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電解質(zhì)改性誘導嵌段共聚物垂直取向及機理研究
【學位單位】:湘潭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TB383.1;TQ317
【部分圖文】:
至少在一個維度內(nèi)具有介觀尺度(1~100nm)或者以它們?yōu)榛締卧獦?gòu)成的材料,納米料按照在納米范圍內(nèi)維度的不同可分為:納米點(納米粉末和量子點等)、納米線(金屬米絲和碳納米管等)和納米片(金納米薄膜和量子阱等)[1]。由于尺度上的微細化,納米料具有宏觀材料不具備的效應:例如量子尺寸效應、小尺寸效應、表面效應、宏觀量隧道效應和介電限域效應等[2]。同時,納米材料的力學、熱學、光學和電磁學性能也普通材料大不相同,例如對于完全致密的納米 Cu、Ni 和 Pd 等 fcc 金屬的屈服強度比通多晶高得多[3, 4];W/Al2O3納米多層結(jié)構(gòu)隨著界面密度的增加提供超低的熱導率而作很好的熱障材料[5];Au 納米膜在 SiO2上表現(xiàn)出不同的顏色等[6],使其在化工、生物和空航天等工業(yè)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自 Gleiter 制備納米金屬粉末并壓制成塊體后[7],米材料的制備方法得到了極大的發(fā)展,如圖 1.1 所示,通?煞譃槲锢矸ê突瘜W法,者按照制備物質(zhì)的狀態(tài)分為氣相法、液相法和固相法。不同的制備方法各有優(yōu)缺點,到的納米材料性能和結(jié)構(gòu)也不盡相同,能否做到精確控制納米材料的結(jié)構(gòu)是評價這種法優(yōu)劣的標準。在納米材料的制備方法中,自組裝技術(shù)通過“自下而上”的方式既可以到具有高度有序的復雜結(jié)構(gòu)納米材料,又能克服其他方法對于尺寸的限制,因此自組一直是納米材料領域的研究熱點。
自組裝技術(shù)得到了快速發(fā)展,科學家們正在積極的將自組裝技術(shù)應用于生,光電材料、化學傳感器和微電子等領域[11]。嵌段共聚物自組裝 嵌段共聚物概述嵌段共聚物是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大分子均聚物通過化學鍵連接在一起的物。由于不同嵌段組分物理化學性質(zhì)不同,所以在化學上存在不相容性,相向于靠攏,不同的嵌段趨向于分離,但是由于兩種均聚物之間化學鍵的存在離只能發(fā)生在5~100nm范圍內(nèi),因此被稱為“微相分離”(microphaseseparatio相結(jié)構(gòu)微區(qū)在經(jīng)過熱退火、電場、力場和溶劑誘導等處理后,能夠排列成非態(tài)結(jié)構(gòu),這一特點使得嵌段共聚物在光子晶體[13, 14]、水分離薄膜[15, 16]和下一17, 18]等涉及到納米模板的領域有著潛在的應用前景。根據(jù)嵌段共聚物組成成少,可以將嵌段共聚物分為二嵌段、三嵌段和多嵌段共聚物;根據(jù)分子構(gòu)象以分為環(huán)狀、星型狀和雜臂狀等[19]。如圖 1.2 是幾種常見構(gòu)象的嵌段共聚物模
第 1 章 緒論變化學聚合條件來調(diào)節(jié);χ 對焓的影響較大,和單體的種類與溫度有關,χ 越小表示嵌段之間不相容性越小[21]。嵌段共聚物微相分離的過程實際上是熵和焓競爭的過程,一方面共聚物的分子鏈趨向于形成無規(guī)線團以增加熵,另一方面為了使體系的能量最低,分子鏈趨于形成舒展的構(gòu)象以減少嵌段之間的不利接觸[22],這種無序到有序的競爭關系最后會達到平衡。圖 1.3 是科學家們基于高斯鏈模型的自洽場方法模擬得到的理論相圖和實驗相圖。從圖中可以看到存在一個相分離的臨界點 χN=10.5,χN≥10.5 附近的區(qū)域被稱為弱分離(weak segregation)區(qū)域,分離相界面平緩;χN>>10.5 的區(qū)域叫做強分離(strongsegregation)區(qū)域,該區(qū)域分離相界面陡峭,而在低于 10.5 的區(qū)域則為無序狀態(tài),體系無法發(fā)生相分離,分子鏈表現(xiàn)為無規(guī)線團。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何彥瑩;譚瀟;;外場作用下嵌段共聚物微相形態(tài)的調(diào)控[J];塑料工業(yè);2017年11期
2 趙敏;;嵌段共聚物和嵌段共聚物組合物和硫化橡膠及其應用和制備嵌段共聚物的方法[J];橡膠工業(yè);2016年05期
