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專家與日本近代化(1853-1890)
[Abstract]:From the end of Tokugawa shogunate to the early Meiji period, Japan forced the modernization process under the severe external pressure, and how to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cause became the central topic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Due to the lack of talents who master the advanced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of modern western countries, it is difficult to carry out the task of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alone. Therefore,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transition to a modern country as soon as possible, from the shogunate, all the vassals and even the Meiji government to carry out the strategy of "inviting in" and hiring experts from developed countries in Europe and America to help Japan carry out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These experts were distributed in political, economic, cultural, educational, military and other fields. At first, they were very small and not very influential. Later, due to the Meiji government's more cautious attitude and selective, targeted employment policy, These experts from western countries as a whole played a powerful role in modernizing Japan. On the other hand, foreign experts active in various fields of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in Japan also helped Japan to cultivate a large number of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talents, which laid a solid talent foundation for Japan to complete the modernization cause independently.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eign experts and Japanese modernization from 1853 to 1890.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history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foreign experts in Japan, and focuses on the activities of foreign experts in Japan's industrial revolution, especially in railway, silk and mining sectors. In addi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ole of foreign experts in the modernization of Japanese educ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egal system, and analyzes comprehensively the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of foreign experts to the modernization of Japan.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this topic, it is helpful for us to examine the reasons for the success of Japanese modernization from a new perspective. Thanks to the guidance of these foreign experts, Japan was finally able to stand out and take the lead in the smooth transition to modern society in the majority of non-western latecomer countries.
【學位授予單位】:蘇州科技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K313.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于海君;日本近代化條件初探[J];東疆學刊;1993年02期
2 張明國;周廣東;;日本近代化學發(fā)展述評[J];化學通報;1993年08期
3 王晶;明治維新及其對日本近代化的影響[J];日本研究;1994年01期
4 唐瓊;;從町人思想看儒學在日本近代化中的功效[J];中共四川省委黨校學報;2006年03期
5 劉yN玲;;淺談社會心態(tài)在日本近代發(fā)展中的影響[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09年02期
6 陳言;;《沖繩札記》:針對核時代的寫作[J];外國文學評論;2010年04期
7 孫志民;日本著名歷史學家井上清先生來校講學[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4年03期
8 孫立祥;日本近代化成功的精神因素[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0年02期
9 崔青青;;淺析中國近代化失敗之原因——與日本近代化相比較[J];滄桑;2010年12期
10 孫政;儒家文化在日本近代化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J];日本研究;1996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靖華;;關于正確處理外國專家和外籍專業(yè)人員相互關系的重要意義、科學方法及有關政策性問題探討[A];引進國外智力研究論文選編(2007年—2009年)——獻給中華人民共和國60周年華誕[C];2009年
2 吳邑文;;關于國(境)外專家工作的觀察與思考[A];引進國外智力研究論文選編(2007年—2009年)——獻給中華人民共和國60周年華誕[C];2009年
3 季鑫林;;對外國專家聘用效益的定量宏觀評估——一條加強管理和促進外國專家聘用效益提高的有效途徑[A];北京高校引進國外智力工作文集(第一輯)[C];2004年
4 王靖華;;外國專家和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中的熱點問題解析[A];引進國外智力研究論文選編(2007年—2009年)——獻給中華人民共和國60周年華誕[C];2009年
5 羅燕林;;試論政府項目外國專家的管理[A];北京高校引進國外智力工作文集(第一輯)[C];2004年
6 張宇杰;;莫瑞爾一生難忘張勁夫[A];張勁夫與引進國外智力[C];2007年
7 ;外國專家與各界群眾參加反邪教簽名活動——浙江省“反對邪教,保障人權,百萬公眾簽名活動”情況[A];邪教的本質(zhì)、危害及治理對策——中國反邪教協(xié)會第二次報告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1年
8 ;國家外國專家局、全國工商聯(lián)共同促進民營企業(yè)及機構開展引智工作合作備忘錄[A];民營企業(yè)引進國外智力研究文集(第二集)[C];2005年
9 孟輝;;懷念劉東生先生[A];紀念劉東生院士[C];2009年
10 張旭紅;;試論引智工作中的人本管理[A];北京高校引進國外智力工作文集(第一輯)[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鄭綜文邋記者 萬君;省政府頒發(fā)二00七年度“三秦友誼獎”[N];陜西日報;2007年
2 倪兵;13位外國專家喜獲玫瑰獎[N];沈陽日報;2006年
3 崔曉玲;昆明借國外智力打造特色品牌[N];昆明日報;2008年
4 記者 婁一雪;敘友情 謀發(fā)展[N];秦皇島日報;2008年
5 王新邋乃川 本報記者 郭珍珠;為了讓“外國專家”過上快樂中秋[N];遼源日報;2008年
6 記者 張?zhí)O 通訊員 陸洲;北京大學深圳醫(yī)院美籍專家貝林森獲國家“友誼獎”[N];深圳特區(qū)報;2010年
7 記者 方力 通訊員 孫凌 王宏;西湖友誼獎頒獎[N];浙江日報;2010年
8 馬林邋陳躍磊;國家外國專家局領導考察兵團[N];兵團日報(漢);2007年
9 康路璐;我市將為外國專家評獎[N];新鄉(xiāng)日報;2008年
10 記者 羅靜雯 通訊員 宋儒青;我市“兩江學者”榮獲國家“友誼獎”[N];重慶日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何力群;中江兆民的政治活動與政治思想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2 樂敏;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耦合[D];復旦大學;2010年
3 袁旭東;中國引進海外人才的理論分析與實證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4 程銘;近代以來日本的地緣政治思想與地緣戰(zhàn)略選擇[D];吉林大學;2011年
5 王俊英;日本明治中期的國粹主義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2年
6 王小歐;中印棉業(yè)市場上的日英博弈(1894-1937)[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7 張瑾;小泉八云的日本情結(jié)與文學實踐[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8 劉山;日本近代普及義務教育研究[D];河北大學;2010年
9 高義吉;司櫖恷太郎のkt史小姮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10 陳君;封閉、開放與綜合[D];河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梁e,
本文編號:2307657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307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