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備無水乙醇的萃取精餾分離工藝及優(yōu)化研究
【學位單位】:昆明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TQ028.3;TQ223.122
【部分圖文】:
昆明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14序號儀器設備型號生產(chǎn)廠家7蠕動泵BT100-2J保定蘭格恒流泵有限公司2.1.2實驗裝置所用實驗裝置如圖2.1所示。圖2.1精餾實驗裝置Fig.2.1Rectificationexperimentaldevice實驗裝置由玻璃塔、塔釜、塔頭及其溫度控制、溫度顯示、回流控制部件構成。玻璃塔內徑35mm,塔高1295mm,內裝3mm×3mmθ網(wǎng)環(huán)形的高效散裝填料。塔體全部由玻璃制成,塔外壁采用新保溫技術制成透明導電膜,使用中通電加熱保溫以抵消熱損失,在塔的外部還罩有玻璃套管,既能絕熱又能觀察到塔內氣液流動情況。塔頭為冷凝器—回流頭,回流量由回流比調節(jié)器控制。回流比調節(jié)器由電磁擺針、電磁鐵和時間繼電器構成。冷凝器通冷卻水冷卻。塔頂產(chǎn)物進入塔頂產(chǎn)物接收瓶。塔釜為1000mL四口瓶,主口接精餾柱,三個側中分別接溫度計、壓差計和塔底產(chǎn)物接受瓶。塔釜用電熱包加熱,加熱量由數(shù)顯溫控儀控制。2.1.3實驗操作方法2.1.3.1填料塔精餾分離能力測定(1)按照裝置流程圖安裝好實驗裝置,在塔釜加入少量沸石,防止爆沸。配
昆明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17式中:h—填料層的總高度,本裝置的填料層高度為1.295m。2.2.2相對揮發(fā)度的計算模擬由于相對揮發(fā)度與溫度和混合物的組成有關,因此采用AspenPlus模擬正庚烷環(huán)己烷閃蒸過程,以求出其在不同狀況下的相對揮發(fā)度。其中相對揮發(fā)度由式(2.6)計算:ij==i(2.6)正庚烷環(huán)己烷的閃蒸模擬流程見圖2.2圖2.2正庚烷環(huán)己烷閃蒸AspenPlus模擬流程圖Fig.2.2AspenPlussimulatedflowchartofn-heptanecyclohexaneflashAspenPlus模擬壓力設置定為昆明大氣壓(80.735kPa),只有在氣化分率很小的時候,才能保證后面的液相組成與進料的組成基本一樣。正庚烷環(huán)己烷的閃蒸模擬結果見表2.3。表2.3正庚烷環(huán)己烷閃蒸各流股參數(shù)Table2.3Flow-strandparametersofn-heptanecyclohexaneflashF中環(huán)己烷,wt%溫度,℃氣化率摩爾分數(shù)相對揮發(fā)度1環(huán)己烷2環(huán)己烷95.8973.40.00010.97650.96531.494695.0573.40.00010.97160.95811.499090.0774.60.00010.94260.91521.519389.8474.80.00010.94130.91321.519570.9477.40.00010.82260.74401.595770.5477.40.00010.81990.74031.597418.1189.40.00010.31080.20841.7128
昆明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4動泵將萃取劑打入塔頂部進料。實驗裝置見圖3.1。圖3.1萃取精餾實驗裝置Fig.3.1Extractiverectificationexperimentaldevice3.1.3實驗操作方法按照裝置流程圖安裝好實驗裝置,用蠕動泵控制進料流量,除進料位置實驗外,萃取劑從塔體上最上端側口進料,乙醇水溶液從塔體上最下端側口進料。實驗開始前,首先向萃取塔塔釜內加入少許沸石,以防止釜液爆沸,然后向塔釜內裝入萃取劑60~120mL;向萃取劑原料罐加入萃取劑,向乙醇原料罐內加入一定濃度的乙醇水混合液;打開裝置的冷卻水系統(tǒng);開啟總電源開關,開啟儀表電源,開啟萃取塔釜加熱電源開關,調節(jié)電流給定旋鈕。當釜溫達到85℃以上時,打開蠕動泵開關,進乙醇液和萃取劑;繼續(xù)加熱,塔內壁充分潤濕;當塔頂有冷凝液時,將釜加熱功率調小,加熱功率在55%~65%范圍內調節(jié),保證塔釜溫度基本穩(wěn)定。注意觀察塔頭、塔釜溫度變化,每5min記錄一次數(shù)據(jù);開始進料時,開啟塔上下段保溫,調節(jié)保溫電流。建立精餾塔的操作平衡升溫后,注意觀察塔釜、塔中、塔頂溫度和釜壓力的變化;隨后按實驗設計要求調節(jié)裝置操作條件如實驗的回流比、原料乙醇水溶液進料流量,萃取劑進料流量等進行萃取精餾操作。裝置運行穩(wěn)定約20min后,記錄過程數(shù)據(jù),取樣分析餾出產(chǎn)品濃度。當塔頂產(chǎn)品折光率相差小于0.0005時可視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韓秀麗;魯鋒;董科利;劉冰;趙雅光;;生物質吸附法制取無水乙醇的研究進展[J];釀酒科技;2007年01期
