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于書法風格模擬的手寫漢字美化方法研究
本文關鍵詞:應用于書法風格模擬的手寫漢字美化方法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華南理工大學》 2012年
應用于書法風格模擬的手寫漢字美化方法研究
溫智寧
【摘要】:書法傳承了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傳統(tǒng),書法藝術已經(jīng)與中華民族精神融為一體,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是世界藝術之林的奇葩。我們作為一個中國人有責任繼承這一傳統(tǒng),練好中國書法。今天,隨著計算機及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發(fā)展,互聯(lián)網(wǎng)已經(jīng)成為文化傳播的第一途徑,本文的目的就是提出若干算法,讓中國書法能更好地融入到計算機世界,讓更多人理解書法的內涵,讓書法能借現(xiàn)代技術發(fā)揚光大。 我們在廣泛涉獵書法作品后,通過觀察,歸納總結出中國書法的形態(tài)、結構特征。并在計算機圖形學的基礎上用計算機語言把這些書法特征融入到我們的算法當中。本文所完成的工作包括: 1、介紹基于構件的漢字美化算法,它的基本思想是把漢字劃分成若干個構件,構件類型分為筆段和連接件兩種,然后分別對每一個構件進行美化。該算法的首次提出是應用于楷體字體中,本文則詳細介紹對該算法進行擴展的通用方法,并使用該方法實現(xiàn)了一種基于構件的隸書美化算法。 2、本文提出了基于速度筆刷的實時書法模擬方法,該算法的設計思想是檢測用戶輸入軌跡的書寫速度,通過速度-尺度函數(shù)對一筆刷圖案進行尺度變換,并用筆刷進行渲染。實驗表明,該算法在各方面的性能表現(xiàn)良好。 3、本文提出了基于軌跡分析的行書書法模擬方法,該算法由于使用了基于速度筆刷的渲染方法,所以可以說是基于速度筆刷的實時書法模擬方法的延伸。所以本文重點闡述了該算法的骨架變換方法,本文介紹了筆畫結構變換、延伸變換、連筆變換三種骨架變換的方法并給出了相應的實驗結果。 實驗表明,本文介紹的三種漢字美化算法各具特點,而且都具有較高的可用性。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華南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J292.1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證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黃樹東;數(shù)字筆跡書法風格生成技術研究及實現(xiàn)[D];華南理工大學;2013年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徐頌華,徐從富,劉智滿,潘云鶴;面向電子書畫創(chuàng)作的虛擬毛筆模型[J];中國科學E輯:信息科學;2004年12期
2 宓曉峰 ,唐敏 ,林建貞 ,董金祥;基于經(jīng)驗的虛擬毛筆模型[J];計算機研究與發(fā)展;2003年08期
3 于金輝,張積東,叢延奇,于金輝;一個基于骨架的筆刷模型[J];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學報;1996年04期
4 連帥;孫根正;廖達雄;;手繪圖識別的用戶適應性研究[J];計算機仿真;2008年08期
5 郭麗,任向實,丁懷東;電子書畫系統(tǒng)中毛筆筆型的模擬研究[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理工版);2002年06期
6 白本督;張艷寧;Kam Wong;李映;;基于中國書法的虛擬毛筆模型[J];西北工業(yè)大學學報;2008年03期
7 毛國紅;張俊松;何興恒;;虛擬毛筆模型研究綜述[J];系統(tǒng)仿真學報;2006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杜小勇;稀疏成份分析及在雷達成像處理中的應用[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李博;虛擬毛筆模型的虛擬墨跡與真實墨跡的比對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0年
2 王曉輝;數(shù)字墨水的編碼與顯示技術[D];華南理工大學;2007年
3 夏偉平;聯(lián)機手寫體漢字楷書美化方法的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遲建;高波;孫蘭芳;;紙盒點陣圖的矢量化實現(xiàn)[J];包裝工程;2009年06期
2 戴虹;;基于Matlab的腦部MRI圖像三維重建與動畫顯示[J];電腦編程技巧與維護;2010年18期
3 李學森;地震反射層位構造信息三維可視化顯示技術研究[J];地球物理學進展;2005年03期
4 童佳杰;張立超;;標清數(shù)字電視圖像截取引擎IP核的設計與實現(xiàn)[J];電視技術;2009年07期
5 么麗欣;孫濟洲;孫美君;;基于經(jīng)驗的中國水墨畫毛筆筆道的仿真[J];電子測量技術;2007年10期
6 王征;孫濟洲;孫美君;張海江;;采用自回歸模型的計算機書法的研究[J];工程圖學學報;2006年05期
7 葉釩;何峰;梁甸農;朱炬波;;基于壓縮感知的多頻率信號融合[J];國防科技大學學報;2010年04期
8 張樹森,鄭成志,姚繼權,肖勝兵,程俊廷;在Pro/E中基于點云數(shù)據(jù)建立CAD模型的幾種方法[J];工具技術;2005年10期
9 蔡莉莉;劉獻忠;;交互式電子白板中書法模擬的應用[J];經(jīng)營管理者;2010年05期
10 李曉志;李曉久;;基于部位劃分的三維人體曲面模型的構建[J];紡織學報;2013年09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譚永前;趙征鵬;普園媛;徐丹;;中國特有藝術風格的非真實感繪制研究概述[A];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第十一屆青年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俞凱;計算機書法若干關鍵技術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2 普園媛;云南重彩畫藝術風格的數(shù)字模擬及合成技術研究[D];云南大學;2010年
