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高臺墓葬壁畫娛樂圖研究
本文關鍵詞:漢唐時期墓室壁畫中的屏風圖象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蘭州大學》 2010年
河西高臺墓葬壁畫娛樂圖研究
鄭怡楠
【摘要】: 河西高臺地埂坡M4墓葬壁畫娛樂圖由是兩幅圖組成,即角抵圖和擊鼓圖。這兩幅娛樂圖像繪制得惟妙惟肖,出神入化,非常生動,引人入勝。高臺地埂坡M4號墓壁畫角抵圖,又可稱之為相撲圖,壁畫中繪制有兩人相向而對,作相撲,又稱之為角抵,二人裝束相同,上身穿束身短裙,下著緊身褲,打綁腿,赤腳;一人前腿弓曲后腿直蹬,一手平直前伸,一手后展,作進攻狀;一人前腿直伸后腿彎曲,前手平伸后手斜展,作防守狀。不同者防守者上衣著紅色,而進攻者墨色線條勾勒。深目高鼻,濃眉,禿發(fā)留三撮,頂部剪發(fā)齊眉,左右辨發(fā)。裝束、發(fā)飾和相貌,與擊鼓圖相同。從這幅壁畫中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些認識,第一,這種娛樂方式不是中原地區(qū)漢族的,而是來自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娛樂方式;第二,從事這種娛樂的是來自于西域或者其它地區(qū)的少數(shù)民族,不是漢族從事的娛樂方式。經過我們研究,娛樂圖中人物有以下特點:第一,面貌高鼻深目,有類于中亞粟特人的特征;第二,削發(fā)飾帶,具有西域地區(qū)龜茲、焉耆人的發(fā)飾;第三,身著翻領緊身短袍打綁腿。經考證他們屬于寓居河西的粟特人。娛樂圖內容擊鼓圖所擊之鼓應當是出產于粟特康國或者安國的腰鼓,這種鼓,就是來自中亞地區(qū)康國和安國的小鼓,又名和鼓,一名加鼓,他的作用主要是應和正鼓(即大鼓)進行演奏;而表演的二人有可能是百戲中的角抵,這種表演首見西漢武帝,出自《史記·大宛列傳》,因此角抵戲也有可能來自西域地區(qū);其次我們不排除這種表演就也是康國或者安國的舞蹈,因為康國、安國、疏勒、高昌等地的舞蹈都是二人舞蹈,只是舞姿和表演服飾不完全一樣。通過對墓葬祥瑞圖的分析,這種圖像繪制于一般普通人的墓葬中嚴重違背禮制,這是中原動蕩戰(zhàn)亂分裂時期的產物,我們認為這個時期就是十六國時期,由此可以確定該墓葬是十六國時期的墓葬或者更晚時期的墓葬。十六國時期河西高臺一帶生活著羌、胡、鮮卑和粟特人,特別是粟特人到北魏末年代表西魏出使突厥。高臺墓葬娛樂圖的意義在于十六國時期河西地區(qū)音樂舞蹈在民族大融合的基礎上也開始融合,西涼樂就是在這個基礎上形成的。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K879.4;J609.2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卜蘇珊 ,張元林;中國六世紀初的和元氏墓志上的雷公、風神圖[J];敦煌研究;1991年03期
2 韓偉;陜西唐墓壁畫[J];人文雜志;1982年03期
3 杜斗城 ,鄭炳林;高昌王國的民族和人口結構[J];西北民族研究;1988年01期
4 王仁波;何修齡;單(日韋);;陜西唐墓壁畫之研究(上)[J];文博;1984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公維章;麴氏高昌佛教述論[J];敦煌學輯刊;1998年01期
2 鄭怡楠;;河西高臺縣墓葬壁畫祥瑞圖研究——河西高臺縣地埂坡M4墓葬壁畫研究之一[J];敦煌學輯刊;2010年01期
3 鄭怡楠;;河西高臺縣墓葬壁畫娛樂圖研究——河西高臺縣地埂坡M4墓葬壁畫研究之二[J];敦煌學輯刊;2010年02期
4 馮國富;寧夏固原出土的北周隋唐壁畫[J];固原師專學報;1995年03期
5 侯振兵;郭可愨;;從社會大背景辨析章懷太子墓體育壁畫[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7年11期
6 王維坤;;唐章懷太子墓壁畫“客使圖”辨析[J];考古;1996年01期
7 邢福來;肖健一;田亞岐;張建林;;陜西南北朝隋唐及宋元明清考古五十年綜述[J];考古與文物;2008年06期
8 李樹輝;高昌回鶻王國史考辨(上)——烏古斯和回鶻研究系列之八[J];喀什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9 鄭春穎;;唐章懷太子墓“客使圖”第二人身份再辨析[J];歷史教學(下半月刊);2012年01期
10 王欣;魏氏高昌王國與北方游牧民族的關系[J];西北民族研究;1991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程義;;20世紀關中唐代墓葬研究的回顧與展望[A];唐史論叢(第十輯)[C];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程義;關中唐代墓葬初步研究[D];西北大學;2007年
2 董永強;四至八世紀吐魯番的多民族問題探索[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3 郭永利;河西魏晉十六國壁畫墓研究[D];蘭州大學;2008年
4 程旭;唐墓壁畫中周邊民族文化因素及其反映的民族關系[D];蘭州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崔鮮花;渤海服飾的考古學探索[D];吉林大學;2007年
2 沙梅真;敦煌吐魯番文書中的人名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3 錢光勝;敦煌文學與唐五代敦煌之地獄觀念[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4 孫麗麗;唐代公主生活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5 巴姍姍;唐代公主喪葬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6 劉蓉;唐代西州地區(qū)的婚姻家庭狀況[D];蘭州大學;2008年
7 鄒滿星;唐代墓室壁畫人物畫“胡化”風格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8 楊宏軍;西安地區(qū)唐墓壁畫所見男性服飾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9 信佳敏;漢唐時期墓室壁畫中的屏風圖象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10年
10 趙晶;唐永泰公主墓與中宗復辟[D];中央美術學院;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芳;;漢畫像折射出的宗教信仰探析[J];臨沂大學學報;2011年04期
