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神話“黃帝戰(zhàn)蚩尤”中人物形象的形成
發(fā)布時間:2017-04-30 14:05
本文關鍵詞:論神話“黃帝戰(zhàn)蚩尤”中人物形象的形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據(jù)現(xiàn)存可查文獻,神話“黃帝戰(zhàn)蚩尤”在先秦兩漢共有五處記載,分別為《逸周書》《山海經(jīng)》《黃帝四經(jīng)》《史記》《龍魚河圖》等。雖交戰(zhàn)方無外黃帝與蚩尤,戰(zhàn)爭結果均為黃帝勝蚩尤,但是五處文獻中的出場人物卻略有不同;即使是固定出現(xiàn)的主要人物黃帝和蚩尤,在不同文獻中的形象也有差異;該神話中所有人物形象的形成和發(fā)展,都體現(xiàn)在緯書《龍魚河圖》中,共同建構該神話在先秦兩漢的最后版本。討論該神話人物形象的形成及對《龍魚河圖》的影響,是本論文的研究目的。本論文在研究過程中,主要采取文本細讀的方法,對文獻進行文史結合的解讀,對先秦兩漢文獻中看似散亂無序的該神話的人物形象內(nèi)在的關聯(lián)進行了梳理和研究。在研究過程中發(fā)現(xiàn),先秦兩漢,蚩尤這個名字一再出現(xiàn),不論是作為涿鹿之戰(zhàn)中的戰(zhàn)爭發(fā)動者,還是作為兵器的發(fā)明制作者,又或是蚩尤旗作為天子征討四方的征兆,均與暴力有關,因此,暴力形象是蚩尤最主要的形象。這一形象的形成,不是某一時期的某部文獻單獨塑造的,它是經(jīng)過先秦兩漢的漫長時間,由諸多文獻從不同角度逐漸形塑而成。暴力形象成為最主要的蚩尤形象,包括反賊、兵器制造者、戰(zhàn)神三張面孔。蚩尤旗作為蚩尤形象的衍生物,也參與到蚩尤暴力形象的構建過程中。自春秋到漢代,涉及黃帝的文獻眾多,對黃帝形象的塑造也各有偏重,大體有三類,分別強調(diào)黃帝的神性、道法家色彩、儒家仁慈治國的特征。由于黃帝主要作為與蚩尤敵對的軍事集團的領袖出現(xiàn),因此這三類特征反映到神話“黃帝戰(zhàn)蚩尤”中,便共同構建了黃帝在該神話中的軍事領袖形象,使其呈現(xiàn)出三張面孔,分別為大巫形象、道家圣王形象、儒家明君形象。炎帝形象穩(wěn)定性比較差,基本以時間為線索呈單線發(fā)展,從春秋時期與黃帝平起平坐,到戰(zhàn)國基本消失(或與神農(nóng)氏合二為一),再到西漢初年成為反面形象,最終從“黃帝戰(zhàn)蚩尤”的神話中消失。但是炎帝雖不見于《龍魚河圖》,而該書中的黃帝無力對抗蚩尤,不得不求助于天,這本身帶有《逸周書》中炎帝形象的特點,是炎帝與神農(nóng)氏合一對黃帝形象產(chǎn)生的影響。閹冉、太山稽、力牧三位黃帝的帝師,因為戰(zhàn)國黃老道及君王應以臣為師的思想宣傳的需要而出現(xiàn),后隨著政權的集中和儒術獨尊局面的出現(xiàn)而淡出,只有唯尊天道的力牧在《龍魚河圖》中被保留了尾巴。先秦兩漢涉及神話“黃帝戰(zhàn)蚩尤”的文獻主要有《逸周書》《山海經(jīng)》《黃帝四經(jīng)》《史記》《龍魚河圖》等,其中《龍魚河圖》的成書時間最晚,其中的人物形象在歸納消化之前的文獻基礎上產(chǎn)生,可稱為先秦兩漢神話“黃帝戰(zhàn)蚩尤”的集大成:蚩尤的三張面孔至《龍魚河圖》完成塑造;黃帝的軍事領袖形象在《龍魚河圖》得到最為全面的表現(xiàn);力牧作為帝師,保留在《龍魚河圖》。而《龍魚河圖》對神話“黃帝戰(zhàn)蚩尤”的完善記載,又離不開自先秦開始的各時期不同文獻對其中人物形象塑造的貢獻。
【關鍵詞】:黃帝戰(zhàn)蚩尤 龍魚河圖 炎帝 力牧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I207.7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緒論10-15
- 第一章 蚩尤暴力形象的形成15-32
- 第一節(jié) 蚩尤反賊形象的形成16-22
- 一、反賊蚩尤的原始形象16-19
- 二、反賊蚩尤的衍生形象19-22
- 第二節(jié) 蚩尤兵器制造者形象的形成22-26
- 一、蚩尤兵器制造者形象的初步樹立22-24
- 二、蚩尤兵器制造者形象的最終樹立24-26
- 第三節(jié) 蚩尤戰(zhàn)神形象的形成26-31
- 一、具象的戰(zhàn)神蚩尤26-29
- 二、抽象化的戰(zhàn)神蚩尤29-31
- 第四節(jié) 小結31-32
- 第二章 黃帝軍事領袖形象的形成32-43
- 第一節(jié) 大巫黃帝與“黃蚩之戰(zhàn)”33-36
- 一、以巫解巫:黃帝大巫形象的原始塑造與“黃蚩之戰(zhàn)”33-35
- 二、以史解巫:黃帝大巫形象的消化和解讀35-36
- 第二節(jié)“黃蚩之戰(zhàn)”中的黃帝道家圣王形象36-39
- 第三節(jié)“黃蚩之戰(zhàn)”中的黃帝儒家明君形象39-42
- 第四節(jié) 小結42-43
- 第三章 亦正亦邪的炎帝形象43-50
- 第一節(jié) 先秦時期的炎帝形象與神話“黃帝戰(zhàn)蚩尤”43-46
- 第二節(jié) 漢代炎帝形象46-49
- 一、炎帝反面形象的確立46-47
- 二、炎帝神農(nóng)形象的確立與“黃蚩故事”47-49
- 第三節(jié)小結49-50
- 第四章 神話“黃帝戰(zhàn)蚩尤”中的帝師50-58
- 第一節(jié) 三帝師與黃老思想的三個方面50-53
- 一、順承天道的力牧51-52
- 二、主張修身的閹冉52
- 三、“道”為己用的太山稽52
- 四、小結52-53
- 第二節(jié) 消失的閹冉和太山稽以及被保留的力牧53-56
- 第三節(jié) 小結56-58
- 結論58-59
- 參考文獻59-60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張懷通;;《嘗麥》新研[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8年03期
2 張運華;漢代黃老之學的核心──《黃帝四經(jīng)》[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02期
本文關鍵詞:論神話“黃帝戰(zhàn)蚩尤”中人物形象的形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36982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36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