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共行政學:敘事轉換中的發(fā)展
[Abstract]:Looking back at modern history, it is not difficult to find that the emergence of poor and weak countries due to the declin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is an issue of vigilance in state governance (Fukuyama, 2007). 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China's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in the 21st century, public administration, which provides rational knowledge for national governance, undoubtedly carries a public concern and responsibi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arison, it is still an unfinished intellectual event in social science to give a reflective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作者單位】: 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
【分類號】:D035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汪再祥;;現(xiàn)代性背景下的安樂死合法性問題[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4年01期
2 張靜靜;;論阿多諾對審美愉悅感的批判[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3 吳登峰;戴著鐐銬舞蹈——《許三觀賣血記》寓言性之初探[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4 趙付科;李安增;;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文化大革命”成因問題研究述評[J];安徽史學;2009年02期
5 李里峰;;黨組織、黨員與群眾——華北土改期間的整黨運動[J];安徽史學;2012年01期
6 李斌;;現(xiàn)代性視野中的流浪意識——以“新時期”以來的漢語文學為中心[J];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7 吳青松;;失地農民發(fā)展社會網(wǎng)絡的困境——以南京市郊社區(qū)“仙居雅苑”為例[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7年26期
8 李海濤;陳泉;姚兆余;;農村居民就醫(yī)過程中的信任機制研究——基于江蘇省南通市的調查[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年33期
9 戴兆國;馬克思倫理精神的現(xiàn)代性審視[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10 方敏;;現(xiàn)代性的歷史進程、內涵和實質[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周濤;;德性的荒野及其拯救[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2 梁華;;后現(xiàn)代主義文化視角——風險社會與風險文化理論綜述[A];2011年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社會管理機制創(chuàng)新”論壇論文集[C];2011年
3 鄭丹丹;;女性集體行動與社會空間塑造——以耽美現(xiàn)象及粉絲組織為例[A];2009年中國社會學年會“中國社會變遷與女性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9年
4 孟維娜;王毅杰;;困境中的掙扎[A];2009年中國社會學年會“中國社會變遷與女性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9年
5 林曉珊;;性別表演與性別認同:城市職業(yè)女性香煙消費的情境與實踐[A];2009年中國社會學年會“中國社會變遷與女性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9年
6 張揚金;;交匯口處的權力異化與矯正——城市化進程中過渡型社區(qū)區(qū)務人員腐敗透析[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1年年會暨“加強行政管理研究,推動政府體制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7 干成俊;;世界歷史與全球化:人的實踐活動的空間拓展[A];安徽省社會科學界第三屆學術年會哲學學會專場——“科學發(fā)展觀與安徽崛起”論壇論文集[C];2008年
8 陶慶;;旋轉的“認同環(huán)”:“福街商會”的象征與儀式[A];北京大學海峽兩岸第二屆公共管理論壇——傳統(tǒng)文化與公共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9 陳衛(wèi)星;;現(xiàn)代性的一種敘事——關于韓國影片《薄荷糖》、《綠洲》和《打回頭的情書》的分析[A];北京論壇(2005)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全球化視野中亞洲的機遇與發(fā)展:“大眾文化在亞洲:全球化、區(qū)域化和本土化”外國語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5年
10 孫尚揚;;反思明末士大夫天主教徒對“天學”的本土化詮釋[A];北京論壇(2006)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對人類文明方式的思考:“世界格局中的中華文明”國學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玲;文化交往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2 張海斌;轉型社會中的鄉(xiāng)村自治與法治[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張雪艷;中國當代漢族作家的“少數(shù)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傅美蓉;從反再現(xiàn)到承認的政治[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戴均;當代中國轉型社會的政治認同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趙方杜;身體規(guī)訓:中國現(xiàn)代性進程中的國家權力與身體[D];南開大學;2010年
7 黃廬進;轉型時期中國中產(chǎn)階層消費行為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8 劉建勛;我國農村社會信用理念的生成及其法律保障[D];山東大學;2010年
9 謝宏忠;基于文化多樣性視野的大學生價值觀導向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10 游泓;情感與信任關系的社會學研究[D];武漢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田經(jīng)q,
本文編號:2381537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shekelunwen/zhengzx/2381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