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之人與四方之學——饒宗頤教授說宇宙觀問題
發(fā)布時間:2021-02-07 07:07
饒宗頤字伯濂,又字伯子、固庵,號選堂,廣東潮安人。1917年生。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及中國文化研究所榮譽講座教授,香港大學中文系榮譽講座教授。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guī)劃小組顧問、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大紫荊勛賢及臺北"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咨詢委員。饒氏學藝兼修,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學者。所做學問,包羅萬象。舉凡史學、文學、經(jīng)學乃至甲骨學、秦簡學、敦煌學諸多領域,都有自己的建樹,并于詩、詞、文、賦及書法、繪畫、琴藝各個方面,多所擅長,在國際、國內(nèi)漢學界享有崇高聲譽。施議對,臺灣彰化人。1940年生。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博士、該院文學研究所原副研究員,澳門大學原中文學院副院長。現(xiàn)為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及人文學院中文系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長期從事詩詞學研究。自1996年起,曾就詞學及詞學以外有關問題,多次奉訪饒宗頤先生,并于2006年撰為《文學與神明——饒宗頤訪談錄》一書,對饒公之學作全面推介。饒公之學,范圍寬廣,莫測高深。一般讀者難以得其要領。"訪談錄"據(jù)訪談錄音及已刊文集,兩相校核,并依編纂者個人的學習心得,編排、整理而成。深入淺出,平易近人,頗便觀覽。是閱讀大師、走近大師的一部極為"便當"的讀本,深受...
【文章來源】: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9,45(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2 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我對中國社會史的研究[J]. 侯外廬. 歷史研究. 1984(03)
本文編號:3021875
【文章來源】: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9,45(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2 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我對中國社會史的研究[J]. 侯外廬. 歷史研究. 1984(03)
本文編號:3021875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3021875.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