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等級制度與“三農”問題
本文選題:社會等級制度 切入點:農村 出處:《改革》2002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三農問題既有國民待遇(法權)落實問題又有產權明晰問題,既有改革戰(zhàn)略造成的偏差問題又有公共服務不均等化問題,既有行政權障礙問題又有知情權、發(fā)展權障礙問題。三農問題的真正根源是中國歷史上長期積淀形成的社會等級制度及其指導思想在20世紀的延續(xù),這一根源也是我國加入WTO后決定三農命運的最大障礙,也是我國建立市場經濟的最大障礙。因此,農民的社會等級地位不改善,國民待遇不落實,城鄉(xiāng)二元制度不破除,國家政策不轉變,行政機構與管理人員不大幅度壓縮,改革路線不調整,公共服務不均等化,,產權問題不解決,三農問題就不可能得到解決,并將使農民成為我國加入WTO后的最大受害者。
[Abstract]:The problems of agriculture, countryside and farmers include the implementation of national treatment (legal right) and the clear property right, the deviation caused by reform strategy, the unequal public service, the obstacle of administrative power and the right to know. The real root of the problem is the continuation of the social hierarchy system and its guiding ideology in 20th century, which is the biggest obstacle to determine the fate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after China's entry into WTO. It is also the biggest obstacle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a market economy in our country. As a result, the social hierarchy of peasants is not improved, the national treatment is not implemented, the dual system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is not broken down, the state policy is not changed, and the administrative organs and management personnel are not reduced by a large margin. If the reform line is not adjusted, the public service is not equalized, and the problem of property right is not solved, the problem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will not be solved, and farmers will become the biggest victim after China's entry into WTO.
【作者單位】: 西北大學
【分類號】:D422.6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賀一耕;制度創(chuàng)新與有效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2 李強;;從教育經濟學視角看我國教育公平問題[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3 柳澤民,吳長明;加快家族企業(yè)向現(xiàn)代企業(yè)的轉變[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4 高山平;;解決土地補償?shù)挠行侄巍┬鑼覽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5年11期
5 方曉利;政策失效與政府經濟職能界定[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6 鄒東濤,席濤;制度變遷中個人、企業(yè)和政府行為主體的經濟分析[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7 榮國權;關于法的經濟學的幾點分析[J];北方工業(yè)大學學報;1999年02期
8 蔡守秋,蔡文燦;水權制度再思考[J];北方環(huán)境;2004年05期
9 劉堯;中國教育不公平的現(xiàn)狀與對策[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10 余修斌,任若恩;全要素生產率、技術效率、技術進步之間的關系及測算[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左鋒;曹明宏;;我國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的制度創(chuàng)新研究和管理對策[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屆湖北科技論壇“三農問題與農業(yè)綜合生產能力提高”分論壇論文集[C];2005年
2 李通屏;;建設節(jié)約型社會必須處理的若干關系研究——關于湖北省建設節(jié)約型社會的思考[A];第三屆湖北科技論壇優(yōu)秀論文集[C];2005年
3 鄭炎成;夏春萍;;基于縣域經濟發(fā)展的“三農”問題解決之道[A];“三農”問題與新農村建設——湖北省首屆涉農領域青年博士論壇論文集[C];2006年
4 鄭炎成;夏春萍;;基于縣域經濟發(fā)展的“三農”問題解決之道[A];縣域經濟發(fā)展與新農村建設研究——2007中國科協(xié)年會專題論壇暨第四屆湖北科技論壇分論壇論文集[C];2007年
5 楊依山;;制度變遷理論評述與理論重構的初步嘗試[A];2007年山東大學“海右”博士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7年
6 胡靜;陳銀蓉;;農村集體與農民關系的歷史變遷及發(fā)展趨勢[A];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土地問題研究[C];2006年
7 陳銀蓉;胡靜;;集體建設用地流轉的制度經濟學解析[A];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土地問題研究[C];2006年
8 王金柱;;通過西部大開發(fā)推進現(xiàn)代化進程的戰(zhàn)略選擇[A];中國現(xiàn)代化與西部大開發(fā)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0年
