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各地區(qū)經濟增長質量指數的測度及其排序
本文關鍵詞:中國各地區(qū)經濟增長質量指數的測度及其排序,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經濟學動態(tài)》2012年第4期
中國各地區(qū)經濟增長質量指數的測度及其排序
魏 婕 任保平
*
內容提要:本文從經濟增長質量分析框架出發(fā),通過構建內涵6個維度的經濟增長質量指數()對2QEGI010年中國各省區(qū)的經濟增長質量水平進行測度和排序。對中國各省區(qū)經濟增長數量
()和經濟增長質量(排名對比情況可以看出,各地區(qū)增長數量與質量不一致現象十分GDP)QEGI明顯,并將參與對比的3經濟增長質量良好的四大直轄市、經濟規(guī)模較大且0個省區(qū)分為五種類型:增長質量相對較好的發(fā)達省區(qū)、增長質與量一致度較高的省區(qū)、增長質量與數量背離較大的省區(qū)、經濟數量及質量排名都相對落后的欠發(fā)達省區(qū),為未來各地區(qū)的發(fā)展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經濟增長質量 經濟增長質量指數(QEGI 區(qū)域發(fā)展
發(fā)展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參考。
一、問題提出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經歷了長達30年的高速增長,成為僅次于美GDP年均增長率高達9.8%,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世界上還未出現過如此大規(guī)模而又蒂格利茨認為“
。但中國大而不強,持久的經濟增長”增長的質量不高是個不爭事實。隨著中國經濟發(fā)展由前改革時代經濟增長質量已經成為決定經濟邁入后改革時代,
發(fā)展的關鍵因素。最近幾年由于經濟增長質量問題對經濟增長質量的研究備受關注,的凸顯,2011年在大連夏季達沃斯年會將主題確定為“關注增長質。同時,量,掌控經濟格局”有關中國經濟增長質量的研究也是層出不窮(郭克莎,彭德芬,1996;2002;),李變化,鐘學義,劉海英,同樣,對2008;2001;2010于中國經濟增長質量情況的基本判斷也是討論的熱)。任保平,鈔小靜等,點(2010;2009,2011
本文將視角定位于中國各地區(qū)經濟增長質量狀況,考察近年來中國各個地區(qū)的經濟增長質量水平是怎么樣的情況?各地區(qū)增長數量與質量是一種一致的變化還是存在有明顯的差異?對以上問題的研究,不僅能讓我們觀察和把握經濟轉型過程中中國經濟增長質量的現實狀態(tài),還能夠為各地區(qū)未來的
二、中國經濟增長質量指數的構建
(一)中國經濟增長質量的分析框架
對經濟增長質量的評價建立在對其內涵準確把我們認為經濟增長質量內涵應該是從握的基礎上,
經濟增長的性質角度入手,經濟增長數量是從整個經濟量的變化上來描述經濟增長的,而經濟增長質量則是從經濟的內在性質上來反映經濟增長。對經濟增長內在性質的判斷既要從其動態(tài)過程中來考也涉及到經濟增長的后果和前景問題,即經濟增察,
長質量是從過程和結果上來討論的;谌缟戏治,歸納起來經濟增長質量主要包含以下的內容:)(從經濟增長的過程來看,經濟增長質量包含1
經濟增長的效率、經濟增長的結構以及經濟增長的穩(wěn)定性。在長期的經濟增長過程中,人們總是要以最小的成本投入換取最大的收益。因而在長期經濟增長中,,如果投入與產出保持合理的比例關系,能以較少的投入換取較高的產出,我們便可以認為經濟增長的產出質量比較高。經濟增長結構是指經濟系統內要素間聯結關系及要素數量間的比例關系,包括產業(yè)結構、投資消費結構、區(qū)域結構等等,而其中最重要的是產業(yè)結構,它在一定意義上決定了經濟
*
