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龍泉窯瓷塑觀音研究
[Abstract]:The Yuan Dynasty is the peak perio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ongquan Kiln.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appearance characteristics, image types and porcelain making techniques of Longquan Kiln porcelain at this time,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Yuan Dynasty culture and porcelain Guanyin. The Yuan Dynasty Longquan Kiln porcelain plastic Guanyin reflected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situation at that time.
【作者單位】: 中國輕工業(yè)陶瓷研究所;
【分類號】:K876.3;J527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詹嘉,袁勝根;佛教與中國陶瓷文化相互影響[J];中國陶瓷;2004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蔡定益;肖絢;;景德鎮(zhèn)瓷業(yè)崛起的茶文化因素[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17期
2 喬繼濤;;盛世話青瓷——隋唐五代青瓷的窯系和工藝傳統(tǒng)研究[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9期
3 勒毛;;論藏族戲劇之起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11期
4 張強;;佛學研究中的“宗教”與“哲學”——以《肇論》為例[J];北方論叢;2010年03期
5 桓占偉;;佛教旅游文化內涵的認識誤區(qū)與正確解讀[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9年07期
6 牛榮晉;;中國古代女性文學研究綜述[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0年08期
7 寇玉峰;李國學;;遼寧輪胎附屬廠古墓清理簡報[J];邊疆考古研究;2004年00期
8 孟原召;;宋元時期泉州沿海地區(qū)瓷器的外銷[J];邊疆考古研究;2006年00期
9 彭善國;;3~6世紀中國東北地區(qū)出土的釉陶[J];邊疆考古研究;2008年00期
10 崔劍鋒;劉爽;彭善國;吳小紅;;赤峰北部遼代窯址出土陶瓷殘片及窯具的成分分析[J];邊疆考古研究;2009年0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陳師憲;賴榮偉;;論“中國白·陳仁!蔽幕F象[A];第九屆全國陶瓷藝術設計創(chuàng)新評比暨首屆中國陶瓷藝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2 李雪玲;;中國古代青花“魚化龍”紋飾考[A];第九屆全國陶瓷藝術設計創(chuàng)新評比暨首屆中國陶瓷藝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3 高新民;高原;;岐黃文化與慶陽遠古文明[A];中國慶陽2011岐黃文化暨中華中醫(yī)藥學會醫(yī)史文獻分會學術會論文集[C];2011年
4 趙永生;王維;;岐黃文化在慶陽的傳承與發(fā)展[A];中國慶陽2011岐黃文化暨中華中醫(yī)藥學會醫(yī)史文獻分會學術會論文集[C];2011年
5 謝國喜;馮松林;閆靈通;李麗;馮向前;李永強;韓鴻業(yè);;毛家灣出土景德鎮(zhèn)明代民窯青花瓷的EDXRF研究[A];第二屆全國核技術及應用研究學術研討會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6 宋蓉;;元上都遺址出土瓷器及相關問題研究[A];論草原文化(第七輯)[C];2010年
7 唐曉峰;;基督教在華傳播應向佛教學些什么?——從謝扶雅的相關理論談起[A];宗教與民族(第五輯)[C];2007年
8 胡孝忠;;中國古代玻璃的從屬地位及其重大影響——從生態(tài)位理論看中國古代陶瓷、玻璃化學[A];山西大學2008年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科學技術哲學)[C];2008年
9 葛曉燕;;越窯文獻與上虞青瓷[A];公共文化服務與圖書館實踐的創(chuàng)新——浙江省圖書館學會第十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慶斌;鈞瓷色彩的特征與分類體系研究[D];江南大學;2010年
2 駱昭東;從全球經濟發(fā)展的視角看明清對外貿易政策的成敗[D];南開大學;2010年
3 趙靜;魏晉南北朝瑯邪王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姜濤;后秦佛教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5 藺熙民;隋唐時期儒釋道的沖突與融合[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6 何杰峰;藏傳佛教判教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7 姚之均;論李通玄的“法界”思想[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8 肖世孟;先秦色彩研究[D];武漢大學;2011年
9 呂玉霞;魏晉時期儒佛道思想互動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10 謝志勇;逡巡于文與史之間:唐代傳記文學述論[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國棟;核分析技術在南洼和扒村古陶瓷研究中的應用[D];鄭州大學;2010年
2 溫昶;鈞官瓷斷代和不同時期劉家門窯鈞瓷的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3 楊娜;圣經文本翻譯欽定現象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4 門麗;定窯裝飾紋樣藝術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訾翠霞;中國佛教孝思想的特質及現實意義[D];青海師范大學;2010年
6 鄒玉雪;中國古代陶瓷梅瓶造型與裝飾研究[D];湖南工業(yè)大學;2010年
7 張業(yè)峰;宗密“和會”思想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8 游云會;廬山慧遠佛學思想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9 胡莉莉;齊魯奇士東方朔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高相發(fā);山東安丘民居影壁現狀考察報告[D];中央美術學院;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詹嘉;海上陶瓷之路的形成與發(fā)展[J];中國陶瓷;2002年02期
2 詹嘉;明清時期海上陶瓷之路的繁榮[J];中國陶瓷;2002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葉佩蘭;;故宮藏龍泉窯瓷器——以故宮舊藏經典為例[J];紫禁城;2007年05期
2 牟新慧;;新疆博物館館藏的幾件元代龍泉窯瓷器分析[J];新疆藝術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3 馬國榮;;龍泉窯瓷器[J];收藏界;2002年12期
4 周麗麗;;略述元代龍泉窯瓷器的裝飾技法[J];陶瓷研究;1986年03期
5 劉明杉;;南宋至元代的龍泉窯瓷塑[J];藝術與投資;2007年02期
6 沈瓊華;孫秋珍;;龍泉窯盛衰述略[J];東方博物;2008年02期
7 馬爭鳴;;龍泉窯青瓷中的鯉魚紋[J];收藏家;2007年06期
8 馮素閣;;龍泉窯瓷器的裝飾藝術[J];收藏家;2000年11期
9 馮小琦;;從故宮到大窯,我們一直在尋找[J];紫禁城;2007年05期
10 項坤鵬;;龍泉窯研究綜述[J];東方博物;2008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吳東海;;談龍泉窯系個性化陳列設想[A];浙江省博物館學會2002年學術研討會文集[C];2002年
2 馮松林;朱繼浩;汪燕青;謝國喜;馮向前;李剛;沈瓊華;;浙江龍泉窯的X射線熒光分析研究[A];第一屆中國核技術及應用研究學術研討會摘要文集[C];2006年
3 馮松林;馮向前;謝國喜;朱繼浩;閆靈通;李麗;李剛;沈瓊華;;浙江龍泉窯古瓷的無損核分析研究[A];第十三屆全國核物理大會暨第八屆會員代表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4 張金銑;;元代兩淮地區(qū)的屯田[A];第二屆淮河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5 陳雨前;;元代景德鎮(zhèn)青白瓷特征研究[A];中國硅酸鹽學會陶瓷分會2006學術年會論文專輯(上)[C];2006年
6 牛汝極;;元代景教碑銘和文獻中的敘利亞文突厥語語音系統(tǒng)分析[A];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會第七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7 宮艷君;;談對隆化鴿子洞出土元代囊袋修復的一點體會[A];文物保護與修復紀實——第八屆全國考古與文物保護(化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8 吳偉;姜茂發(fā);;元代礦冶業(yè)生產賦課制度研究[A];山西大學2008年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科學技術哲學)[C];2008年
9 何泉,
本文編號:2201966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jingjilunwen/lyjj/2201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