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西太平洋大氣季節(jié)內振蕩與EL Nino關系研究
【學位單位】:中國海洋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0
【中圖分類】:P732.2
【部分圖文】:
吸p、‘*·決11,一泛K、]、ix、、、::、,·、圖1一1延遲振子理論示意圖 (ehunzaiwang,2006)[‘9]延遲振子理論(圖1一1)主要考慮在東太平洋溫躍層加深、海溫正異常的同時,在赤道外中太平洋產生溫躍層上升的Rossby波,該波向西傳在西邊界反射成為上升向東的Kelvin波,返回東太平洋的Kelvin波使得溫躍層深度變淺,這與東太平洋本身的溫躍層異常相反,因此抵消了東太平洋SST的正異常,形成負反饋機制!痳l、心從〔st〔r一 1I.n獷ifi獷《卜獷i!!;、t‘1一NI獷106/’了一月從少二到咖“、廠r\’寸\二凡、”.卜,_尸聲一:二三一點氣二一二一;Equato-一\-一_(乙生扮h、一一翎卜.一卜
3j之獷找三‘.苦-Equator吸p、‘*·決11,一泛K、]、ix、、、::、,·、圖1一1延遲振子理論示意圖 (ehunzaiwang,2006)[‘9]延遲振子理論(圖1一1)主要考慮在東太平洋溫躍層加深、海溫正異常的同時,在赤道外中太平洋產生溫躍層上升的Rossby波,該波向西傳在西邊界反射成為上升向東的Kelvin波,返回東太平洋的Kelvin波使得溫躍層深度變淺,這與東太平洋本身的溫躍層異常相反,因此抵消了東太平洋SST的正異常,形成負反饋機制。’rl、心從〔st〔r一 1I.n獷ifi獷《卜獷i!!;、t‘1一NI獷106/’了一月從少二到咖“、廠r\’寸\二凡、”.卜
130.卜嗯80.eo氣習圖1一4平流反射振子理論示意圖 (ehunzaiwang,2006)[49]平流反射振子理論(圖1一4)強調ENSO正反饋機制為緯向流的平流作用使得西太平洋暖池東移,并指出有三個負反饋過程將暖池推回其西太平洋的初始位置,其中有:與西邊界波反射有關的異常緯向流,與東邊界波反射有關的異常緯向流,以及暖池東邊界輻合的平均緯向流。在ENSO的暖位相,中太平洋的赤道西風異常,產生的赤道上升Rossby波和下沉Kelvin波分別向西和向東傳播。西傳的上升Rossby波到達西邊界以后反射成上升的赤道Kclvin波,而東傳的下沉Kelvin波到達東邊界反射成下沉Rossby波。由于上升Kelvin波和下沉Rossby波在赤道區(qū)都有向西的緯向流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麗平;王超;章開美;;熱帶太平洋海平面高度年際異常及其與中國夏季降水的關系[J];大氣科學學報;2011年03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熊志方;熱帶西太平洋硅藻席地球化學:碳、硅循環(huán)及古海洋響應[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2 李元龍;熱帶西太平洋溫躍層水團時空特征及中小尺度海洋過程的作用[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2年
3 顧雷;東亞夏季風爆發(fā)和推進過程的年際變化及其與春季熱帶西太平洋熱力狀態(tài)的關系[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大氣物理研究所);2006年
4 李麗平;海氣系統(tǒng)季內振蕩現象的氣候學研究[D];南京氣象學院;2004年
5 鄭建秋;西北太平洋年際和季內尺度海氣相互作用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于毅;熱帶西太平洋大氣季節(jié)內振蕩與EL Nino關系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2 公言華;熱帶西太平洋和熱帶大西洋潛熱長期變化特征的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2年
3 張偉;熱帶西太平洋深海沉積物微生物多樣性及群落結構特征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4 王曉聰;中高緯低頻振蕩的經向分布特征及ENSO事件對低頻振蕩的影響[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08年
5 張增信;熱帶西太平洋暖池海溫分布型與中國夏季降水的關系[D];南京氣象學院;2004年
6 楊青瑩;熱帶西太平洋北赤道流年際變化主要特征與驅動機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2年
7 鐘姍姍;太平洋海氣系統(tǒng)年代際變化特征及其可能機制[D];南京氣象學院;2002年
8 吳勝安;熱帶及北太平洋SSTA與中國降水年代際變化的相互關系及其機制研究[D];南京氣象學院;2003年
9 王劍飛;蘇祿海和菲律賓海深海沉積物中古菌群落多樣性研究[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10年
10 吳燕珠;不同海域異常模對中國地區(qū)冬季氣溫異常影響的診斷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877989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kejilunwen/haiyang/2877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