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環(huán)流年際變化特征的初步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1-21 01:33
本文首先對南海的NOAA OISST.V2月平均SST場和FSU月平均風應力場及其異常場進行了分析:南海的SSTA與ENSO指數具有明顯的相關性,SSTA滯后ENSO指數5個月時,相關系數最大達0.36,這表明南海對ENSO事件有明顯的響應,且在ENSO事件爆發(fā)5個月后響應最顯著;南海對1997/98年El Nino事件響應最為強烈,1997/98年冬季和次年的夏季存在兩個異常高峰值,風速存在兩個異常減小的極值。 為研究南海環(huán)流在1997/98年El Nino事件發(fā)生時的變化,采用ECOM水動力模型,由FSU月平均風應力和NOAA OISST.V2月平均SST場和開邊界流量驅動,模擬了1995-2000年的南海環(huán)流場。對1995-2000年平均的水位場和環(huán)流場的分析表明:南海環(huán)流存在明顯的季節(jié)變化,冬季為一海盆尺度的氣旋式環(huán)流控制;夏季南部存在一強的反氣旋環(huán)流,北部為氣旋式環(huán)流控制。在此平均水位場和環(huán)流場的基礎上,分析了1998年1月和8月南海水位和流場的異常分布,二者均存在顯著的異常:(1)1月,整個南海海盆為正的水位異常,流場為反氣旋異常環(huán)流,冬季控制整個南海海盆的氣旋式環(huán)流減弱;(2)8月,南海海盆水位為正異常,特別是越南東部海區(qū)出現較強的正水位異常,使得南海南部的高水位中心擴大北移;異常流場表現為南部為氣旋式異常環(huán)流,北部為反氣旋的異常環(huán)流,且在越南東部海區(qū)形成非常強的反氣旋異常環(huán)流中心,使得控制南海南部的反氣旋環(huán)流和北部的氣旋環(huán)流均減弱,并由于越南東部強的反氣旋環(huán)流流異常該海區(qū)表現為反氣旋環(huán)流。對1995-2000年共6年的模式結果進行了EOF分解,水位和流場的時間系數分布均表明南海環(huán)流在1997-1998年存在顯著的異常;對其空間態(tài)的時間變化分析南海在1997/98年強的El Nino事件發(fā)生后存在顯著的異常變化:(1)1997/98年冬季11月到3月份,第一模態(tài)系數顯著減小,氣旋式環(huán)流顯著減小;(2)1998年夏季7月到10月,第二模態(tài)系數減小顯著,南海南部的反氣旋環(huán)流和北部的氣旋式環(huán)流均減弱。風應力的分析表明,風應力旋度的異常變化是南海環(huán)流年際異常變化的主要因素。
【學位單位】:中國海洋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07
【中圖分類】:P731
【部分圖文】:
圖 1-3:南海表層水平環(huán)流圖(Dale, 1954)Figure 1-3: The surface circulation in South China Sea(Dale, 1954)圖 1-4:南海表層水平環(huán)流圖(Wyrtki, 1961)
圖 1-3:南海表層水平環(huán)流圖(Dale, 1954)Figure 1-3: The surface circulation in South China Sea(Dale, 1954)
圖 1-5:南海表層相對 12MPa的動力高度(10m2/s2)(徐錫楨,1982)Figure 1-5: The surface dynamic height of South China Sea referred to 12MPa(Xu, 1982)(a) (b)圖 1-6:南海南部上層主要流系與環(huán)流格局示意圖(方文東,1997)(a)西南季風期;(b)東北季風期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2892312
【學位單位】:中國海洋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07
【中圖分類】:P731
【部分圖文】:
圖 1-3:南海表層水平環(huán)流圖(Dale, 1954)Figure 1-3: The surface circulation in South China Sea(Dale, 1954)圖 1-4:南海表層水平環(huán)流圖(Wyrtki, 1961)
圖 1-3:南海表層水平環(huán)流圖(Dale, 1954)Figure 1-3: The surface circulation in South China Sea(Dale, 1954)
圖 1-5:南海表層相對 12MPa的動力高度(10m2/s2)(徐錫楨,1982)Figure 1-5: The surface dynamic height of South China Sea referred to 12MPa(Xu, 1982)(a) (b)圖 1-6:南海南部上層主要流系與環(huán)流格局示意圖(方文東,1997)(a)西南季風期;(b)東北季風期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曾慶存,李榮鳳,季仲貞,甘子鈞,柯佩輝;南海月平均流的計算[J];大氣科學;1989年02期
2 方文東,方國洪;南海南部海洋環(huán)流研究的新進展[J];地球科學進展;1998年02期
3 鐘歡良;冬季黑潮南海分支途徑及其影響[J];海洋通報;1990年02期
4 鐘歡良;夏季南海暖流與黑潮南海分支關系初步分析[J];海洋通報;1990年04期
5 管秉賢;;南海暖流——廣東外海一支冬季逆風流動的海流[J];海洋與湖沼;1978年02期
6 劉先炳,蘇紀蘭;南海環(huán)流的一個約化模式[J];海洋與湖沼;1992年02期
7 管秉賢;南海暖流研究回顧[J];海洋與湖沼;1998年03期
8 王東曉,陳舉,陳榮裕,朱伯承,郭小剛,許金電,吳日升;2000年8月南海中部與南部海洋溫、鹽與環(huán)流特征[J];海洋與湖沼;2004年02期
9 管秉賢;南海暖流的新證據[J];海洋科學;1979年S1期
10 方國洪,魏澤勛,王凱,崔秉昊,方越,李薇;中國近海域際水、熱、鹽輸運:全球變網格模式結果[J];中國科學(D輯:地球科學);2002年1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方文東;南海南部海洋環(huán)流的結構與季節(jié)變化[D];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2000年
2 賈英來;呂宋海峽黑潮形變的時空分布特征和形成機制[D];青島海洋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2892312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kejilunwen/haiyang/289231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