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熱預處理與改性生物炭介導的小麥秸稈厭氧消化產氣特性
【學位單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S216.4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導論
1.1 選題背景
1.2 秸稈類原料厭氧消化預處理研究現(xiàn)狀
1.2.1 物理預處理技術
1.2.2 化學預處理技術
1.2.3 生物預處理技術
1.2.4 聯(lián)合預處理技術
1.2.5 水熱預處理技術
1.3 生物炭介導厭氧消化研究現(xiàn)狀
1.4 選題目的與意義
1.4.1 選題目的
1.4.2 選題意義
1.5 研究內容及技術路線
1.5.1 研究內容
1.5.2 技術路線
第二章 小麥秸稈水熱預處理產物特性試驗研究
2.1 材料與方法
2.1.1 試驗裝置
2.1.2 試驗材料與預處理方法
2.1.3 試驗指標檢測方法
2.1.4 試驗所需試劑
2.2 結果與分析
2.2.1 不同水熱預處理條件小麥秸稈結構組成的變化
2.2.2 不同水熱預處理條件下液相產物中有機組分變化
2.3 小結
第三章 水熱預處理小麥秸稈產甲烷特性試驗研究
3.1 材料與方法
3.1.1 材料和微生物菌種
3.1.2 水熱預處理小麥秸稈厭氧消化產甲烷特性試驗
3.1.3 厭氧消化底物理論產甲烷量及生物降解性
3.1.4 厭氧消化產甲烷動力學分析
3.1.5 檢測分析方法
3.2 結果與分析
3.2.1 水熱預處理小麥秸稈產氣特性
3.2.2 厭氧消化過程中料液CODs與 pH變化特征
3.2.3 水熱預處理小麥秸稈厭氧消化產甲烷潛力評價
3.2.4 水熱預處理小麥秸稈厭氧消化產甲烷動力學分析
3.3 小結
第四章 改性生物炭介導水熱處理麥秸厭氧消化工藝優(yōu)化
4.1 材料與方法
4.1.1 材料與微生物菌種
4.1.2 改性生物炭的制備與選擇
4.1.3 試驗設計
4.1.4 試驗實施與檢測分析方法
4.2 結果與分析
4.2.1 回歸分析及顯著性檢驗
4.2.2 單因素效應分析
4.2.3 各因素的交互作用對小麥秸稈厭氧消化的響應面分析
4.2.4 模型的驗證
4.3 小結
第五章 結論與展望
5.1 結論
5.2 創(chuàng)新點
5.3 展望
參考文獻
致謝
個人簡介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時培盈;;北方草菇小麥秸稈栽培技術[J];山東蔬菜;2005年02期
2 王文芳;王倫;魯智文;;關于小麥秸稈綜合利用技術研究[J];農家參謀;2019年06期
3 潘玉雷;張剛;王書軍;王梅娟;;淺析館陶縣小麥秸稈利用現(xiàn)狀[J];河北農業(yè);2017年09期
4 宋計勇;劉福勝;王宏斌;武藝鑫;趙井輝;;小麥秸稈壓縮塊一維等溫吸濕性能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15年03期
5 張艷靈;;小麥秸稈合理加工喂牛羊[J];農村養(yǎng)殖技術;2010年14期
6 王文國;;衡水市小麥秸稈的綜合利用[J];農技服務;2010年10期
7 李文平;李彥斌;;衡水市小麥秸稈綜合利用探討[J];農業(yè)機械;2010年26期
8 班贏紅;小麥秸稈覆蓋還田技術試驗研究初報[J];農業(yè)科技與信息;2005年09期
9 馮曉;淺談小麥秸稈切拋機的效應[J];河北農機;2004年02期
10 肖旭,胡德平,王鳳文;不同方式小麥秸稈覆蓋還田對土壤理化性狀影響[J];耕作與栽培;2000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牛東澤;白腐菌發(fā)酵對小麥秸稈營養(yǎng)價值及微生物多樣性的影響[D];中國農業(yè)大學;2018年
2 謝麗華;小麥秸稈基新型緩控釋肥料的制備及其性能研究[D];蘭州大學;2013年
3 時連輝;幾種農業(yè)廢棄物堆腐基質理化特性及在園林覆蓋和栽培上的應用[D];山東農業(yè)大學;2008年
4 李金寶;基于纖維素聚集態(tài)結構差異的麥草高值化利用技術及機理研究[D];陜西科技大學;2012年
5 高娜娜;一年兩熟地區(qū)撥草與分草組合式玉米免耕播種防堵技術研究[D];中國農業(yè)大學;2014年
6 欒亞寧;農林有機廢棄物堆腐生產花卉栽培基質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1年
7 袁麗;球磨結合稀酸、真菌和超聲處理法降解木質纖維素的研究[D];湖南大學;2013年
8 杰夫(MUHAMMAD JAFFAR)(穆罕默德·賈法爾);KOH預處理強化小麥秸稈厭氧消化的生物甲烷生產和肥料價值[D];北京化工大學;2015年
9 劉曉英;小麥秸稈的預處理及高效能源轉化利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尚高原;水熱預處理與改性生物炭介導的小麥秸稈厭氧消化產氣特性[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9年
2 唐明曉;小麥秸稈酯化改性吸油材料的制備及吸油性能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8年
3 周鑫;改性小麥秸稈制作復合材料及其降解與毒理特性研究[D];四川農業(yè)大學;2017年
4 張如玉;基于生物質制備炭鐵復合材料及其去除Cd~(2+)/Pb~(2+)的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8年
5 李換平;設施內土表覆蓋截段小麥秸稈的腐解效應及水生蔬菜產量品質的影響[D];揚州大學;2018年
6 何振超;小麥秸稈碳在低肥力土壤中的轉化及其對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的影響[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8年
7 王敏香;改性小麥秸稈對水中重金屬離子的去除及應用研究[D];山東建筑大學;2018年
8 郝韶華;H_2O_2/HCl預處理對小麥秸稈木質素去除及酶解性能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16年
9 李冬冬;添加劑對生物質灰結渣特性影響的實驗研究[D];河南農業(yè)大學;2018年
10 浦炎磊;麥秸稈的反應性熔融擠出改性及其復合材料的性能研究[D];云南大學;2017年
本文編號:2888408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projectlw/xnylw/2888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