3 許娟;;新型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其作為藥物載體的應用研究[J];人人健康;2016年20期
4 徐浙東;;溶液嵌段共聚物的相分離行為研究[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5年06期
5 韓向剛;王鵬飛;;棒/線兩嵌段共聚物共混體系的自組裝[J];吉林大學學報(理學版);2014年06期
6 ;SBS供過于求日趨加劇[J];當代化工;2012年08期
7 羅進;何林李;;兩嵌段共聚物共混體系的相分離研究[J];浙江大學學報(理學版);2009年06期
8 ;Dexco公司生產(chǎn)新型苯乙烯類嵌段共聚物[J];橡膠參考資料;2009年06期
9 周衛(wèi)平;莊萍;;嵌段共聚物的改性研究及其在膠黏劑中的應用[J];化學與黏合;2006年02期
10 李虹,張兆斌,胡春圃,吳樹森,應圣康;含羧基的含氟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表面性能研究[J];化學學報;2004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程碩楨;吡咯烷酮類嵌段共聚物在醇中的自組裝與應用[D];武漢大學;2017年
2 張爐青;新型含氟嵌段共聚物合成及其改性聚偏氟乙烯膜研究[D];濟南大學;2018年
3 朱宏艷;兩親性嵌段共聚物的溶液與界面自組裝[D];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2019年
4 聶智軍;烯烴嵌段共聚物非線性流變行為與結(jié)晶行為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7年
5 孫同明;葡萄糖基嵌段共聚物的RAFT合成、性能及應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7年
6 闞迪;電場誘導嵌段共聚物自組裝及受限空間中均聚物的相分離[D];天津大學;2017年
7 李洋;CO_2(COS)基嵌段共聚物合成方法研究[D];浙江大學;2018年
8 范斌;結(jié)晶驅(qū)動的聚乙烯基嵌段共聚物溶液自組裝研究[D];浙江大學;2018年
9 徐丹;模板誘導嵌段共聚物自組裝的計算機模擬研究[D];吉林大學;2018年
10 李斌;雜臂星型嵌段共聚物在稀溶液中自組裝的計算機模擬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仲良;DGEBA/BMG/MWCNTs復合體系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19年
2 黃妙琳;以嵌段共聚物為模板的多孔材料制備及其結(jié)構(gòu)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6年
3 王雨佳;以苯丙氨!嚢彼岫倪B接的酶和pH響應性線形—樹枝狀嵌段共聚物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9年
4 張子路;聚丙烯酰胺衍生物的合成及溫敏性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9年
5 焦雅培;以聚苯乙烯-b-聚乙烯基吡啶嵌段共聚物為模板制備有序介孔金屬氧化物[D];濟南大學;2019年
6 霍志遠;RAFT聚合誘導自組裝制備含氟嵌段共聚物納米材料[D];濟南大學;2019年
7 許靜靜;基于聚乙二醇-b-聚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嵌段共聚物自組裝和超臨界流體技術(shù)制備介孔二氧化鈦[D];濟南大學;2019年
8 曹振浩;以改性F127嵌段共聚物為模板制備介孔二氧化鈦[D];濟南大學;2019年
9 魏詩語;嵌段共軛聚合物場效應晶體管及其在傳感中的應用[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9年
10 王麗英;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及其共混物的結(jié)晶行為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9年
本文編號:2861380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projectlw/hxgylw/2861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