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鉀長石礦區(qū)土壤中高效解鉀細菌的選育
發(fā)布時間:2025-02-08 20:07
我國水溶性鉀資源匱乏,每年需從國外進口大量的鉀肥。但是,我國難溶性鉀資源——鉀長石礦的儲量確極其豐富,僅湘西州鉀長石的探明儲量就達1億噸(以K2O計)。所以,研究高效率、低成本的鉀長石解鉀方法具有重要的意義。以湘西州鉀長石礦區(qū)土壤為菌種源,選用純培養(yǎng)方法從土壤中分離、篩選得到具有降解鉀長石能力的菌株,對菌株發(fā)酵液通過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fā)射光譜儀(ICP-OES)快速測得菌株的解鉀能力,菌株L17的96 h發(fā)酵液鉀含量達到86.77mg/L,是空白對照組的15.8倍,分析比較所得菌株的解鉀能力,發(fā)現同一生境下不同屬細菌,其釋鉀能力差異較大。對解鉀菌株通過形態(tài)結構的觀察,然后進行生理生化鑒定,綜合形態(tài)觀察、生理生化鑒定,以及采用分子生物學手段,分析鑒定分離所得到的解鉀細菌,并對其進行16S rRNA序列分析,對分離獲得的38株鉀長石分解細菌進行分類,它們分別屬于8個科,屬于13個屬,其中13株菌為劍菌屬,4株菌為芽胞桿菌屬,具有較好的多樣性。其中劍菌屬和芽孢桿菌屬的細菌均有較好的解鉀能力,為優(yōu)勢種群。對優(yōu)勢菌種通過生長情況測定,以及菌種量、鉀長石粒徑、鉀長石量、溫度對菌...
【文章頁數】:5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國內外鉀資源現狀
1.1.1 鉀長石的性質
1.1.2 鉀長石中鉀的提取
1.1.3 微生物肥料
1.1.4 微生物肥料特點與發(fā)展趨勢
1.2 解鉀微生物的研究概況
1.2.1 鉀長石微生物解鉀機理
1.2.2 硅酸鹽細菌的多樣性研究
1.2.3 解鉀微生物的解鉀能力
1.2.4 解鉀菌株的誘變育種
1.3 本論文的研究目的與研究內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內容
第2章 解鉀菌株的篩選與鑒定
2.1 材料與試劑
2.1.1 試劑
2.1.2 儀器
2.1.3 培養(yǎng)基
2.1.4 材料
2.2 方法
2.2.1 菌株的分離
2.2.2 菌株的篩選
2.2.3 菌株形態(tài)
2.2.4 基于16SrRNA基于序列的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
2.3 結果與分析
2.3.1 菌株的篩選
2.3.2 解鉀細菌的形態(tài)觀察
2.3.3 解鉀細菌的16SrRNA基于片段的PCR擴增瓊脂糖電泳結果
2.3.4 解鉀細菌的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
2.4 討論與結論
第3章 解鉀菌株對鉀長石解鉀特性的研究
3.1 材料與試劑
3.1.1 試劑
3.1.2 儀器
3.1.3 培養(yǎng)基
3.1.4 材料
3.2 方法
3.2.1 菌株生長曲線的測定
3.2.2 菌株接種量的影響
3.2.3 鉀長石加入量的影響
3.2.4 鉀長石粒徑的影響
3.2.5 培養(yǎng)溫度的影響
3.3 結果與分析
3.3.1 解鉀細菌L17和H17的生長曲線
3.3.2 菌株接種量對發(fā)酵液中鉀含量的影響
3.3.3 鉀長石加入量對發(fā)酵液中鉀含量的影響
3.3.4 鉀長石粒徑對發(fā)酵液中鉀含量的影響
3.3.5 溫度對發(fā)酵液中鉀含量的影響
3.4 討論與結論
第4章 紫外照射、亞硝基胍誘變育種
4.1 材料與試劑
4.1.1 試劑
4.1.2 儀器
