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光學薄膜結構的輻射制冷器的研究
【文章頁數(shù)】:6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1.1輻射制冷器的發(fā)展??最早期的研究都是基于夜間輻射制冷而開展的,但在日間工作是輻射制冷器能夠實??用推廣的必要條件,因此研究的重心逐漸轉移到日間輻射制冷上
浙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由于輻射制冷在緩解能源危機方面具有極大的潛力,其科學研究由來已久[14()],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中葉。輻射制冷研究的過程大體上可以歸納為圖1.1。??i夜間輻射制冷??nr??曰間輻射制冷??t?ii?m??不分輻射模塊和=>?輻射模塊和反射=>?....
圖1.2金屬Ag和A1膜在可見近紅外波段的反射率??反射模塊的設計相對簡單,輻射制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輻射模塊
更好的??方案。多層光學薄膜結構能實現(xiàn)300nni-500nm的高反射率,再依靠Ag膜在500nm之后??的高反射率,就實現(xiàn)輻射制冷器的整體結構對于太陽輻射的極低吸收。??100,???7^^^??Ag??^?80?-?g??容??A1??.¥?60-??>??I?40.??(U....
圖1.3基于超材料結構的輻射制冷器[4_6]??
浙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提出通過將納米尺寸的SiC和Si〇2小球嵌入到聚乙烯薄膜中制備出一種新的超材料實現(xiàn)??有效的輻制冷,如圖1.3(a)[4];2015年,澳大利亞斯威本科技大學的MinGu等設計并??制備一個由一系列對稱形狀的圓錐形微結構組成的超材料,如圖1.3(b)[5]....
圖1.4基于三維光子晶體結構的輻射制冷器【7—91??光學薄膜器件,又被稱為一維光子晶體器件,由厚度極薄的多層介質層構成,通過??5??
如圖??1.4(b)?[8〗。該結構的設計理念是在利用Si02的吸收特性的基礎上,在其表面構建合適的??微納結構來消除Si02材料在大氣透明窗口內的“吸收谷”,從而提高整體結構在大氣透??明窗口的輻射率,并且該結構的角度不敏感性極好。2017年,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的??Chri....
本文編號:3997442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kejilunwen/wulilw/3997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