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張楊電影的影像表達與傳播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5-31 03:14
【摘要】:“中和”是中國傳統(tǒng)美學基本審美形態(tài)之一,也是一種源遠流長的價值度量觀念。在電影藝術中,“中和”可以體現在電影的價值選擇、審美情趣、影像風格、藝術與商業(yè)的平衡等各個方面。目前學界對張楊導演的研究,多集中于其電影的家庭倫理關系、現實主義題材等方面,這些研究大多基于單一的角度靜態(tài)地看待張楊的某部電影。以“中和”為落點,針對張楊電影整體美學風格與電影價值度量觀的研究并不多見。本文借助文獻分析法、影像文本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從主旨、劇作、聲畫與傳播四個角度分析張楊電影,前三章總結張楊電影具有“圓滿和諧”、“持中諧和”、“中庸有節(jié)”的“中和”影像美學風格,最后一章指出秉持“中和”的價值度量觀念,張楊在商業(yè)藝術間盡力維持平衡。本文主體分為五部分:首先為緒論部分,主要闡述本文的選題背景、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意義,并在文獻綜述中詳細概括了前人對張楊電影的研究、此前對“中和”電影風格的研究。第一章著重分析張楊電影的情感傾向、價值取向與主題流變,并總結張楊電影“圓滿和諧”的主題旨趣。第二章從電影的情節(jié)結構、電影節(jié)奏與人物塑造三個角度分析張楊電影“持中諧和”的劇作風格。第三章分析其電影“質樸恬淡”的聲音畫面特點與聲畫塑造的“喜怒有節(jié)”的情感表現,總結出張楊電影“中庸有節(jié)”的聲畫特征。第四章指出在“中和”的價值度量觀念指導下,追求商業(yè)與藝術的平衡成為其電影傳播的特點。自1999年處女作《愛情麻辣燙》上映以來,張楊共有9部電影與6部短片進入大眾視野。張楊電影中既包含著第六代導演展現城市生活、刻畫邊緣人物、個人生活體驗再創(chuàng)作、注重紀實性的鏡頭語言的特征,又具備相較典型的第六代導演的憤世嫉俗與個性敘事更加平衡、中庸的特征。本文認為,張楊電影是對第六代導演的一次注釋,也是對第六代導演的一種補充,從“中和”角度出發(fā)研究張楊電影具有一定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圖文】:
了“板塊穿線結構”、在《無人駕駛》中采用了“多視點敘事”與個人藝術表現的平衡,反而給觀眾帶來和諧的觀影體驗,我針對張楊的情節(jié)敘述方式所歸納的以下三點。讀與故事建構的平衡·霍爾以“編碼/解碼”理論探討電視節(jié)目的傳播過程,在《編信息的被傳送不等于被接受”[26],這意味著電影生產者創(chuàng)作的一定幾率不能被觀眾解讀,當導演對影像的建構與觀眾對影像觀眾才能準確解讀電影傳遞的信息。板塊結構、套層結構、多事結構常出現于張楊電影之中,然而出于對普通觀眾的理解、通常會給予觀眾清晰的邏輯線索、時間線索使觀眾更易于理解事建構間的平衡。
第二章 中和風格的劇作表征:持中諧和人物緊緊圍繞“寶石”展開行動,產生了“奪寶”與“護寶”這對最主要的矛盾。主要矛盾之下,三組“奪寶”人物因為共同的“奪寶”目標而形成了競爭關系,構成劇中的第二級矛盾。同時,,每組人物間還存在內部分歧,如道哥與他的兩個小弟因為行事風格不同產生的內部分歧,護寶小隊中包世宏手下護寶不力與包世宏護寶心切形成鮮明對比。每組人物內部之間因為個人私心、能力差異導致的矛盾共同構成了《瘋狂的石頭》的第三級矛盾。從主到次《瘋狂的石頭》包含三個層級的矛盾,這三個層級的矛盾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進,觀眾需要極高的專注力、迅速的理解能力觀看該片。
【學位授予單位】:華南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J905
本文編號:2689188
【圖文】:
了“板塊穿線結構”、在《無人駕駛》中采用了“多視點敘事”與個人藝術表現的平衡,反而給觀眾帶來和諧的觀影體驗,我針對張楊的情節(jié)敘述方式所歸納的以下三點。讀與故事建構的平衡·霍爾以“編碼/解碼”理論探討電視節(jié)目的傳播過程,在《編信息的被傳送不等于被接受”[26],這意味著電影生產者創(chuàng)作的一定幾率不能被觀眾解讀,當導演對影像的建構與觀眾對影像觀眾才能準確解讀電影傳遞的信息。板塊結構、套層結構、多事結構常出現于張楊電影之中,然而出于對普通觀眾的理解、通常會給予觀眾清晰的邏輯線索、時間線索使觀眾更易于理解事建構間的平衡。
第二章 中和風格的劇作表征:持中諧和人物緊緊圍繞“寶石”展開行動,產生了“奪寶”與“護寶”這對最主要的矛盾。主要矛盾之下,三組“奪寶”人物因為共同的“奪寶”目標而形成了競爭關系,構成劇中的第二級矛盾。同時,,每組人物間還存在內部分歧,如道哥與他的兩個小弟因為行事風格不同產生的內部分歧,護寶小隊中包世宏手下護寶不力與包世宏護寶心切形成鮮明對比。每組人物內部之間因為個人私心、能力差異導致的矛盾共同構成了《瘋狂的石頭》的第三級矛盾。從主到次《瘋狂的石頭》包含三個層級的矛盾,這三個層級的矛盾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進,觀眾需要極高的專注力、迅速的理解能力觀看該片。
【學位授予單位】:華南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J90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瑜;;電影傳播效果研究綜述[J];新聞世界;2015年11期
2 封燕;;巴贊電影理論對中國第六代導演的影響探究[J];電影文學;2012年11期
3 王云;;三類幸運結局:中國古代戲曲與好萊塢電影之比較[J];中國比較文學;2010年01期
4 聞靜;邵泉;;成長中的“新生代”——張楊的麻辣人生[J];電影文學;2008年21期
5 高海波;;拉斯韋爾5W模式探源[J];國際新聞界;2008年10期
6 仉雨平;;淺析影視藝術中色彩的功能性[J];電影評介;2007年16期
7 張楊;張巍;洪帆;譚政;高博洋;;拍給更多人看的公路電影 張楊訪談[J];電影藝術;2007年02期
8 黃德泉;論電影的敘事空間[J];電影藝術;2005年03期
9 周星;論中國電影教化傳統(tǒng)與道德表述特點[J];寧夏社會科學;2004年04期
10 鄭洞天;“第六代”電影的文化意義[J];電影藝術;2003年01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熊英英;國產系列電影傳播效果研究(2010-2016年)[D];廣西大學;2017年
2 段琴琴;“禮儀”象征與周代“中和”審美觀念[D];南京師范大學;2016年
3 陳然;我國商業(yè)電影票房影響因素研究[D];云南財經大學;2016年
4 李穎慧;大眾化與個人化之間的平衡[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5 陳維;中國第六代電影的審美特征[D];貴州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689188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689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