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頻電壓突變量的特高壓直流輸電系統(tǒng)接地極引線故障監(jiān)測方法
【圖文】:
母咂檔繆雇槐潿韻唄飯收轄鈉斜媸。?先,在研究接地極引線在故障時高頻電壓特性的基礎上,提出了基于高頻電壓突變量的故障監(jiān)測判據。其次,分析了該判據在經過渡電阻故障時的性能。最后,利用電磁暫態(tài)仿真程序PSCAD驗證了方法的有效性。仿真結果表明:該原理能夠有效地識別接地極線路故障,具有一定的抗過渡電阻能力,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1基于高頻電壓突變量的接地極引線故障監(jiān)測原理1.1基于高頻信號注入的接地極引線故障監(jiān)測系統(tǒng)硬件結構目前,接地極引線故障監(jiān)測普遍采用高頻電流注入法,其系統(tǒng)硬件結構如圖1所示。本文所提出的基于高頻電壓突變量的接地極引線故障監(jiān)測方法在此基礎上實現。由圖1可知,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接地極引線采用雙回并架的方式將雙極不平衡電流輸送至接地極,雙回線路共用一套接地極引線故障監(jiān)測裝置對線路故障狀態(tài)進行檢測。為提高故障監(jiān)測的可靠性并防止高頻電流注入換流站,在接地極線路兩端還分別串聯了一個截止頻率為13.95kHz的阻波器。其中,為減少線路上的駐波效應,接地極址側的并聯濾波器還會配置并聯電阻,并聯電阻的阻值Rp與接地極線路的波阻抗Zc相匹配[21],即pcR≈Z(1)1.2接地極引線故障特性分析由于接地極引線采用同桿雙回架設方式,因此存在雙回同點接地以及單回接地兩種故障類型,,以下將分別加以分析。1.2.1雙回接地極引線同點接地故障接地極引線出現倒塔等嚴重故障時,可能出現雙回線路同點接地的情況,該工況下的故障分量網絡如圖2所示。圖2中,M、N點為接地極引線的首末兩端,F點為故障點,UZ為正常運行時,故障點的運行電壓。由于接地極線路末端電阻與線路波阻抗匹配,因此線路各點電壓和電流有效值分別相等。因此,有圖1基于高頻電壓突?
咂檔緦髯?入換流站,在接地極線路兩端還分別串聯了一個截止頻率為13.95kHz的阻波器。其中,為減少線路上的駐波效應,接地極址側的并聯濾波器還會配置并聯電阻,并聯電阻的阻值Rp與接地極線路的波阻抗Zc相匹配[21],即pcR≈Z(1)1.2接地極引線故障特性分析由于接地極引線采用同桿雙回架設方式,因此存在雙回同點接地以及單回接地兩種故障類型,以下將分別加以分析。1.2.1雙回接地極引線同點接地故障接地極引線出現倒塔等嚴重故障時,可能出現雙回線路同點接地的情況,該工況下的故障分量網絡如圖2所示。圖2中,M、N點為接地極引線的首末兩端,F點為故障點,UZ為正常運行時,故障點的運行電壓。由于接地極線路末端電阻與線路波阻抗匹配,因此線路各點電壓和電流有效值分別相等。因此,有圖1基于高頻電壓突變量故障監(jiān)測的硬件結構Fig.1Structureofhigh-frequencyvoltagevariation-basedUHVDCgroundelectrodelinefaultmonitoringsystem圖2接地極線路雙回同點接地故障分量網絡Fig.2Faultcomponentnetworkfordoubleelectrodelinefault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毛曉明,吳小辰;南方交直流并聯電網運行問題分析[J];電網技術;2004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杜峰;張英;;直流偏磁對變壓器的影響及抑制措施[J];變壓器;2008年07期
2 趙志剛;劉福貴;張俊杰;劉蘭榮;范亞娜;程志光;顏威利;;直流偏磁條件下變壓器勵磁電流的實驗與分析[J];電工技術學報;2010年04期
3 趙志剛;劉福貴;程志光;劉蘭榮;張俊杰;范亞娜;顏威利;;直流偏磁條件下疊片鐵心的磁性能模擬[J];電工技術學報;2010年09期
4 陳允平;時春蕾;伍丹;舒東勝;;接地極直流分量對交流電網的影響[J];電氣應用;2006年11期
5 趙志剛;劉福貴;程志光;顏威利;劉蘭榮;;變壓器直流偏磁勵磁方式的實驗研究和分析[J];電氣應用;2010年05期
6 ;Review on Commissioning Test of Three Gorges Power Transmission & Substation Project[J];Electricity;2009年02期
7 楊萬開;印永華;曾南超;王明新;;三滬直流輸電工程調試概述[J];電力建設;2007年11期
8 陳英慧;盧鐵兵;郭薇;;直流偏磁對電力變壓器影響的實驗與仿真計算[J];電力科學與工程;2009年03期
9 劉之堯;唐卓堯;張文峰;黃明輝;段新輝;趙曼勇;張弛;張哲;;直流換相失敗引起繼電保護誤動分析[J];電力系統(tǒng)自動化;2006年19期