魏婕,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郵政編碼:電子郵箱:任保平,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710127,winnie19860115@163.com;
、電子郵箱:經濟增長質量研究”課題(陜西院,xdrb26.com。本文為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NCET-06-0890)@1p)省重點學科西方經濟學建設項目(資助成果。感謝匿名審稿人提出的寶貴意見,當然文責自負。2008SZ09
—27—
增長的方式。產業(yè)結構升級和轉換的快慢程度是經濟增長質量非常重要的內容之一。經濟增長的穩(wěn)定性指短期經濟增長對長期經濟增長趨勢的偏離應保持在較小的范圍內,這也是經濟增長質量的重要方面。
)
表1 中國經濟增長質量指數(構成一覽表QEGI
經濟增長的最終目的和結果應該是居民福利水平的改善,也就是居民人均擁有財富的增加,而居民人均財富不僅僅包括實物形態(tài)的物質財富,還包括有人力財富以及自然、社會環(huán)境財富等方面的內容。只有當經濟增長的成果能夠被絕大多數人所分享時,它才能夠成為一種長期持續(xù)的發(fā)展過程。生態(tài)環(huán)境破壞是經濟增長的代價,良好的經濟增長質量是指經濟的數量增長應以可持續(xù)的方式使用資源,而不以犧牲環(huán)境為代價。國民經濟素質是一個國家國民經濟系統各種內在因素有機結合形成的整體功能特性,它表現為一個國家長期有效地開發(fā)和利用各種資源創(chuàng)造國民財富的基本條件和能力。因而國民經濟素質是經濟增長質量的綜合表現,高質量的經濟增長必然要求高素質的國民經濟。
()二)中國經濟增長質量指數(的構建QEGI如前所述,經濟增長質量不是一個單一的概念,因此本文所構建出的指標體系不可能窮盡、涵蓋經只反映了經濟增長濟增長質量所涉及的各個方面,
質量的主要內容。由于經濟增長質量的內涵被界定為經濟增長的效率、經濟增長的結構、經濟增長的穩(wěn)經濟增長的福利變化與成果分配、資源利用和定性、
生態(tài)環(huán)境代價以及國民經濟素質6個維度,所以我)如表1所示。們構建的經濟增長質量指數(QEGI
三、經濟增長質量指數的形成方法、
數據說明和權重的生成
一)指標處理與數據說明 (
、本文所采用的數據來自《中國統計年鑒2011》各省2統計匯編資料及統計公報,010年統計年鑒、由于數據標準的原因,排序中暫未包括港澳臺地區(qū);同時由于相關統計數據的缺失和西藏特殊性,西藏雖然列入統計,但未進入排序。
在測度中,其他指標都可以直接使用原始數據或進行簡單計算獲得,復雜處理的指標需要具體說在經濟增長的效率指數中,全要素生產率、技術明:
變動、技術效率變動和資本生產率四個指標都涉及到對于真實GDP和資本存量的計算。對于真實
在此我們采用國內生產總值指數,以GDP的計算,通過定基處理名義G2000年為基年,DP得到真實
我們選擇目前被普遍采用的GDP。對于資本存量,
()從經濟增長的結果來看,經濟增長質量是指2
經濟增長帶來的居民福利水平的變化分配狀況、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代價以及國民經濟整體素質的基本狀況!玻浮
永續(xù)盤存法來計算2000~2010年各省的物質資本存量,資本存量的估算可以寫作:K1-δit=Kit-1(it)其中i指第i個地區(qū),+It指第t年。其中涉及到it,
《經濟學動態(tài)》2012年第4期
四個變量,當年投資I的選取、投資品價格指數的構造、經濟折舊率δ的確定以及基年資本存量K的確定。選擇固定資本形成總額來衡量當年投資;對于固定資本價格指數我們直接采用《中國統計年鑒》中公布的內容,在此基礎上求得以2000年為基年的不基期年的資變價格表示的真實固定資本形成總額;
/(本存量我們按照國際常用方法計算:KIg+0=0
