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氛圍下U等元素的存在形式及礦物飽和指數的研究
本文關鍵詞:高放廢物地質處置及其若干關鍵科學問題,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第二屆廢物地下處置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8年
還原氛圍下U等元素的存在形式及礦物飽和指數的研究
周佳 王駒 蘇銳 宗自華
【摘要】:本文應用地球化學軟件包EQ3/6的EQ3NR程序計算了北山地區(qū)三號孔440米的地下水中所含天然鈾的存在形式.計算結果顯示,本文計算的氧化還原條件下,U在水溶液中主要以U(Ⅳ)和U(Ⅵ)的價態(tài)存在U(OH)_4(aq)、UO_2(OH)_4~(2-)和UO_2(CO_3)_3~(4-)是地下水中U的主要存在形式,部分含鈾礦物處于飽和狀態(tài);Eh值和pH值同是影響U存在形式及價態(tài)的重要因素,這兩個水質參數在常見的范圍內變化時,引起了溶液中U等元素的存在形式及價態(tài)的較大變化。
【作者單位】:
【分類號】:TL942
【正文快照】:
1,l胃理解處置庫環(huán)境下的氧化還原條件是處置庫概念設計發(fā)展的一項極具挑戰(zhàn)意義的重要內容,地下水中所發(fā)生的氧化還原反應是隊工作中研究核素遷移的其中一項必不可少的研究工作,例如:核素礙Te以及鋼系元素在還原條件下形成固體沉淀相,但是這些核素的氧化條件下的高價態(tài)則
下載全文更多同類文獻
PDF全文下載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僅支持PDF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王駒;陳偉明;蘇銳;郭永海;金遠新;;高放廢物地質處置及其若干關鍵科學問題[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6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文林;吳麗萍;;從水溶液中能制取碳酸銅(II)嗎[J];化學教學;2005年12期
2 蔣展鵬,王海燕,楊宏偉;電助光催化技術研究進展[J];化學進展;2005年04期
3 王禹,李發(fā)生,谷慶寶,韓梅,李曉敏,李政一;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對異丙草胺光解體系的影響[J];環(huán)境科學研究;2004年04期
4 華南平;絡合鐵-多酚類液相脫硫催化劑氧化-還原行為研究[J];化肥設計;2005年02期
5 伍成根 ,張露菁;銀釬劑的改性處理[J];焊接;2002年10期
6 方芳,吳志勇;蒸氣壓和溫度關系的參數擬合[J];河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04期
7 鄭懷禮,李方,王文元;催化動力學光度法測定痕量鐵[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03年06期
8 鄭懷禮,龍騰銳,祝艷;催化動力學褪色光度法測定痕量銅(Ⅱ)的研究[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04年01期
9 胡治國,袁蕎龍,王得寧;水性聚氨酯甲階酚醛水分散液微觀形態(tài)及雜化膜的性能[J];高分子學報;2003年02期
10 王學江,張全興,趙建夫,夏四清,陳玲;氨基修飾聚苯乙烯樹脂對酚酸物質的吸附性能[J];高分子學報;2005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朱立;曾志;程建平;王秀娟;王永江;;建議開展核試驗場高放廢物地質處置庫場址預選工作[A];全國核與輻射設施退役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歐陽婷萍;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發(fā)展的環(huán)境影響評價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2005年
2 曲榮君;新型螯合樹脂的設計、合成及性能研究[D];天津大學;2003年
3 趙萍;電解氧化法氰化合成a-氨基腈的研究[D];清華大學;2004年
4 朱艷;SiC纖維增強Ti基復合材料界面反應研究[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3年
5 金葉玲;凹凸棒石粘土的性能及其在聚氨酯革中的應用[D];南京工業(yè)大學;2004年
6 趙明舉;煤與垃圾衍生燃料(RDF)的流化床混燒研究及其酸性氣體的脫除[D];太原理工大學;2002年
7 黃小華;溫度—水—應力下開挖擾動區(qū)裂隙花崗巖體流變過程研究及細胞自動機模擬[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2007年
