.3 詩歌在敘事結構中的作用
第三章 《阿拜之路》廣闊歷史圖景下的敘事時空
3.1 張弛有度的敘事時間
3.2 二元對立的敘事空間
3.3 時間與空間的變換及聯(lián)系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作者簡歷
附件
本文編號:4010690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gudaiwenxuelunwen/4010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