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決定性瞬間”攝影理論的禪意
本文關鍵詞:試論“決定性瞬間”攝影理論的禪意,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河南大學》 2014年
試論“決定性瞬間”攝影理論的禪意
李奕賢
【摘要】:布列松的決定性瞬間攝影理論在攝影藝術的發(fā)展史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強調攝影是瞬間的把握,是認知,亦為感受。是表達世界的視覺形態(tài),通過巧妙的視覺組合,賦予世界真相的意義。 決定性瞬間攝影理論,揭示了攝影藝術區(qū)別于繪畫及其他藝術的本質內核,把攝影藝術活動升華到了禪境的高度,為攝影藝術理論體系的發(fā)展做出了前人未有的巨大貢獻,對攝影創(chuàng)作繼續(xù)起著深遠有效的指導作用。 本文試圖從美學的角度對布列松的決定性瞬間攝影理論進行審視與探究,指出蘊含其中的多重禪意:攝影者與被攝體、攝影者與相機、相機與被攝體、及其與攝影作品的內涵關系,從而進一步探討了攝影作品所特有的主體與客觀、現(xiàn)實與超現(xiàn)實、真實與寫意、瞬間與永恒、靜止與運動、凝固與開放、哲理與生活等因素構成的禪意境界。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河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J405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魏超杰;;淺談攝影作品的瞬間性與永恒性[J];大眾文藝;2011年24期
2 周振華;論卡蒂埃-布列松的攝影美學思想[J];新聞界;2004年04期
3 孫樹群;劉和海;;大師研究:卡蒂埃·布勒松[J];時代人物;2007年11期
4 傅為新;;究竟是藝術還是哲學——淺讀布列松的“決定性瞬間”[J];新聞實踐;2010年05期
5 周書田;貢布里希論卡蒂埃-布列松[J];新美術;2003年04期
6 王洪岳;;主體性·本體論·積淀說——試析李澤厚美學的三基石及其所引發(fā)的論爭[J];文藝爭鳴;2013年04期
7 周道明;論攝影的“即景會心”與“瞬間把握”[J];新美術;1995年03期
8 劉樹勇;;影像中的歷史不過是有關“真實”的一種幻覺[J];中國攝影家;2012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譚大友;政治本體探析[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1期
2 楊競業(yè);人的本質的多維哲學反思——以“經(jīng)驗的預設”與“預設的經(jīng)驗”為路徑[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1期
3 段勇;涂效華;;略論馬克思主義社會發(fā)展動力理論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年03期
4 稅尚軍;;正視問題 突出重點 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S1期
5 周智健;徐剛;;保障農(nóng)民主體地位是新農(nóng)村建設的關鍵[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1期
6 王浩斌;王飛南;;試論政治倫理化的底線、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會的制度生態(tài)訴求[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3期
7 鄧宏烈;;論康德哲學的批判精神[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03期
8 李銀兵;;淺析馬克思自由觀的科學含義、基本特點和基本內容[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4期
9 白立強;;唯物史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4期
10 胡豐順;;略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四個堅定不移”的辯證關系[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炳林;;思想爭鳴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2 顏杰峰;;黨內民主建設必須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3 李懷濤;;科學發(fā)展觀是馬克思主義的新發(fā)展[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4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基本問題研究[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5 楊生平;;新中國60年我國意識形態(tài)理論回顧與反思[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6 陳明凡;;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共和國的靈魂[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7 喬旋;;淺析馬克思、恩格斯的國家形象觀[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8 趙春明;;改革: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與發(fā)展[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9 吳群芳;;和諧社會視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達中的政府職能[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10 仰海峰;;表象體系、主體幻覺與意識形態(tài)國家機器的職能——阿爾都塞意識形態(tài)理論探析[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丁建軍;宋朝地方官員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現(xiàn)代文化表征的多維闡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孫永娟;毛詩鄭箋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實證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5 徐佳;生態(tài)語言學視域下的中國瀕危語言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王員;建國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經(jīng)驗[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胡雪梅;科學人才觀的理論內涵與實踐應用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8 趙一強;知識社會價值的道德分析[D];蘇州大學;2010年