10 任祖怡;左洪波;吳小辰;黃河;陳松林;劉志;周劍;王新寶;孫光輝;;用于安全穩(wěn)定控制的高壓直流極閉鎖判據[J];電力系統(tǒng)自動化;2007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李凌;牟才榮;高文建;劉南平;劉蔚;;平班水電廠單機小擾動穩(wěn)定性試驗研究[A];2008中國水力發(fā)電論文集[C];2008年
2 陳延秋;張建設;張堯;鐘慶;林凌雪;肖星;;含特高壓的交直流混合系統(tǒng)穩(wěn)定特性的RTDS仿真研究[A];中國高等學校電力系統(tǒng)及其自動化專業(yè)第二十四屆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錢峰;典型FACTS裝置在電網中接入點、容量及類型選擇方法研究[D];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2009年
2 趙志剛;電力變壓器直流偏磁問題的工程模擬[D];河北工業(yè)大學;2010年
3 薛振宇;交直流混聯電力系統(tǒng)暫態(tài)仿真及其穩(wěn)定性分析與參數優(yōu)化[D];天津大學;2011年
4 馬玉龍;高壓直流輸電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分析[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06年
5 石頡;基于廣域測量系統(tǒng)的電力系統(tǒng)阻尼控制器設計[D];天津大學;2007年
6 孫強;電力系統(tǒng)小擾動穩(wěn)定域及低頻振蕩[D];天津大學;2007年
7 袁世強;用于增強系統(tǒng)整體功角穩(wěn)定性的電力系統(tǒng)穩(wěn)定器參數協調設計[D];天津大學;2009年
8 張寶珍;大規(guī)模電力系統(tǒng)動態(tài)等值方法及相關問題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煥輝;博羅換流站接地極電流對惠州電網影響的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1年
2 鄭偉;變壓器直流偏磁下電容器諧波保護的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3 譚平;電網側擾動引起的共振型低頻與超低頻振蕩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1年
4 吳娜;高壓直流輸電系統(tǒng)分析與控制初探[D];昆明理工大學;2005年
5 劉群英;基于Agent的高壓交直流混合系統(tǒng)協調控制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6 孫士云;南方電網交直流混聯輸電系統(tǒng)穩(wěn)定裕度分析[D];昆明理工大學;2006年
7 楊毅;基于PMU的云電送粵輸電斷面靜態(tài)安全分析[D];昆明理工大學;2007年
8 董璇;大區(qū)互聯電網失步解列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7年
9 沈梁;小干擾穩(wěn)定分析軟件包SSAP的完善和在交直流并行輸電系統(tǒng)中的應用[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10 寧琳;PSS和TCSC抑制低頻振蕩交互及協調研究[D];廣西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濟南供電新型接地極獲實用專利[J];電氣技術;2013年08期
2 何金良;曾嶸;張波;;斜接地極對改善接地網接地性能的作用[J];陜西電力;2008年03期
3 畢志強;初秀莉;;接地極安裝標準[J];民營科技;2008年09期
4 李月強;杜翠薇;馮皓;趙鉞;;接地極的土壤腐蝕[J];環(huán)境技術;2010年01期
5 王建武;李巖;白古月;;廣東電網廣域接地極方案研究[J];供用電;2010年06期
6 朱偉;李慶洋;;接地極的改進[J];農村電工;2011年04期
7 鄧建忠;;淺議煤礦井下接地極打設[J];煤;2011年04期
8 徐斌;張穎;趙森林;葉雷;;接地極開路保護的改進[J];電力系統(tǒng)自動化;2012年15期
9 劉海群;宋孝俊;竇才;閆鳳云;;高海拔沙漠地區(qū)接地極工程極環(huán)施工技術應用[J];青海電力;2012年04期
