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研究型大學研究中心的特征及其啟示——以清華大學為例
本文選題:研究中心 切入點:研究型大學 出處:《大學教育科學》2012年05期
【摘要】:本文以清華大學為案例,分析了研究型大學中的基層學術組織——研究中心的主要特征:從設立歷程來看,研究中心迅猛發(fā)展的背后是學校戰(zhàn)略規(guī)劃的引導;從研究類型來看,應用型研究中心占主導的同時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有機結合;從組織類型來看,跨學科、跨組織的研究中心協同發(fā)展成為主流。由此得出對研究型大學發(fā)展研究中心的三點啟示:一要做好學校的頂層設計,二要實施跨學科交叉融合戰(zhàn)略,三要在知識生產模式之間自由轉換。
[Abstract]:In this paper, taking Tsinghua University as a case, analyze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earch university in basic academic organization research center: from the establishment process, behi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is the strategic planning guidance of school; from the research type, applied research center of the dominant and basic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organic combination; from the type of organization view, interdisciplinary,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has become the mainstream research center across the organization. Thus three enlightenments for the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the Research University: a top-level design to do a good job in school, two to implement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strategy, three to convert between knowledge production mode.
【作者單位】: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云南民族大學;
【基金】:云南省教育科研基金2012年重點項目“協同創(chuàng)新理念下的研究生培養(yǎng)模式研究”(2012Z042)
【分類號】:G649.21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姚秋杰;關于高教改革的若干思考[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2 崔建華;;高等教育產業(yè)化趨勢中的品牌戰(zhàn)略研究[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2005年S1期
3 曲恒昌;實施高校認證制,迎接WTO的挑戰(zhàn)[J];比較教育研究;2003年11期
4 王英杰;在創(chuàng)新與傳統之間——斯坦福大學的發(fā)展道路[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4年03期
5 武亞軍;面向一流大學的跨越式發(fā)展:戰(zhàn)略領導的作用[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5年04期
6 顧明遠;;世界高等教育發(fā)展的基本趨勢和經驗[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7 胡曉鵬;;中國學界關于自主創(chuàng)新問題的觀點論爭與啟示[J];財經問題研究;2006年06期
8 史朝,蔣國華;世界高等教育中的中國高等教育——來自中外大學校長論壇的啟示[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9 鄒斌;大學精神演變與大學文化構建[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科版);2004年03期
10 周進,姚啟和;關于重點理工大學轉型的若干問題探討[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陳玉林;李勇;;萬尼瓦爾·布什與美國科技文化的建構[A];“青年科學家創(chuàng)新與社會條件支持系統”課題研究論文集[C];2006年
2 周燕;黃理穩(wěn);;論科學與技術之公共政策的異同[A];全球化視閾中的科技與社會——全國科技與社會(STS)學術年會(2007)論文集[C];2007年
3 李祖超;;建立現代大學制度的經濟學分析[A];2005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5年
4 馬廷奇;;從外控到自主:我國大學制度創(chuàng)新的抉擇[A];慶祝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成立20周年大會暨2003年高等教育國際論壇論文集[C];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偉光;中國工業(yè)行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和創(chuàng)新效率差異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李福華;高等學校學生主體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3 韓映雄;高等教育質量精細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4 郝鳳霞;技術的社會選擇[D];復旦大學;2003年
5 潘武玲;我國研究生教育質量評價體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6 龐青山;大學學科結構與學科制度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7 楊光;高等職業(yè)技術教育專業(yè)建設市場性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8 馬廷奇;大學組織的變革與制度創(chuàng)新[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9 李正;中國研究型大學本科教育質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10 李福杰;大學文化視野下的大學發(fā)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醒村;軍事醫(yī)學科技發(fā)展與群體創(chuàng)新能力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醫(yī)大學;2003年
2 段丹;基于矩陣結構的大學學科組織結構創(chuàng)新研究[D];浙江大學;2003年
3 黎志華;高校競爭優(yōu)勢及其形成機制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4 王麗麗;論知識經濟時代的技術創(chuàng)新及其知識產權保護[D];吉林大學;2004年
5 譚賢楚;論國家創(chuàng)新戰(zhàn)略的一種模式——自主創(chuàng)新的機理、主體及環(huán)境研究[D];東南大學;2004年
6 葛國耀;國家戰(zhàn)略性基礎研究的績效評估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7 梁敏;沿海開放區(qū)域加強基礎研究的戰(zhàn)略設計[D];武漢理工大學;2005年
8 于柱;高校大學語文教學的現狀分析[D];吉林大學;2005年
9 柳明;我國技術創(chuàng)新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D];暨南大學;2005年
10 楊繼霞;英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發(fā)展研究[D];河北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玲莉;研究型大學建立研究院的幾種模式[J];中國冶金教育;2002年05期
2 馬萬華;研究型大學建設:伯克利加州大學成功的經驗和面臨的問題[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3 殷朝暉;沈紅;;國家科研體制建設與研究型大學發(fā)展[J];現代教育科學;2005年11期
4 初苗;田少輝;;研究型大學與跨國公司技術合作研究[J];科技信息;2009年20期
5 童蕊;胥青山;;美國研究型學院運行機制的啟示[J];高等理科教育;2009年03期
6 殷朝暉,沈紅;國家科研體制建設與研究型大學發(fā)展[J];研究與發(fā)展管理;2005年04期
7 殷朝暉;;研究型大學與政府科研機構的關系——國際比較研究[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6年04期
8 陳麗t,
本文編號:1694419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694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