9 丁勝;中國制造業(yè)貨幣政策效應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10 任雪萍;企業(yè)管理價值生態(tài)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三三;基于新農(nóng)村視角下的農(nóng)民宗教信仰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2 丁玲;武漢部屬高校民主黨派成員參政意愿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3 周榮;社會性別視角下的農(nóng)村女性政治參與問題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4 林冬妹;粵東黃獅村貧困人口生存狀況及改善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5 賈蓓;新世紀都市類報紙女性報道現(xiàn)狀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6 韓家勤;馬克思主義灌輸理論的當代價值及其實現(xiàn)路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7 路明;企業(yè)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的機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8 黃桂琴;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勵機制構建[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9 孫春萌;奧運會開幕式多元文化及價值探討[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10 孫德茹;和諧社會視閾下的公民道德建設[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丁耘;;啟蒙主體性與三十年思想史——以李澤厚為中心[J];讀書;2008年11期
2 徐碧輝;也說“自然的人化”——與汪濟生君商榷[J];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3 郭文成;積淀的突圍——試論李澤厚的積淀論[J];美與時代;2003年01期
4 韓叢耀;捕捉?jīng)Q定性的瞬間[J];新聞界;2002年05期
5 薛富興;李澤厚后期實踐美學的內在矛盾[J];求是學刊;2003年02期
6 徐碧輝;;從人類主體性到個體主體性——論李澤厚實踐美學的主體性觀念[J];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7 張?zhí)礻?“積淀”──李澤厚美感論的基石[J];人文雜志;2000年02期
8 韓小龍;;李澤厚“積淀說”新論[J];五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9 張志揚;;李澤厚與“審美代啟蒙”[J];文藝爭鳴;2011年05期
10 王建疆;;意境理論的現(xiàn)代整合與內審美的視域超越[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叁 決定性瞬間[J];數(shù)碼攝影;2012年03期
2 Windy;;決定性瞬間[J];影像視覺;2013年05期
3 孫祺然;;廣告就是生活[J];中國攝影家;2008年12期
4 李科;;決定性瞬間在攝影中的審美表現(xiàn)[J];新聞愛好者;2011年23期
5 楊靜;;決定性瞬間和非決定性瞬間[J];戲劇之家(上半月);2014年05期
6 朱海;;“決定性瞬間”的狙擊手 兒童影室肖像拍攝經(jīng)驗談[J];人像攝影;2013年10期
7 楊曦;;攝影作為媒介 淺談數(shù)碼時代的決定性瞬間[J];中國攝影家;2007年12期
8 王昱臣;;菲力浦-洛卡·迪柯西亞 用“非決定性瞬間”累積的十一年[J];藝術與投資;2011年04期
9 ;不一樣的真實[J];城色;2009年07期
10 韓子善;決定性瞬間[J];中國攝影家;2002年01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德先;[N];中國攝影報;2013年
2 袁潔;[N];中國攝影報;2013年
3 記者 張星海;[N];北京科技報;2012年
4 郭廣林;[N];中國攝影報;2010年
5 譚薇;[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11年
6 盛希貴;[N];中國攝影報;2007年
7 洪雅;[N];中國攝影報;2007年
8 尤文虎;[N];中國攝影報;2013年
9 李叢芹;[N];中華讀書報;2004年
10 本報駐美特約記者 江融;[N];中國攝影報;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姜楠;論庖丁解牛與決定性瞬間藝術的關系[D];山東工藝美術學院;2011年
2 李奕賢;試論“決定性瞬間”攝影理論的禪意[D];河南大學;2014年
3 段宜君;從“決定性瞬間”探析數(shù)碼時代的新聞攝影[D];山東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關鍵詞:試論“決定性瞬間”攝影理論的禪意,,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52036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wenyilunwen/sheyingyishulunwen/152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