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磁力齒輪新型調磁極片結構設計與實驗研究
【學位單位】:江蘇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TH132.41
【部分圖文】:
高性能磁力齒輪新型調磁極片結構設計與實驗研究在早期的磁力齒輪研究中,國內外學者主要是根據機械式齒輪結構提出類磁力齒輪結構。磁力齒輪結構中,依據其結構中是否引入調磁裝置將磁力齒為傳統磁力齒輪和磁場調制型磁力齒輪兩大類:第一類是傳統磁力齒輪,即齒輪結構與機械式齒輪類似,本質上說就是用永磁體代替了機械齒輪中輪齒;第二類是磁場調制型磁力齒輪,又稱高性能磁力齒輪,其主要是在傳統磁輪機構中引入了調磁裝置,通過調磁裝置對氣隙磁場的調制,使得磁場的利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上世紀 40 年代 H.T.Faus 在一篇關于磁力齒輪專利[6]中提出盤式磁力齒輪輪蝸桿式磁力齒輪,這兩種不同磁力齒輪結構均都是基于機械式齒輪結構拓來,如圖 1.1 所示。
江 蘇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輪結構[9],其在基體上排列設置漸開線形狀永磁體,該種磁力齒輪的傳動比為3:1,永磁體材料為第二代稀土永磁材料釤鈷,且其與徑向式磁力齒輪永磁體耦合區(qū)域不同,漸開線磁力齒輪機構見圖 1.3(a)。在隨后的幾年里,S.Kikuchi 和K.Tsurumoto 分別在 1993 和 1994 年提出了蝸輪蝸桿[10]和蝸輪蝸桿磁力斜齒輪結構[11]。圖 1.3(b)為蝸輪蝸桿磁力齒輪結構,其傳動比為 33:1,能夠提供的最大轉矩為 11.5N·m,轉矩密度大約為 0.1kN·m/m3;圖 1.3(c)所示為蝸輪蝸桿磁力斜齒輪結構,其結構相當于將蝸桿替換成斜齒輪,傳動比為 1:0.575,轉矩密度為2.4kN·m/m3,轉矩密度大于蝸輪蝸桿磁力齒輪傳動轉矩密度。
[15]。為了達到對氣隙磁場調制的目的,諧波磁力齒輪永磁體之間的氣隙大小按照正弦波規(guī)律變化,典型的磁力諧波磁力齒輪結構如圖1.4所示。圖1.4(a)、(b)和(c)中分別是正弦波周期 Pw為 1、2 和 3 所對應的磁力諧波齒輪結構。圖 1.4(a)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袁健;沈建新;史涔溦;李鵬;;定子拼裝式永磁同步電機齒槽轉矩研究[J];微電機;2015年03期
2 夏東;;永磁齒輪的阻尼系統及其在人工心臟無接觸驅動裝置中的應用[J];電工技術學報;2013年02期
3 葛研軍;聶重陽;辛強;;調制式永磁齒輪氣隙磁場及轉矩分析計算[J];機械工程學報;2012年11期
4 楊超君;李直騰;李志寶;鄭武;;高性能磁力齒輪傳動扭矩與效率的數值計算[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1年32期
5 汪旭東;許孝卓;封海潮;上官璇峰;;永磁電機齒槽轉矩綜合抑制方法研究現狀及展望[J];微電機;2009年12期
6 張東;鄒國棠;江建中;包廣清;蹇琳旎;王建寬;;新型外轉子磁齒輪復合電機的設計與研究[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8年30期
7 陳海虹;殷國富;陳倫軍;;直齒圓柱電磁齒輪傳動機理與實驗分析研究[J];中國機械工程;2006年S2期
8 王秀和,丁婷婷,楊玉波,朱常青,王道涵;自起動永磁同步電動機齒槽轉矩的研究[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5年18期
9 陳匡非,杜玉梅;平行軸永磁齒輪的特性研究[J];微特電機;2004年04期
10 田杰,趙韓,陳科;小型及微型稀土永磁齒輪傳動設計初探[J];機械傳動;1998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任武;永磁同步伺服電動機轉矩脈動抑制方法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6年
2 劉新華;新型磁場調制式磁性齒輪的設計研究[D];上海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張秀文;高性能磁力齒輪的傳動性能分析與實驗研究[D];江蘇大學;2016年
2 林佳;磁場調制型磁性齒輪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2年
3 張益盛;基于電機原理磁性齒輪的研究[D];東北大學;2012年
4 王雙全;磁阻—永磁磁性齒輪的研究[D];東北大學;2010年
5 李直騰;高性能同軸式磁力齒輪磁場與性能的分析計算[D];江蘇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892460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jixiegongchenglunwen/2892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