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地棉株高與纖維品質QTL定位及親本抗鹽性探討
【學位單位】:中國農業(yè)科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S562
【部分圖文】:
圖 2.1 SNP 標記分型Figure 2.1 SNP marker typing表示所有的標記類型;Y 軸表示該標記類型的標記個數。e X axis represents all marker types; the Y axis represents the number of markers for that marker type.2 遺傳圖譜構建確保遺傳圖譜質量以及連鎖群上標記盡可能均勻分布,將可用 SNP 標記按以下規(guī)選:過濾掉親本測序深度 4×以下的標記以及嚴重偏分離(P<0.001)的標記,篩選所有子代半數以上個體的標記,最終得到 5182 個可用于作圖的 SNP 標記。通過與比對將 SNP 劃分到 26 個連鎖群中,過濾掉與兩兩標記間 MLOD 值均低于 3 的標記7 個上圖標記,上圖率為 88.90%,總圖距為 3063.4cM,標記的平均間距為 0.898c26 條染色體上的標記數在 22 到 650 的范圍之內,遺傳距離在 25.31 到 192.16cM傳距離最小為 0.18cM,最大為 1.66cM,而 A09 染色體上的 Gap 最大為 18.85cM,除 A06 小于 90%以外,其余均大于 90%,而 D05 和 D11 則是 100%,見表 2.5,圖 2
中國農業(yè)科學院碩士學位論文 第二章 高密度遺傳圖譜構建chromosome; Singleton Percent (%): ratio of sites for double exchange; Missing Percent (%): missing ratio; Spearman: Spearman rank correlationcoefficient, the closer to 1 the better the collinearity.(%) Spearman
圖 2.3 遺傳圖譜與基因組共線性分析Figure 2.3 Genetic map and genome collinearity analysis注:x 軸表示 26 條染色體的遺傳距離,并且 y 軸表示參考基因組的 26 條染色體的物理距離。Note: The x-axis represents the genetic distance of 26 chromosomes, and the y-axis represents the physical distance of the 26 chromosomes of thereference genome.2.3 討論與結論2.3.1 重測序與 SLAF 測序結合的特點隨著大量植物的基因組數據被公開,重測序和簡化測序在不同物種中得到了廣泛應用(Causseet al.2013; Takagi et al.2015b; Liang et al.2016),但是二者 SNP 開發(fā)能力以及成本差異較大;赟NP 標記的優(yōu)越性(Wang et al.2015b) 以及 NGS 技術的發(fā)展,SLAF-seq 簡化測序應運而生,SLAF-seq 可依據不同的參考基因組設計不同的酶切方案,根據 dual-index 測序開發(fā)高質量的標記,以及動態(tài)的過濾可疑標記(Zhang et al.2015a; Zhang et al.2016b)等。Zhang 等(Zhang et al.2016b)對RIL群體(196個個體)利用SLAF-seq開發(fā)了第一張陸地棉高密度遺傳圖譜,共獲得了443.65Mb的 clean reads,而齊等(Qi et al.2017)對陸地棉 F2群體(188 個個體)利用 GBS-seq 的方法測序,共獲得了 908Mb 的 clean reads,而在本研究利用親本重測序和子代 SLAF 測序相結合的策略,對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葉紅;李平波;高冠軍;張慶路;何予卿;;水稻抽穗期QTL的遺傳定位和效應驗證[J];分子植物育種;2015年08期
2 劉俊峰;張斌;李梅;劉莉;聞鳳英;;利用DH群體構建大白菜分子遺傳圖譜[J];華北農學報;2015年02期
3 吳巧娟;劉劍光;趙君;肖松華;;棉花耐鹽堿性狀的QTL定位[J];江蘇農業(yè)學報;2014年05期
4 何蕊;石玉真;張金鳳;梁燕;張保才;李俊文;王濤;龔舉武;劉愛英;商海紅;鞏萬奎;白志川;袁有祿;;利用染色體片段代換系定位陸地棉株高QTL[J];作物學報;2014年03期
5 楊小菊;趙昕;石勇;李新榮;;鹽脅迫對砂藍刺頭不同器官中離子分布的影響[J];草業(yè)學報;2013年04期
6 南文智;吳嫚;于霽雯;范術麗;黃雙領;李興麗;張紅衛(wèi);張金發(fā);喻樹迅;;利用高通量測序技術鑒定棉纖維發(fā)育相關miRNAs及其靶基因[J];棉花學報;2013年04期
7 李靜;劉明;孫晶;李思楠;李文濱;武小霞;;Na~+(K~+)/H~+轉運蛋白NHX基因的研究進展[J];大豆科學;2011年06期
8 王新坤;潘兆娥;孫君靈;何守樸;唐燦明;杜雄明;;陸地棉矮稈突變體株高和纖維品質的QTL定位及相關性研究[J];核農學報;2011年03期
9 桑云;趙亮;張坤普;田紀春;葉寶興;;小麥DH群體穗下節(jié)間直徑、莖壁厚及莖壁面積的QTL定位[J];作物學報;2010年01期
10 楊鑫雷;王志偉;張桂寅;潘玉欣;吳立強;李志坤;王省芬;馬峙英;;棉花分子遺傳圖譜構建和纖維品質性狀QTL分析[J];作物學報;2009年1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賈曉昀;陸地棉種內高密度遺傳圖譜構建及重要農藝性狀QTL定位[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7年
2 王寒濤;陸地棉遺傳圖譜的構建及其重要農藝性狀的QTL定位[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5年
3 孔廣超;陸地棉RIL群體遺傳圖譜構建及產量與纖維品質QTL定位[D];浙江大學;2009年
4 林忠旭;棉花分子標記遺傳連鎖圖構建和產量、纖維品質相關性狀定位[D];華中農業(yè)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宋立奕;鹽脅迫對青檀幼苗生長及生理特性的影響[D];南京林業(yè)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872082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nykjlw/nzwlw/2872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