10 保敏;;±660kV直流工程換流站接地極施工經驗淺談[J];山東工業(yè)技術;2013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王恒;張波;孟憲清;;斜接地極對改善接地網接地性能的作用[A];全國電網中性點接地方式與接地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張友飛;陳光師;陳圣兒;;巧用地下水—建造經濟實用的接地極[A];首屆中國防雷論壇論文摘編[C];2002年
3 高森;呂寧;林曉東;周奇;張萬年;;±660kV銀東直流膠東接地極入地電流監(jiān)測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A];第四屆全國架空輸電線路技術交流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4 高森;林曉東;周奇;呂寧;高翔;;±660kV銀東直流系統(tǒng)膠東接地極視頻監(jiān)控系統(tǒng)的實現[A];第四屆全國架空輸電線路技術交流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5 宦永和;;聯合接地的接地極系統(tǒng)的探論[A];四川省通信學會199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7年
6 鐘連宏;皇甫成;阮江軍;;高壓直流輸電系統(tǒng)接地極電流對變壓器影響的研究[A];電工理論與新技術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7 毛榮方;;關于深埋接地極接地方法的探討[A];閩、浙、贛、皖毗鄰地區(qū)軍隊地方氣象聯防協會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5年
8 吳毅亭;錢之銀;武烈;;陰極保護和接地極工程新材料高純度低阻抗碳素填料的研究開發(fā)[A];第二屆石油石化工業(yè)用材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9 薛炳琪;;淺議巖石地段地線的優(yōu)化設計[A];天津市土木工程學會第七屆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6條
1 陳云亭;貴廣二回接地極工程建設加速[N];中國電力報;2007年
2 黃艷莉 拉毛東治;格爾木換流站接地極工程開工[N];國家電網報;2011年
3 胡艷波邋陳旭東 孟玲國;防雷整治讓設備不懼“天公”[N];人民鐵道;2008年
4 記者 徐晶;接地,BTV強勁的“防護傘”[N];中華建筑報;2008年
5 孔令文 董杰元;農村建筑接地防雷[N];湖南科技報;2009年
6 胡祖梁;我國推廣使用銅覆鋼高強度防腐接地棒[N];中國有色金屬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任志超;直流系統(tǒng)接地極電流場的分布特性及其對交流電網影響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2年
2 李景麗;接地網頻域性能及桿塔接地極沖擊特性的數值分析及試驗研究[D];重慶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偉龍;直流輸電工程接地極對輸電線路腐蝕作用的模擬研究[D];長江大學;2015年
2 張競;斜接地極對改善地網接地性能的研究[D];重慶大學;2012年
3 張敏;桿塔接地極沖擊接地技術及影響因素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3年
4 雷超平;基于沖擊散流時地中電場分布的接地極結構設計研究[D];重慶大學;2012年
5 崔明德;±800kV直流輸電接地極設計及影響分析[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07年
6 錢龍;直流系統(tǒng)接地極監(jiān)測與保護分析[D];華北電力大學;2012年
7 唐妍;土壤介電常數頻變特性與接地極沖擊散流降阻措施研究[D];重慶大學;2013年
8 褚優(yōu)群;特高壓直流輸電接地極計算及評估軟件開發(fā)[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0年
9 劉煥輝;博羅換流站接地極電流對惠州電網影響的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1年
10 劉貫科;HVDC系統(tǒng)接地極引線故障監(jiān)測方法的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648405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648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