),其中,KIδ0是基期年資本存量,0是基期年投資經濟折舊額,g是樣本期真實投資的年平均增長率;)率我們采用張軍等(的研究成果為9.20046%。另外,全要素生產率、技術變動、技術效率變動使用潛在產出法中比較常用的D自治EA法對全國各。▍^(qū)、直轄市)技術變2000—2010年間全要素生產率、技術效率進行估算,在此我們只根據需要,選擇動、
測算出來的各省2技術變動和010年全要素生產率、技術效率。除此之外,資本生產率和勞動生產率的資本生產率=G計算公式為:DP(2000年不變價/資本存量;格)勞動生產率=GDP(2000年不變價/從業(yè)人數。格)
在經濟增長的結構指數中,指標計算公式分別()為:工業(yè)化率:非農產業(yè)就業(yè)比重,即非農產業(yè)就1()業(yè)人數/總就業(yè)人數;第一(二、三)產業(yè)比較勞動2生產率:第一(二、三)產業(yè)產值比重/第一(二、三)產((投資率:資本形成總額/業(yè)就業(yè)比重;3)GDP;4)(消費率:最終消費支出/二元對比系數:農GDP;5)
(業(yè)比較勞動生產率/非農業(yè)比較勞動生產率;二6)非農業(yè)產值比重與勞動力比重之差的元反差指數:
各省區(qū)2絕對值。另外,010年存款余額和貸款余額的數據采用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分析小組2011年6月發(fā)布的《中各2010中國區(qū)域金融運行報告》省的數據。
在經濟增長的穩(wěn)定性指數中,有關經濟波動率即采用經濟增長率變動幅度的絕對值。的計算,
在經濟增長的福利變化與成果分配指數中,度量城鄉(xiāng)收入差距的泰爾指數,我們采用王少平、歐陽志剛(研究中的定義和計算公式:2008)dist=
2
所以根據各。玻埃埃啊玻埃埃鼓甑臄祿䦟θ笔У模玻埃保澳陻祿M行OLS回歸填充。
在經濟增長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代價指數中,指標具體()計算公式為:單位地區(qū)生產總值電耗:電力消費1()量/單位產出大氣污染程度:工業(yè)廢氣排GDP;2
(單位產出污水排放數:工業(yè)廢水放總量/GDP;3)(排放總量/單位產出固體廢棄物排放數:GDP;4)
工業(yè)廢棄物產生量/新疆維吾爾自治GDP。其中,數據缺失,區(qū)2010年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另行考察,以新疆2009年的數據進行代替。
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經濟增長質量指數涉及由于只是橫截面數據,數據缺失不37個基礎指標,多,整體來說該數據集質量較高,根據此數據集得出的增長質量指數可信度和現實符合度應該相對來說也較好。
表2 各基礎指標、
方面指數的系數向量與相應權重
i=1
),其中,ln)dis代表t時期的泰爾指∑ppz
t
t
t
t
ititzit
(二)基礎指標與方面指數的權重確定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alComonents pp)來確定各單項指數在方面指數中的權重Analsisy
以合成方面指數,并進而采用同樣的方法合成總指數對各省區(qū)2010年的經濟增長質量狀態(tài)進行量
①化。
數,i=1,2分別表示城鎮(zhèn)和農村地區(qū),zt時期it表示城鎮(zhèn)或農村的人口數量,zt時期的總人口,pt表示it表示城鎮(zhèn)和農村的總收入(用相應的人口和人均收,入之積表示)t時期的總收入。另外計算泰pt表示爾指數的個別省份2農村人口數缺010年城鎮(zhèn)人口、失,且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積該年某些省份也缺失,
由于各指標之間不可簡單相加,無法直接進行
—29—
計算,則需要對原始數據進行處理和變換。因此我們對所有逆指標均采取倒數形式使所有指標對經濟我們參增長質量的作用力同趨化。對于適度指標,)/考項俊波(的研究成果,適度指標=12008|原始值其中,投資率的適度值為3消費率-適度值|,8%,