8 李培勇;非飽和土的理論探討及膨潤土加砂混合物的試驗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7年
9 錢麗鑫;高放廢物深地質處置庫緩沖材料[D];同濟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鵬;納米薄膜材料制備工藝研究[D];重慶大學;2004年
2 鄒金龍;熱障涂層界面氧化的熱力學理論分析[D];湘潭大學;2004年
3 朱元強;甲醛及甲;杂苫c小分子間反應機理的理論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5年
4 段家鐵;含氧原子氫鍵受體吸附樹脂的合成及吸附性能[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5 鄭道敏;納米二氧化鈦光催化氧化含CN~-廢水的研究[D];重慶大學;2002年
6 吳育全;氧化鉻綠性狀特征及生產工藝改進研究[D];重慶大學;2002年
7 張鵬宇;催化活性炭脫硫脫硝除汞的試驗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8 陳先勇;納米碳酸鈣合成的研究[D];四川大學;2004年
9 李錫恩;納米復合氧化物的溶液自蔓延高溫合成、表征及其應用[D];西北師范大學;2003年
10 徐曉輝;鋁酸鈉溶液種分過程晶體長大速率模型[D];中南大學;2004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陳式;對高放廢物地質處置安全評價研究的討論[J];輻射防護通訊;2005年01期
2 王駒,徐國慶,鄭華鈴,范顯華,王承祖,范智文;中國高放廢物地質處置研究進展:1985~2004[J];世界核地質科學;2005年01期
3 陳偉明,王駒;高放廢物地質處置性能評價[J];世界核地質科學;2005年01期
4 王駒;我國高放廢物深地質處置戰(zhàn)略規(guī)劃探討[J];鈾礦地質;2004年04期
5 王駒,劉月妙;高放廢物地質處置與巖石力學研究[J];巖土力學;2003年S2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艷;易發(fā)成;王哲;;膨潤土對鈾的吸附研究[J];非金屬礦;2010年01期
2 唐敬友;陳曉謀;潘社奇;牟濤;賀端威;;立方燒綠石Gd_2Zr_2O_7的高溫高壓合成[J];原子能科學技術;2010年04期
3 張玉軍;張維慶;;裂隙開度的壓力溶解對雙重孔隙介質熱-水-應力耦合影響的有限元分析[J];巖土力學;2010年04期
4 夏良樹;譚凱旋;王曉;鄭偉娜;;鈾在榕樹葉上的吸附行為及其機理分析[J];原子能科學技術;2010年03期
5 伍浩松;;美國正式終止尤卡山處置庫計劃[J];國外核新聞;2010年03期
6 陳式;;放射性廢物安全技術體系思路探討[J];輻射防護通訊;2010年01期
7 伍浩松;;英國向海外客戶返還高放廢物[J];國外核新聞;2010年02期
8 伍浩松;;美國成立“藍帶”委員會 專門負責制訂高放廢物的長期管理戰(zhàn)略[J];國外核新聞;2010年02期
9 閆淑敏;;法電對乏燃料的管理[J];國外核新聞;2010年02期
10 張玉軍;張維慶;;溫度梯度水分擴散對雙重孔隙巖體中THM耦合影響的有限元分析[J];固體力學學報;2010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駒;;高放廢物地質處置研究現狀與展望[A];2009—2010巖石力學與巖石工程學科發(fā)展報告[C];2010年
2 金遠新;王駒;陳偉明;趙宏剛;鐘霞;李云鋒;;甘肅北山礦產資源分布特征[A];第三屆廢物地下處置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3 楊仲田;郭喜良;沈福;楊衛(wèi)兵;李洪輝;;膨潤土的熱老化和輻照老化初步研究[A];第三屆廢物地下處置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4 王駒;蘇銳;陳偉明;郭永海;劉月妙;金遠新;趙宏剛;;論特定場區(qū)地下實驗室[A];第三屆廢物地下處置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5 劉曉東;劉平輝;王長軒;車申;;高放廢物粘土巖處置庫場址預選研究[A];第三屆廢物地下處置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6 趙宏剛;王駒;劉月妙;蘇銳;;HLW豎直處置熱分析[A];第三屆廢物地下處置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7 王波;劉德軍;姚軍;陳曦;姜濤;貫鴻志;宋志鑫;包良進;張言;周舵;龍浩騎;范顯華;;腐殖酸對Tc價態(tài)影響研究[A];第三屆廢物地下處置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8 