4.1.3 培養(yǎng)基
4.1.4 材料
4.2 方法
4.2.1 菌懸液的制備
4.2.2 亞硝基胍誘變時間、劑量的確定
4.2.3 亞硝基胍誘變
4.2.4 紫外誘變劑量的確定
4.2.5 紫外誘變
4.2.6 高通量篩選
4.2.7 誘變菌株解鉀能力遺傳穩(wěn)定性研究
4.3 結果與分析
4.3.1 亞硝基胍誘變時間和劑量的確定
4.3.2 紫外誘變時間的確定
4.3.3 紫外和亞硝基胍誘變結果
4.4 討論與結論
第5章 總結與展望
5.1 總結
5.2 展望
致謝
參考文獻
作者在學期間取得的學術成果
本文編號:4031916
【文章頁數】:5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國內外鉀資源現狀
1.1.1 鉀長石的性質
1.1.2 鉀長石中鉀的提取
1.1.3 微生物肥料
1.1.4 微生物肥料特點與發(fā)展趨勢
1.2 解鉀微生物的研究概況
1.2.1 鉀長石微生物解鉀機理
1.2.2 硅酸鹽細菌的多樣性研究
1.2.3 解鉀微生物的解鉀能力
1.2.4 解鉀菌株的誘變育種
1.3 本論文的研究目的與研究內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內容
第2章 解鉀菌株的篩選與鑒定
2.1 材料與試劑
2.1.1 試劑
2.1.2 儀器
2.1.3 培養(yǎng)基
2.1.4 材料
2.2 方法
2.2.1 菌株的分離
2.2.2 菌株的篩選
2.2.3 菌株形態(tài)
2.2.4 基于16SrRNA基于序列的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
2.3 結果與分析
2.3.1 菌株的篩選
2.3.2 解鉀細菌的形態(tài)觀察
2.3.3 解鉀細菌的16SrRNA基于片段的PCR擴增瓊脂糖電泳結果
2.3.4 解鉀細菌的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
2.4 討論與結論
第3章 解鉀菌株對鉀長石解鉀特性的研究
3.1 材料與試劑
3.1.1 試劑
3.1.2 儀器
3.1.3 培養(yǎng)基
3.1.4 材料
3.2 方法
3.2.1 菌株生長曲線的測定
3.2.2 菌株接種量的影響
3.2.3 鉀長石加入量的影響
3.2.4 鉀長石粒徑的影響
3.2.5 培養(yǎng)溫度的影響
3.3 結果與分析
3.3.1 解鉀細菌L17和H17的生長曲線
3.3.2 菌株接種量對發(fā)酵液中鉀含量的影響
3.3.3 鉀長石加入量對發(fā)酵液中鉀含量的影響
3.3.4 鉀長石粒徑對發(fā)酵液中鉀含量的影響
3.3.5 溫度對發(fā)酵液中鉀含量的影響
3.4 討論與結論
第4章 紫外照射、亞硝基胍誘變育種
4.1 材料與試劑
4.1.1 試劑
4.1.2 儀器
4.1.3 培養(yǎng)基
4.1.4 材料
4.2 方法
4.2.1 菌懸液的制備
4.2.2 亞硝基胍誘變時間、劑量的確定
4.2.3 亞硝基胍誘變
4.2.4 紫外誘變劑量的確定
4.2.5 紫外誘變
4.2.6 高通量篩選
4.2.7 誘變菌株解鉀能力遺傳穩(wěn)定性研究
4.3 結果與分析
4.3.1 亞硝基胍誘變時間和劑量的確定
4.3.2 紫外誘變時間的確定
4.3.3 紫外和亞硝基胍誘變結果
4.4 討論與結論
第5章 總結與展望
5.1 總結
5.2 展望
致謝
參考文獻
作者在學期間取得的學術成果
本文編號:4031916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nykjlw/nyxlw/4031916.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