為了避的適度值為60%。對于不同量綱量級問題,免直接采用原始值就會造成主成分過分偏重于具有較大方差或數量級的指標,因此我們選擇均值化方法對原始指標進行無量綱化處理。
用主成分分析進行多指標綜合評價的最終目的是要給指標體系中的各指標賦予適當的權重,第一主成分綜合原始數據信息的能力是最強的,因此,我們采用第一主成分來確定權重,將第一主成分系數除以其相應的特征根開根后所得到的單位特征向量。運用S作為基礎指標的權重(見表2)PSS17.0進行基于協方差的主成分分析,可得第一主成分的各基礎指標變量系數向量和各基礎指標相應的權重。在各基礎指標的權重確定之后,我們求得各方面指數值,進而采用主成分分析獲得各方面指數的權重()。見表2
由表2可見,經濟增長的結構在第一主成分指數中的權重最高,為0.這意味著在27181,010年各省區(qū)經濟增長質量的不同更多地源于經濟結構因即產業(yè)結構、投資消費結構、金融結構、國際收支素,
城鄉(xiāng)二元結構等結構方面的差異造成了各地結構、
區(qū)經濟增長質量的顯著不同。其次是生態(tài)環(huán)境代為0.這說明各省區(qū)經濟發(fā)展到現階段,環(huán)價,4778,境代價已經越來越成為影響質量指數的關鍵所在。再次,福利變化與成果分配以及國民經濟素質的權重分別為0.相比于純經濟增長的3443和0.2923,影響因素效率和穩(wěn)定性來說,經濟增長成果的分享性和經濟的整體素質占據比重相對較大。最后是經分別為0.濟增長的效率和穩(wěn)定性的權重,1865和0.1312。
位省區(qū)的經濟增長質量指數平均為5.4729。
表3。玻埃保
年中國各地區(qū)經濟增長質量指數及排序
排在后1河南、廣西、甘肅、0位的依次為新疆、
山西、內蒙古、寧夏、貴州、青海、云南。除了河南和山西以外,其余省份全部為西部內陸省份,后10位省區(qū)的經濟增長質量指數平均為0.9282。
前10位省區(qū)的經濟增長質量指數平均是后10位的5倍還多,東部省份的經濟增長質量明顯要優(yōu)于中西部。另外,在經濟增長質量指數排名中,四大直轄市表現較好,前五有其三。
(二)2010年各省區(qū)增長質量方面指數排序我們根據所得基礎指標的相應權重求得各方面指數值,并對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各方面指數值進行排序,所得測度結果如表4所示。
經濟增長的效率指數排在前10位的依次是上海、天津、北京、江蘇、遼寧、廣東、內蒙古、福建、黑龍江、山東,平均為1.9518。排在后10位的依次為陜西、青海、河南、四川、安徽、寧夏、廣西、甘肅、云南、貴州,平均為0.6973。經濟增長效率的排名和整體增長質量排名相關度比較高,意味著通過提高利用資源的效率來促進經濟增長質量的改善,還是目前各地區(qū)發(fā)展的核心所在。值得關注的是內蒙古自治內蒙古自治區(qū)經濟增長的效率排在第7位,但整區(qū),
體質量排名卻靠后,這與內蒙古自治區(qū)在增長質量其他方面表現不佳不無關系,所以效率的提高并非增長質量的全部,還需兼顧其他各個方面。
四、2010年各地區(qū)經濟增長質量
總指數、各分項指數及排序
一)2010年各地區(qū)經濟增長質量總指數(QE 。ǎ┘芭判颍牵
)所得2010年各省區(qū)經濟增長質量指數(QEGI
測度結果如表3所示。排在前10位的依次是北京、上海、廣東、天津、浙江、江蘇、海南、山東、福建、遼寧,前1前10位大都是東部地區(qū)相對發(fā)達的省份,0—30—
《經濟學動態(tài)》2012年第4期
表4。玻埃保
年中國各地區(qū)經濟增長質量各分項指數及排序
江西,平均為2.南、5075。排在后10位的依次為河南、重慶、廣東、河北、上海、新疆、浙江、海南、青海、山西,平均為0.2849。經濟增長的穩(wěn)定性指數較為特殊,排位靠前的各地區(qū)(北京、江蘇、天津)的整體質量排名也不錯,而排名靠后的省份(廣東、上海、浙的整體質量指數同樣偏高,這充分說明整體經濟江)