9 王海龍;;“后農業(yè)稅時代”鄉(xiāng)鎮(zhèn)體制改革的制度困境與路徑選擇[A];“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10 程宇;;公共服務供需均衡的制度變遷范式[A];“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辛向前;網絡經濟若干理論問題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2 甄志宏;正式制度與非正式制度的沖突與融合——中國市場化改革的制度分析[D];吉林大學;2004年
3 郭培民;基于企業(yè)資源論的母子公司性質及管理策略研究[D];浙江大學;2001年
4 唐鳴;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民族矛盾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5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與變革——新制度教育學論綱[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6 馬海霞;體制轉軌中的區(qū)域傳遞機制研究[D];西北大學;2001年
7 俞海;現(xiàn)代投資銀行的理論分析及其應用問題研究[D];西北大學;2001年
8 于偉;土地退化的經濟學分析及對策研究[D];浙江大學;2001年
9 吳云飛;我國個人收入分配稅收調控研究[D];廈門大學;2001年
10 劉宏;經濟轉軌、企業(yè)重組與公司治理[D];廈門大學;200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余粵;國外風險投資的微觀運行機制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1年
2 熊艷玲;論版權保護與信息資源共享的利益沖突及平衡[D];湘潭大學;2004年
3 孔靜;重塑公民教育[D];廣西師范大學;2003年
4 王國輝;遼寧省地區(qū)差距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0年
5 牛革平;論我國當前生產過剩的特征、原因及其解決[D];河北大學;2000年
6 廖蘇;地區(qū)財力平衡機制與西部大開發(fā)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0年
7 張克強;土地承包制探析[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0年
8 鄧懷穎;會計信息供需均衡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00年
9 彭金柱;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與新制度經濟學關于制度變遷理論的比較研究[D];河南大學;2001年
10 甄理;吉林省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產業(yè)結構分析與優(yōu)化對策研究[D];東北農業(yè)大學;200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鄧高權;;“‘大學生村官’計劃”實施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前沿;2011年13期
2 張克瑞;;我國村民自治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商品與質量;2011年S6期
3 董明;;淺析當前中國農村社會組織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7期
4 于德林;;對留守兒童教育的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09年01期
5 蔡宇;;當前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問題及對策研究[J];現(xiàn)代商貿工業(yè);2011年14期
6 李水球;李紅梅;;我國城市化進程中農民工問題及其解決對策研究[J];企業(yè)科技與發(fā)展;2011年13期
7 黃稀琳;;論鄉(xiāng)村開展文體活動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商業(yè)文化(下半月);2011年08期
8 王曉霞;;新生代農民工的特征、問題——基于第一代農民工的比較分析[J];浙江青年專修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9 鄭曉翔;許斌;徐威;;大學生村官實施現(xiàn)狀調查[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年23期
10 馮艷娟;梁鵬;;我國大學生村官政策執(zhí)行中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對策[J];洛陽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劉世榮;;新農村鄉(xiāng)風文明建設的有效途徑——南縣及周邊地區(qū)調查考察研究[A];湖南省科學社會主義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燕;當前農村基層政權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9年
2 劉宏濤;新時期青年志愿服務問題研究[D];清華大學;2005年
3 王麗;我國村民自治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7年
4 白云飛;大學生“村官”政策推行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5 張麗霞;新農村建設時期我國農村思想政治工作探析[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6 周楊;河南農村文化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對策思考[D];河南農業(yè)大學;2008年
7 崔美蘭;吉林省朝鮮族新農村建設問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8年
8 付悅;現(xiàn)階段我國青年志愿服務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9 李賀文;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新農村建設問題與對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08年
10 桑志勇;村民自治法律問題研究[D];北方工業(yè)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623539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shekelunwen/sannong/1623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