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漢族服裝褙子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8-12 03:12
【摘要】:本文針對宋代漢族服裝褙子進行研究,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列舉各歷史朝代塑像、磚刻、繪畫及褙子實物,從而使用“紙上之材料”與“地下之新材料”相互印證的二重證據(jù)法,圍繞褙子的穿著人群、場合功用、形制特征、源起流變,以及胡漢民族服飾文化交融過程中對其產(chǎn)生的影響開展研究。褙子作為宋代最具有時代特征的漢族傳統(tǒng)服飾,一方面由于服裝形態(tài)符合宋代“惟務潔凈、不可異眾”的審美標準,并且因其功能的實用性使其廣泛傳播,成為當時被各個社會階層的男女老少都普遍穿著的服裝款式;另一方面,男女不同款式的褙子因服用場合及功能的不同,形制也存在較大差異,無論領型、袖型、衣身長度等都不盡相同,體現(xiàn)出褙子款式的多樣和內涵的豐富。從褙子不同款式的差異,還引申出關于褙子起源的不同說法和發(fā)展脈絡,無論是保有“好古存舊”之意,由中單發(fā)展而來的褙子,或是由半臂“引為長袖”的褙子,都具有缺胯開衩、衣式緊窄等形制特點,這些形制特征都透露出褙子在發(fā)展形成的過程中受到的胡服文化的影響,褙子作為一款兼具漢族傳統(tǒng)文化思想和少數(shù)民族服飾文化風格的傳統(tǒng)服飾,體現(xiàn)出華夏服飾文化的廣博和包容。
【學位授予單位】:北京服裝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TS941.12;K244
【圖文】:
圖 1 陜西扶風法門寺地宮出土絳紅羅地蹇錦繡半臂形制而言,半臂在《舊唐書》中有“半袖襦裙”之說,其形制類似今天對襟或套頭樣式(翻領或無領)兩種,衣長及腰,兩袖寬大而平直,長在衫外、有的束扎在裙內,一般對開襟樣式的衣前結帶。如圖 2、31所安永泰公主墓石刻畫像及手繪圖,畫中人物頭梳高髻,身穿上儉下豐襦,胸前結帶,足穿高頭履,手執(zhí)巾帔。此款半臂更似今天半袖衫的穿著襦裙之外,胸前系帶。通過對比發(fā)現(xiàn),半臂與褙子形制接近,均具有合征,只不過褙子的衣身和衣袖更長,可以說,把半臂的袖子加長,就成。
陜西西安永泰公主墓石刻畫像《穿著半臂的女子》(局部)
1華梅.《中國服裝史》.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0年7月:第53頁.
【學位授予單位】:北京服裝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TS941.12;K244
【圖文】:
圖 1 陜西扶風法門寺地宮出土絳紅羅地蹇錦繡半臂形制而言,半臂在《舊唐書》中有“半袖襦裙”之說,其形制類似今天對襟或套頭樣式(翻領或無領)兩種,衣長及腰,兩袖寬大而平直,長在衫外、有的束扎在裙內,一般對開襟樣式的衣前結帶。如圖 2、31所安永泰公主墓石刻畫像及手繪圖,畫中人物頭梳高髻,身穿上儉下豐襦,胸前結帶,足穿高頭履,手執(zhí)巾帔。此款半臂更似今天半袖衫的穿著襦裙之外,胸前系帶。通過對比發(fā)現(xiàn),半臂與褙子形制接近,均具有合征,只不過褙子的衣身和衣袖更長,可以說,把半臂的袖子加長,就成。
陜西西安永泰公主墓石刻畫像《穿著半臂的女子》(局部)
1華梅.《中國服裝史》.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0年7月:第53頁.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程雅娟;;“后裾”至“缺毣”——中國古代“席地而坐”至“垂足而坐”對服飾形制的影響研究[J];裝飾;2015年03期
2 張蓓蓓;;女服褙子形制源流辨析——從唐宋之際“尚道”之風及女冠服飾談起[J];民族藝術;2014年04期
3 張蓓蓓;束霞平;;北宋初漢族婦女服飾特征探微[J];絲綢;2013年12期
4 孫立;;略談宋代服飾特征[J];職大學報;2009年03期
5 劉云華;;從古代服飾結構看其功能之美[J];浙江紡織服裝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6 包銘新,曹U
本文編號:2789962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789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