李尋;楊澤平;李金軒;;裂隙介質中多途徑核素遷移模型及其應用[A];第三屆廢物地下處置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9 謝敬禮;劉月妙;周宏偉;;砂-膨潤土混合物熱傳導特性研究[A];巖石力學與工程的創(chuàng)新和實踐:第十一次全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10 蘇銳;王駒;趙宏剛;郭永海;陳偉明;金遠新;;淺議我國高放廢物地質處置庫場址篩選總體技術思路[A];第三屆廢物地下處置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吳紫薇;[N];中國電力報;2010年
2 李琦;[N];第一財經日報;2007年
3 記者 李曉明;[N];地質勘查導報;2007年
4 記者 滕艷;[N];地質勘查導報;2007年
5 本報記者 林柏松;[N];機電商報;2007年
6 本報記者 張向東 實習記者 宋超;[N];經濟觀察報;2007年
7 何洪澤 席來旺;[N];人民日報;2007年
8 本版編輯 鄭興 馬芳 金燕博 關耳;[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7年
9 王豐豐;[N];新華每日電訊;2007年
10 任黎明;[N];地質勘查導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嚴森;厭氧條件下納米鐵還原水中六價鈾的反應動力學和機理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10年
2 王小平;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技術在元素分析中的應用[D];蘇州大學;2009年
3 李尋;基于高放廢物深地質處置的溶質運移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4 毛光周;鈾對烴源巖生烴演化的影響[D];西北大學;2009年
5 胡赟;鈉冷快堆嬗變研究[D];清華大學;2009年
6 王貴賓;巖體節(jié)理三維模擬及滲透張量分析[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2006年
7 張東;鈾在地下水中化學形態(tài)及地球化學工程屏障研究[D];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2005年
8 吳繼宗;快速化學分析中掩蔽劑的作用規(guī)律及其應用研究[D];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2005年
9 章英杰;Pu在特定地質環(huán)境下的化學行為研究[D];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2005年
10 張瑞珠;利用自蔓延高溫合成技術固化放射性廢物[D];北京科技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田魯魯;裂隙巖體滲流—傳熱耦合模型試驗及數值模擬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0年
2 劉學艷;核廢料處置庫周邊裂隙巖體滲流—傳熱耦合數值分析[D];北京交通大學;2010年
3 周根茂;離子交換提鈾離子交換提鈾工藝用水閉路循環(huán)技術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4 楊子謙;U(Ⅵ)和Th(Ⅳ)在金川膨潤土上的吸附[D];蘭州大學;2010年
5 張曉航;α衰變對高放廢物玻璃固化體的輻照效應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6 劉吉勝;石英砂摻量對混合型緩沖回填材料抗剪強度的控制機理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7 朱歡;核素在包氣帶中遷移的數值模擬研究[D];長安大學;2010年
8 安林;濁點萃取—偏最小二乘分光光度法測定環(huán)境水中孔雀石綠等有毒有害物質[D];南華大學;2010年
9 尹陳艷;ADS中散裂靶輻射劑量計算[D];南華大學;2010年
10 高敬;甘肅北山候選場址花崗巖體節(jié)理幾何特征和組合形態(tài)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2009年
本文關鍵詞:高放廢物地質處置及其若干關鍵科學問題,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02123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kejilunwen/diqiudizhi/102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