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漢國史初探
發(fā)布時間:2024-06-02 14:04
光熙元年(306),賨人李氏建立了成漢政權,該政權是一個少數(shù)民族政權,同時也是十六國時期重要政權之一。成漢政權歷時僅有四十二年六個月,李雄在位時期是其鼎盛時期。本文通過對典籍中相關記載進行整理和對比,認為,為了實行有效管理,成漢政權承襲漢魏舊制,效仿晉制,在中央設置諸公以及中樞機構,在地方設置刺史、太守等,建立起了一套相對完整的職官制度,并且實行州郡縣三級地方行政制度,設六州。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歷史條件,使得成漢政權境內生活著賨人、漢人、氐人、羌人、僚人、鴆僚、僰、叟、濮等眾多民族,民族關系也就尤為重要,總體而言,成漢政權境內民族關系較為穩(wěn)定,這與成漢政權的統(tǒng)治者與制度等都有關。
【文章頁數(shù)】:11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選題背景及意義
二、相關古藉及研究現(xiàn)狀綜述
三、研究內容
四、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
第一章 成漢政權的興衰與社會形態(tài)
一、西晉末年的社會形勢與巴蜀地區(qū)的社會矛盾
(一)西晉政權的腐朽與內爭
(二)民族矛盾的激化
(三)日益嚴重的流民問題
二、成漢的興衰
(一)李特起兵與成漢政權的建立
(二)成漢政權的發(fā)展與全盛
(三)成漢政權的衰亡與桓溫西征
三、成漢政權社會形態(tài)
(一)社會經濟與社會性質
(二)成漢政權的文化與習俗
第二章 成漢政權職官制度研究
一、武官體系的建立
二、王朝職官制度構架
(一)中央職官
(二)地方職官
三、王朝職官制度特點
第三章 成漢政權的疆域
一、成漢政權的疆域發(fā)展與變動
(一)奠基時期疆域發(fā)展與變動
(二)王朝的疆域發(fā)展與變動
二、成漢政權地方行政區(qū)劃
(一)梁州
(二)益州
(三)寧州
(四)荊州
(五)漢州
(六)安州
三、成漢政權地方制度的特點
第四章 成漢政權的民族與民族關系
一、成漢的民族及其地理分布
二、成漢政權的民族關系
結語
參考文獻
附圖
附圖1 成漢玉衡十七年(327年)成漢政權疆域圖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謝
本文編號:3987346
【文章頁數(shù)】:11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選題背景及意義
二、相關古藉及研究現(xiàn)狀綜述
三、研究內容
四、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
第一章 成漢政權的興衰與社會形態(tài)
一、西晉末年的社會形勢與巴蜀地區(qū)的社會矛盾
(一)西晉政權的腐朽與內爭
(二)民族矛盾的激化
(三)日益嚴重的流民問題
二、成漢的興衰
(一)李特起兵與成漢政權的建立
(二)成漢政權的發(fā)展與全盛
(三)成漢政權的衰亡與桓溫西征
三、成漢政權社會形態(tài)
(一)社會經濟與社會性質
(二)成漢政權的文化與習俗
第二章 成漢政權職官制度研究
一、武官體系的建立
二、王朝職官制度構架
(一)中央職官
(二)地方職官
三、王朝職官制度特點
第三章 成漢政權的疆域
一、成漢政權的疆域發(fā)展與變動
(一)奠基時期疆域發(fā)展與變動
(二)王朝的疆域發(fā)展與變動
二、成漢政權地方行政區(qū)劃
(一)梁州
(二)益州
(三)寧州
(四)荊州
(五)漢州
(六)安州
三、成漢政權地方制度的特點
第四章 成漢政權的民族與民族關系
一、成漢的民族及其地理分布
二、成漢政權的民族關系
結語
參考文獻
附圖
附圖1 成漢玉衡十七年(327年)成漢政權疆域圖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謝
本文編號:3987346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shekelunwen/zgtslw/3987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