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肥方式對核桃楸容器苗生長及根系養(yǎng)分累積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1-07-28 00:55
建立合理的施肥制度是培育優(yōu)質苗木、提高造林表現的重要措施之一。以當年生核桃楸幼苗為研究對象,分別設置對照(CK)、平均施肥(AF)、直線施肥(LF)、指數施肥(100E)、0.5倍指數施肥(50E)、2倍指數施肥(200E)、4倍指數施肥(400E)等處理,探究幼苗根系形態(tài)和養(yǎng)分累積對不同施肥處理的響應。在生長結束時,100E處理下的苗高和地徑表現較好,增長量分別為21.35 cm和3.66 mm。在施肥初期(5周后),LF處理下的幼苗比根長(SRL)、比根表面積(SRA)、平均直徑(AD)、組織密度(RTD)和生物量達到最高,在施肥9周后,各處理中100E處理下幼苗根系的SRL、SRA和AD達到最高,分別比CK高77.93%、50.59%和54.84%(P<0.05)。隨著幼苗生長節(jié)律的變化,不同收獲時間對核桃楸幼苗根系形態(tài)存在顯著影響,施肥顯著降低了核桃楸根系的SRL、SRA和AD,增加了RTD和生物量(P<0.05)。100E處理和200E處理下的幼苗根系分別有較高的K和N濃度,總體上,根系養(yǎng)分濃度隨著時間的變化而降低。各施肥處理顯著提高了幼苗根系養(yǎng)分含量,生長結束時...
【文章來源】:西北林學院學報. 2020,35(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8 頁
【部分圖文】:
不同施肥處理下核桃楸幼苗苗高和地徑動態(tài)變化
施肥對幼苗根系養(yǎng)分含量存在顯著影響(P<0.05,表2)。在施肥5周后,AF和LF處理顯著增加了根系的N、P和K含量;在施肥9周后,LF處理下幼苗根系的N和P含量最高,100E處理下幼苗根系的K含量達到較高水平;在施肥13周后,100E處理下的根系N、P和K含量顯著高于其余施肥處理。幼苗根系養(yǎng)分含量在不同處理時間之間存在較大的變異。圖3 不同施肥處理下核桃楸幼苗根系的N、P、K濃度
不同施肥處理下核桃楸幼苗根系的N、P、K濃度
本文編號:3306872
【文章來源】:西北林學院學報. 2020,35(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8 頁
【部分圖文】:
不同施肥處理下核桃楸幼苗苗高和地徑動態(tài)變化
施肥對幼苗根系養(yǎng)分含量存在顯著影響(P<0.05,表2)。在施肥5周后,AF和LF處理顯著增加了根系的N、P和K含量;在施肥9周后,LF處理下幼苗根系的N和P含量最高,100E處理下幼苗根系的K含量達到較高水平;在施肥13周后,100E處理下的根系N、P和K含量顯著高于其余施肥處理。幼苗根系養(yǎng)分含量在不同處理時間之間存在較大的變異。圖3 不同施肥處理下核桃楸幼苗根系的N、P、K濃度
不同施肥處理下核桃楸幼苗根系的N、P、K濃度
本文編號:3306872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wenshubaike/mfmb/3306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