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作品的“單層性”—茵加爾頓“多層異質結構”理論解析
本文選題:茵加爾頓 + 多層異質結構 ; 參考:《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摘要】:"層"的概念是茵加爾頓在研究文學作品時首先提出來的,他構擬了一個藝術作品"多層異質結構"的理論。他曾指望通過文學作品多層性結構的研究結果,來說明音樂作品結構的特點。但在對音樂作品的實際研究過程中,他才意識到音樂作品中并沒有像文學作品中的那種"意義層次",而音樂作品是"單層性"的。
[Abstract]:The concept of "layer" was first put forward by Ingatton in the study of literary works, and he constructed a theory of "multi-layer heterogeneity" in his works of art. He had hoped to illustr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usical structure through the study of multilayered structure of literary works.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studying musical works, he realized that there is no "level of meaning" in musical works, and that music works are "monolayer".
【作者單位】: 西安音樂學院音樂學系;
【分類號】:J605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余大衛(wèi);淺析音樂審美情感性的產(chǎn)生條件[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2 鄧蘭;音樂教育應培養(yǎng)“音樂的”想像力[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3 劉元平;關于聲樂教師能力結構的思考[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4 石蔚;內心音樂聽覺的三種形態(tài)[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5 陳楠;阿多諾的音樂美學思想及其對文化產(chǎn)業(yè)的批判[J];吉林藝術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6 甘露;論音樂的情感特征[J];吉林藝術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7 孔云霞;;現(xiàn)代音樂與傳統(tǒng)音樂在聽覺感知上的差異[J];吉林藝術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8 王放歌;;論音樂表演藝術再創(chuàng)造的美學原則[J];吉林藝術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9 李西林;創(chuàng)造性的認知觀點對現(xiàn)代音樂教育的啟示[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01年01期
10 白君漢;論沃爾夫的藝術歌曲(下)[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01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張君仁;花兒王朱仲祿[D];福建師范大學;2002年
2 李小諾;論拱形結構[D];上海音樂學院;2004年
3 楊九華;論瓦格納樂劇《尼伯龍根的指環(huán)》的思想寓意[D];上海音樂學院;2004年
4 相西源;20世紀中國交響音樂作品中的主題構造形態(tài)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05年
5 葉松榮;斷裂與失衡[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6 李姝;中西音樂美學的比較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7 張磊;論支聲及其在西方現(xiàn)代音樂中的應用[D];上海音樂學院;2007年
8 李如春;蒂皮特四部交響曲作曲技術分析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07年
9 趙仲明;西方音樂研究在中國(1980-2000)[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紅巖;本特松十五首二部創(chuàng)意曲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2 汪高原;論調式與調性的教學[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3 周維妍;主體性音樂學習方式的理論與實踐探索[D];上海師范大學;2003年
4 楊健;音樂表演的情感維度[D];南京藝術學院;2004年
5 程秀芳;音樂解釋學導言[D];四川師范大學;2004年
6 高拂曉;深沉的情感 生命的震撼[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7 周雪豐;勃拉姆斯幾首鋼琴作品的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8 周穎;舒曼鋼琴組曲《狂歡節(jié)》作品第9號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9 張s,
本文編號:1860335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wenyilunwen/qiyueyz/1860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