增長質量較好的個別省份在防止經濟增長的大起大落方面的能力還要不斷加強,而其他整體質量排名不佳的省份更要在充分發(fā)揮市場機制配置資源作用不斷加強政府宏觀調控,保持宏觀經濟增長的同時,
的穩(wěn)定性和連續(xù)性。
經濟增長的福利變化與成果分配指數排在前北京、天津、江蘇、浙江、黑龍10位的依次是上海、
遼寧、廣東、吉林、福建,平均為2.江、3949。排在后四川、寧夏、海南、陜西、青海、10位的依次為山西、廣西、云南、甘肅、貴州,平均為0.8350。整體福利成果分派的合理帶來經濟增長質量指水平的改善、
數的提高,經濟增長質量總指數高的省份在讓民眾分享增長的成果、降低收入差距方面表現相對較好。而四川、陜西、云南、貴州等省份不平等程度上升,沒有處理好增長和收入分配的關系,拉低了這些省份的整體質量指數和排位。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海南省即使經濟增長質量總指數排名第7,但在成果分配和福利改善方面的表現仍不盡人意。
經濟增長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代價指數排在前10位的依次是北京、海南、上海、廣東、天津、浙江、江蘇、黑湖南、吉林,平均為3.龍江、3402。排在后10位的新疆、貴州、內蒙古、云南、廣西、河北、依次為甘肅、
山西、青海、寧夏,平均為1.0573。目前中國處在工業(yè)化和城市化加速發(fā)展階段,依靠污染排放、環(huán)境犧牲來維持高增長被實踐證明是不可持續(xù)的,而以內蒙古、河北、山西為代表的地區(qū)由于沒有處理好資源其經濟增長質量普遍不高。環(huán)境問題,
國民經濟素質指數排在前10位的依次是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廣東、江蘇、海南、福建、寧夏、安徽,平均為1.陜1644。排在后10位的依次為新疆、西、云南、湖北、湖南、河北、黑龍江、河南、四川、內蒙古,平均為-0.5720。國民經濟素質決定著一個地區(qū)國民經濟系統功能的水平及發(fā)揮程度,相對發(fā)達的地區(qū)該指數相對也高,說明地區(qū)經濟功能發(fā)揮程度良好,反觀某些G如河北、河DP總量較大的省份,南、四川、內蒙古,國民基礎素質、能力素質和協調素質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欠缺,不僅拉低了國民經濟素質分項指數,也在很大程度上拉低了這些地區(qū)的
—31—
經濟增長的結構指數排在前10位的依次是廣
上海、北京、浙江、江蘇、天津、福建、山東、海南、東、
湖北,平均為3.1154。排在后10位的依次為甘肅、吉林、新疆、河南、廣西、寧夏、內蒙古、貴州、青海、云南,平均為-0.1306。經濟增長的結構在整體質量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整體質量的指數中占比重較大,
排名,如貴州、青海、云南等省份結構指數表現不好,特別是投資消費結構相對不合理,直接導致幾個地區(qū)該指數出現負值,排名也相對滯后。
經濟增長的穩(wěn)定性指數排在前10位的依次是山東、北京、吉林、云南、廣西、江蘇、四川、天津、湖
博泰典藏網btdcw.com包含總結匯報、教學研究、高中教育、出國留學、自然科學、表格模板、人文社科、IT計算機、計劃方案以及中國各地區(qū)經濟增長質量指數的測度及其排序_魏婕等內容。
本文共2頁12
本文關鍵詞:中國各地區(qū)經濟增長質量指數的測度及其排序,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62106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jingjifazhanlunwen/62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