2 任曉鋒;;從周代考古墓葬出土禮器看列鼎制度[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3 曾祥旭;;試論漢代墓葬藝術中西王母圖像發(fā)達的原因[J];青海社會科學;2011年03期
4 劉建民;;汾陽金墓壁畫與中國古代錢幣兌換業(yè)[J];中國錢幣;2011年03期
5 余瑞華;;由曹操墓墓葬方向看古人的“尊西”觀念[J];殷都學刊;2011年03期
6 邵崇山;;先秦時期墓葬棺槨制度略論[J];保定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7 陳星;周菊青;;蘭溪費垅口村南宋墓出土文物[J];東方博物;2011年02期
8 覃麗丹;;壯族地區(qū)土官夫人墓葬石刻藝術研究——以萬承土州岑氏墓為例[J];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9 于志勇;;2006~2010年的新疆考古新發(fā)現(xiàn)[J];中國文化遺產;2011年04期
10 袁廣闊;;河南汝州市煤山龍山文化墓葬的發(fā)現(xiàn)與認識[J];考古;2011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莉;;寧夏固原北周墓葬畫保護工作小結[A];文物保護技術(1981~1991)[C];2010年
2 劉建國;吳大林;儲云;;蘇南周墓的一組報告[A];1981年江蘇省考古學會第二次年會暨吳文化學術討論會論文集(第三冊)[C];1981年
3 程義;;唐代長安城周圍墓葬區(qū)的分布[A];唐史論叢(第十三輯)[C];2011年
4 羅平;孟繁峰;;趙秦墓葬的“共祖”現(xiàn)象芻議[A];趙國歷史文化論叢[C];1987年
5 楊孝鴻;;漢代墓葬畫像中“假門”現(xiàn)象之探討——兼論靈魂升天還是回歸[A];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二屆年會論文集[C];2010年
6 索秀芬;;長城研究中的幾個問題[A];《中國長城博物館》2007年第3期[C];2007年
7 何德亮;;西公橋大汶口文化墓葬初探[A];中國史前考古學研究——祝賀石興邦先生考古半世紀暨八秩華誕文集[C];2004年
8 竇淑梅;;壁畫揭裱隨筆[A];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xié)會第三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9 何周德;;有關半坡遺址墓葬的幾個問題[A];中國史前考古學研究——祝賀石興邦先生考古半世紀暨八秩華誕文集[C];2004年
10 曾祥旭;;試析漢代墓葬藝術中西王母圖像發(fā)達的原因[A];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二屆年會論文集[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記者 柯楊;[N];河南日報;2008年
2 通訊員 韓亮;[N];日喀則報;2008年
3 記者 耿毅 通訊員 高池 朱纓 王曉霞;[N];湖北日報;2009年
4 劉樸;[N];中國文物報;2010年
5 李亞 旭武;[N];太原日報;2010年
6 記者 胡國洪 通訊員 鮑仕才;[N];金華日報;2010年
7 通訊員 龔李義;[N];巴音郭楞日報(漢);2010年
8 記者 何方;[N];重慶日報;2010年
9 通訊員 劉康利 孫安東;[N];安康日報;2010年
10 通訊員 沙忠平 海軍 記者 郭青;[N];陜西日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謝堯亭;晉南地區(qū)西周墓葬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2 宋江寧;區(qū)域社會的形成與發(fā)展[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1年
3 陳暢;岱海地區(qū)戰(zhàn)國時期墓地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4 趙俊杰;4-7世紀大同江、載寧江流域封土石室墓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5 張玉蓮;墓葬與古小說[D];南開大學;2009年
6 石榮傳;三代至兩漢玉器分期及用玉制度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7 余靜;中國南方地區(qū)兩漢墓葬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8 魏堅;元上都的考古學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9 華玉冰;中國東北地區(qū)石棚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10 邵會秋;新疆史前時期文化格局的演進及其與周鄰地區(qū)文化的關系[D];吉林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崔鈞平;余家河東周墓葬分期及相關問題探討[D];西北大學;2011年
2 金君利;兩河流域歐貝德文化時期墓葬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3 趙明星;宋代仿木構墓葬形制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4 楊濤;隋唐兩京地區(qū)墓葬出土瓷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5 李蜀蕾;十國墓葬初步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6 安立環(huán);激進政治經濟學派述評[D];吉林大學;2004年
7 張曉輝;北方地區(qū)隋唐墓葬的分區(qū)與分期[D];吉林大學;2004年
8 盛之翰;關中地區(qū)西漢中小型墓葬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9 童黎明;試論中原地區(qū)西周時期銅戈的器用特征[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10 李冬楠;晚期巴蜀文化出土兵器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本文關鍵詞:漢唐時期墓室壁畫中的屏風圖象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97564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shekelunwen/kgx/197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