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攝影》中攝影技術的探討(1957-1967)
發(fā)布時間:2020-07-06 10:27
【摘要】:攝影作為一種舶來品,在19世紀末傳入中國,在發(fā)揮它的記錄功能的同時,也為中國的本土視覺經驗帶來了一種新的可能。伴隨著時代和社會的演進,中國攝影師在深度參與的過程中,在不斷地塑造與建構出一種有別于西方的中國特色。近些年,也有很多專家和學者對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攝影發(fā)展做了一些寶貴的研究和梳理。這對我們當下做攝影研究或者創(chuàng)作的部分工作者,提供了一些屬于中國本土的上下文參照系統,使得下一步的工作,有了相對明確的方向。本文主要是對1957年至1967年間的《中國攝影》雜志中的內容進行梳理和分析。其中,以該時期該雜志中的攝影技術發(fā)展為研究重點,進行相對細致的整理和總結。有別于同時期其他攝影雜志的定位,《中國攝影》雜志的專業(yè)性和藝術性在同類型的雜志中獨樹一幟,為當時的攝影工作者提供了更有針對性,更據研究性的閱讀刊物。攝影相對于其他藝術表現形式,對于技術的掌握和使用有更明確的要求,從實際呈現的方式和結果上看,技術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最終的效果,不過這并不意味著技術在這門藝術中成了主導的一方,往往攝像機背后的這顆腦袋才是決定的關鍵。于此同時,將該時期西方的攝影藝術作為橫向比較對象,試圖尋找該時期中國攝影藝術自身特點,以及與世界的關系。但是筆者并不想把人與技術之間的關系,簡單地引導向某種“控制論”的論調上。而是嘗試結合攝影技術本身所產生的作用,以及該時期《中國攝影》雜志中作者群體的信息數據,去分析技術與人和社會之間互相滲透與交織融合的部分。人和技術之所以變成現在的模樣,是兩者之間共同努力與影響的結果。
【學位授予單位】:中央美術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J409.2
本文編號:2743515
【學位授予單位】:中央美術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J409.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高初;;吸納、轉化、改造:從戰(zhàn)爭時期攝影到新中國攝影[J];中國攝影家;2015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蔡萌;演變與建構:中國當代攝影研究(1976-2010)[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陳李鵬;“攝影得以藝名于中土將由此始”[D];福建師范大學;2013年
2 顧榮軍;郎靜山之攝影觀[D];東華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743515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wenyilunwen/sheyingyishulunwen/2743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