3 高磊;壓縮感知理論在寬帶成像雷達Chirp回波處理中的應用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4 葉釩;基于信號稀疏表示的ISAR目標特性增強技術[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5 何艷敏;稀疏表示在圖像壓縮和去噪中的應用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6 張錫哲;距離比值迭代分形及復迭代函數(shù)系統(tǒng)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7 王向紅;多波束條帶測深系統(tǒng)數(shù)據(jù)后置處理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5年
8 王成;雷達信號層融合成像技術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6年
9 王黨衛(wèi);超寬帶雷達目標電磁特征抽取與識別方法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6年
10 張俊松;書法碑帖圖像去噪、輪廓擬合及紋理建模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瑩;草書及行書“飛白”效果的仿真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張焱;虛擬毛筆模型輸入的立體視覺獲取方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0年
3 李博;虛擬毛筆模型的虛擬墨跡與真實墨跡的比對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0年
4 張振庭;計算機書法創(chuàng)作模擬與渲染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5 田永紅;基于非真實感的場景繪制技術的研究與實現(xiàn)[D];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6 雷福寶;基于線陣CCD的玉米播種均勻性在線檢測技術研究[D];河北農業(yè)大學;2011年
7 米紅妹;低分辨雷達目標識別的應用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8 薛環(huán)振;運用機械臂的計算機書法創(chuàng)作系統(tǒng)設計與開發(fā)[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郝雯;3D模型非真實感繪制效果若干問題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10 劉麗娟;個性化聯(lián)機手寫漢字隸書美化方法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同被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玉達 ,陳華英;數(shù)字墨水,Tablet PC的核心技術 NoteBook+?=Tablet PC[J];新電腦;2003年01期
2 劉玉達;數(shù)字墨水,一種全新的人機交互技術 筆和紙的明天[J];新電腦;2004年09期
3 宓曉峰 ,唐敏 ,林建貞 ,董金祥;基于經(jīng)驗的虛擬毛筆模型[J];計算機研究與發(fā)展;2003年08期
4 張振庭;吳江琴;俞凱;;三維虛擬環(huán)境中的書法創(chuàng)作[J];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學報;2010年06期
5 馬小虎,潘志庚,張福炎;基于筆劃描述的樣條漢字庫及其應用[J];計算機學報;1996年02期
6 王堅;;數(shù)字墨水:開啟自然計算新時代[J];計算機教育;2004年04期
7 李俊峰;戴國忠;;一種高效的數(shù)字筆跡多維數(shù)據(jù)編碼算法[J];軟件學報;2006年09期
8 孫美君;孫濟洲;王征;丁兆偉;;3D實用毛筆模型的物理仿真[J];天津大學學報;2008年03期
9 白本督;張艷寧;Kam Wong;李映;;基于中國書法的虛擬毛筆模型[J];西北工業(yè)大學學報;2008年03期
10 毛國紅;張俊松;何興恒;;虛擬毛筆模型研究綜述[J];系統(tǒng)仿真學報;2006年03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李博;虛擬毛筆模型的虛擬墨跡與真實墨跡的比對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0年
2 王曉輝;數(shù)字墨水的編碼與顯示技術[D];華南理工大學;2007年
3 譚強;漢字手寫筆跡的實時墨水仿真算法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8年
4 夏偉平;聯(lián)機手寫體漢字楷書美化方法的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溫鳳蘭;;手寫、電子和數(shù)字簽名的防偽[J];辦公自動化;2005年07期
2 夏小玲;柴望;;基于Shape Context的形狀匹配方法的改進[J];東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1期
3 劉玉達 ,陳華英;數(shù)字墨水,Tablet PC的核心技術 NoteBook+?=Tablet PC[J];新電腦;2003年01期
4 劉玉達;數(shù)字墨水,一種全新的人機交互技術 筆和紙的明天[J];新電腦;2004年09期
5 王根原,保錚,孫曉兵;基于勻加速多普勒頻率模型的ISAR成像[J];電子學報;1997年06期
6 保錚,王根原,羅琳;逆合成孔徑雷達的距離─瞬時多普勒成像方法[J];電子學報;1998年12期
7 王根原,保錚;一種基于自適應Chirplet分解的逆合成孔徑雷達成像方法[J];電子學報;1999年03期
8 李璽,顧紅,劉國歲;ISAR成像中轉角估計的新方法[J];電子學報;2000年06期
9 王守覺;仿生模式識別(拓撲模式識別)——一種模式識別新模型的理論與應用[J];電子學報;2002年10期
