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震源過程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02-15 17:29
2008年5月12日,汶川Mw7.9級地震發(fā)生在青藏高原東緣龍門山斷裂帶。該地震在整個中國西部地區(qū)產(chǎn)生了廣泛的強烈震感。當一次大地震發(fā)生后,考察和了解其震源過程是研究地震發(fā)震機制的一項重要工作,其中的核心便是確定震源的破裂速度、持續(xù)時間和輻射能量的時空分布以及破裂模型。為了實現(xiàn)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以盡可能高的分辨率確定大震的震源破裂過程細節(jié),本文中我們利用遠震P波輻射能量反投影方法對汶川地震進行了研究。該方法是最近幾年發(fā)展起來的一種快速測定地震輻射能量分布與變化的逆時方法,其與傳統(tǒng)的遠震體波有限斷層反演相比具有更大的潛力并且發(fā)展也更快。研究中,我們從IRIS DMC搜集了震中距范圍在30°-95°的歐洲和北美兩個臺陣所記錄的遠震P波垂直分量波形記錄,其中歐洲臺站數(shù)為87(波形記錄為87條),所使用的波形記錄長度為650S。同時采用了IRIS提供的震源參數(shù),在100°E—107°E,28°N—34°N范圍內,以0.1°×0.1°的網(wǎng)格將震源區(qū)進行剖分,首先利用IASPEI91速度模型以及幾何射線方法計算出震源在震中位置時的理論走時(P波初至)進行時差校正。由于實際三維地質結構與一位理論模型...
【文章來源】:成都理工大學四川省
【文章頁數(shù)】:5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所用地震記錄的臺陣分布
在預處理結果上采用中心頻率為1.OHZ,T翔,}r}110窄帶高斯濾波
取P波初至前
本文編號:3035260
【文章來源】:成都理工大學四川省
【文章頁數(shù)】:5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所用地震記錄的臺陣分布
在預處理結果上采用中心頻率為1.OHZ,T翔,}r}110窄帶高斯濾波
取P波初至前
本文編號:3035260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projectlw/dqwllw/303526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