2 Robert L.Vogelzang;金云波;;無水乙醇在血管畸形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07年05期
3 孫啟明;;回收乙醇除臭[J];中草藥通訊;1976年10期
4 梁延輝;;合作學習——《乙醇》公開課案例[J];化學教學;2006年09期
5 張莉;;“乙醇分子的組成和結構”教學設計[J];化學教學;2009年01期
6 馬逸群;;“乙醇的性質和用途”探究式教學設計[J];中小學教學研究;2009年01期
7 ;用于生產(chǎn)乙醇的方法和用于生產(chǎn)乙醇的系統(tǒng)[J];乙醛醋酸化工;2017年01期
8 趙光楠;吳德東;;兩種方法純化實驗中回收乙醇的對比研究[J];黑龍江生態(tài)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17年05期
9 何崇信;徐正婕;范建高;;內生性乙醇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研究進展[J];實用肝臟病雜志;2016年01期
10 張巧儀;張建飛;;無水乙醇硬化法在巧克力囊腫治療中的應用價值觀察及相關評價[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5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高翠娟;釀酒酵母耐乙醇特性的分析及代謝工程改造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2 袁文杰;克魯維酵母同步糖化發(fā)酵菊芋生產(chǎn)乙醇的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3 代乾;柴油/乙醇二元燃料燃燒特性及其機理研究[D];天津大學;2013年
4 陳緒平;柴油乙醇組合燃燒及其在發(fā)動機上應用的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5 黃御寒;乙醇直接噴射加汽油進氣道噴射點燃式發(fā)動機燃燒過程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6年
6 李紅衛(wèi);冬棗采后衰老調控與乙醇積累機理的研究[D];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2003年
7 李明;過渡金屬表面乙醇脫氫機理理論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2年
8 宋偉安;2-~(18)F-乙醇PET示蹤劑用于肺癌診斷和化療效果監(jiān)測的實驗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11年
9 黃雪清;乙醇濕粘接技術臨床可行性評價[D];武漢大學;2011年
10 李立琳;乙醇/生物柴油燃燒過程試驗研究與理論分析[D];江蘇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曹鈺;制備無水乙醇的萃取精餾分離工藝及優(yōu)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9年
2 陳洋;耐乙醇醋酸菌特性研究及應用[D];湖北工業(yè)大學;2016年
3 杜麗;家蠶乙醇脫氫酶基因及乙醇在蠶體內的代謝分析[D];西南大學;2012年
4 趙素娟;活性氧在釀酒酵母乙醇脅迫中的作用[D];河南工業(yè)大學;2012年
5 李立碩;共沸精餾分水新技術制備無水乙醇[D];廣西大學;2005年
6 傅恩舟;基于智能重構的高純度乙醇回收過程控制技術研究[D];天津科技大學;2016年
7 吳建強;乙醇重整燃料發(fā)動機的重整器性能仿真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9年
8 張鈞蕓;乙二醇法萃取精餾制取無水乙醇[D];天津大學;2015年
9 王超;年產(chǎn)2000噸菜籽油酸二乙醇酰胺生產(chǎn)裝置設計[D];吉林大學;2012年
10 李寧寧;乙醇柴油發(fā)動機的性能和排放特性的試驗研究[D];天津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844578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projectlw/hxgylw/2844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