10 孫泓波,郭欣,顧紅,蘇衛(wèi)民,劉國歲;修正離散Chirp-Fourier變換及其在SAR運動目標檢測中的應用[J];電子學報;2003年0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金連文;手寫體漢字識別的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199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王淑俠;支持概念設計的手繪圖在線識別研究[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必慈;;新的視覺語言:唐楷之的太極系列[J];中國藝術;2008年01期
2 薛龍春;;張懷瓘的書法史學[J];東方藝術;2006年04期
3 孫成武;;陰陽對偶范疇在書法風格上的表現(xiàn)及其現(xiàn)代反思[J];文教資料;2009年14期
4 張錦偉;;文字載體對書法風格的影響——以先秦時期書法風格的演變?yōu)槔齕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5 方智娟;;書法點畫形態(tài)所體現(xiàn)的中和之美[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1年07期
6 張金波;;淺析蘇軾早期書法風格[J];青少年書法;2008年18期
7 高秀清;;宋代“書跡題跋”概論[J];藝術百家;2008年S2期
8 李建宇;;蕭嫻書法藝術研究[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12期
9 高仁貴;;當今書法界獨樹一幟的“高菲左書”[J];百姓生活;2010年09期
10 董凡;;淡泊明心志 古道照今人[J];收藏界;2011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劉紹明;;遼錢書法風格探析[A];《內蒙古金融研究》錢幣文集(第七輯)[C];2006年
2 邵磊;;《瘞鶴銘》的時代與書人考證[A];“六朝歷史文化與鎮(zhèn)江地域發(fā)展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3 陸玉麒;;書法藝術與區(qū)域旅游資源開發(fā)[A];旅游開發(fā)與旅游地理[C];1989年
4 王其祎;;《林則徐臨皇甫誕碑》孤拓本研讀[A];林則徐在陜西座談會論文選[C];2005年
5 葉子彤;;論聯(lián)墨藝術的時代精神[A];聯(lián)墨藝術與時代——全國第三屆聯(lián)墨名家邀請展暨第二屆全國對聯(lián)論壇論文集[C];2011年
6 侯釗斌;馮新顏;;清錢版別之我見[A];《內蒙古金融研究》錢幣文集(第八輯)[C];2006年
7 竇世強;;介紹一品前所未見的“半兩”[A];《內蒙古金融研究》錢幣文集(第四輯)[C];200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蔡樹農;[N];美術報;2008年
2 吳奎;[N];中國礦業(yè)報;2003年
3 中國美術學院博士、副教授 高天民;[N];美術報;2006年
4 劉恒;[N];中國藝術報;2007年
5 孫銘擇;[N];消費日報;2008年
6 本報記者 代剛;[N];中國婦女報;2006年
7 何學森;[N];中國文物報;2007年
8 王永林;[N];文匯報;2007年
9 閔長宏;[N];齊齊哈爾日報;2007年
10 溫存;[N];美術報;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顧濤;墓志書法研究[D];中國美術學院;2008年
2 趙偉平;身心與書法審美關系之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3 魯偉明;書法資源的有效管理和新型服務模式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4 方波;宋元明時期的“崇王(羲之)”觀念研究[D];中國美術學院;2008年
5 蔡夢霞;元代篆、隸書法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08年
6 章夏芬;中國數(shù)字書法檢索與作品真?zhèn)舞b別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7 房振三;楚竹書周易彩色符號研究[D];安徽大學;2006年
8 姚宇亮;“魏晉古法”源流析論[D];浙江大學;2007年
9 王守民;明鄭—日本殖民統(tǒng)治時期臺灣地區(qū)碑派書法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2年
10 尋鵬;章草書形體演變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丹穎;清代書法風格嬗變中的“追認”與“賦予”[D];江西師范大學;2004年
2 楊慶興;楷盡其妙 四體同輝[D];河南大學;2007年
3 易長松;何紹基書法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4 熊雪梅;傅山書風轉變之美學探微[D];廣西師范大學;2013年
5 江雪;蔡京書法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6 張靖;鄭板橋書法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7 段彪;論書法中墨韻表現(xiàn)的歷史演進與風格流變[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8 王珂;王文治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9 曹軍;白蕉書法管窺[D];南京藝術學院;2008年
10 張濤;楊守敬《激素飛清閣評碑記》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本文關鍵詞:應用于書法風格模擬的手寫漢字美化方法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10225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wenyilunwen/shufayishu/210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