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同為一家——唐蕃古道遺珍賞析(上)
發(fā)布時間:2025-02-09 12:12
<正>唐蕃古道是公元7世紀初隨著唐蕃關(guān)系的日益密切而開通的,它是中原王朝與西藏高原吐蕃王朝之間政治、經(jīng)濟、文化交流的交通要道,其形成經(jīng)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發(fā)展過程。在先秦至魏晉南北朝這一時期所開辟的"隴道""高平道""河西道""羌中道"以及"吐谷渾道"聯(lián)通了中原地區(qū)與西部地區(qū)以及青藏高原,為唐蕃古道的開通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貞觀八年,松贊干布遣使長安,拉開了唐蕃關(guān)系的序幕。
【文章頁數(shù)】:6 頁
【部分圖文】:
本文編號:4032209
【文章頁數(shù)】:6 頁
【部分圖文】:
圖4 唐彩繪胡人俑頭
唐代彩繪胡人俑頭(圖4)高15、寬8、厚9厘米。陜西省西安市西郊出土,陜西歷史博物館藏。該胡人俑高鼻深目,虬鬚滿鰓,表情嚴肅!昂恕笔俏覈糯鷮Ρ狈竭叺丶拔饔蚋髯宓姆Q呼。胡人生活面既廣且深,他們的形象被塑造成各種陶俑,既象征著各族歸順、各國臣服的心態(tài),又顯示著主人“超規(guī)格”的世....
圖2 唐鑲金獸首瑪瑙杯
唐代彩繪打馬球俑(圖6)高8.5、長14米。1981年陜西省臨潼縣關(guān)山出土,陜西歷史博物館。兩位騎手頭扎幞頭,左手持韁,伏身馬背,雙膝緊夾馬身,右手似揮球杖,馬作疾馳狀。馬球發(fā)源于古波斯,先傳入吐蕃,唐初由吐蕃傳入中原而風靡一時。
圖9 唐楓葉紋描金藍色琉璃盤
通高13.5厘米。1940年甘肅山丹縣征集,甘肅省山丹縣博物館藏。這件銅俑是目前國內(nèi)僅見的“胡騰舞”雕像,舞者深目高鼻,頭戴尖頂帽,身穿窄袖長衫,裙擺飛揚。足蹬彎頭軟靴,右臂上舉,左腳立于覆蓮花圓臺上,右腿屈伸上提,做舞蹈狀。北朝至隋唐時期,來自西域的音樂舞蹈大量傳入中原,胡樂歌....
圖1 1 隋貼金彩繪圍屏石榻
唐蕃古道跨越五省區(qū),其中一半以上路線在青海境內(nèi),是中原內(nèi)地去往青海、西藏乃至尼泊爾、印度的必經(jīng)之路,也是傳統(tǒng)的唐蕃古道路線。由民和經(jīng)西寧至玉樹,大致路線為龍支縣(古鄯盆地北古城遺址)—鄯州治所湟水縣(樂都縣)—唐邊州最西縣鄯城(西寧市)—綏戎城(湟源縣北古城遺址)—石堡城(吐蕃鐵....
本文編號:4032209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shekelunwen/zgtslw/4032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