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巴揚詮釋海頓《D大調奏鳴曲》
發(fā)布時間:2020-04-14 01:35
【摘要】:本文以弗朗茨·約瑟夫·海頓(Franz Joseph Haydn)的《D大調奏鳴曲》XVI.37為研究對象,并且通過作品的背景、曲式結構、演奏技巧等方面的探究,目的旨在分析巴揚在此作品中的音樂創(chuàng)新表現(xiàn)。筆者通過搜集大量海頓奏鳴曲的相關文獻資料,以及結合音樂史方面的理論成果,為課題的研究打下堅實的理論支撐。筆者將用三個章節(jié)具體闡述海頓《D大調奏鳴曲》,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闡述古典主義時期海頓奏鳴曲的創(chuàng)作風格,分析詳細的作品背景和曲式結構,以及深入探究此作品在裝飾音、力度、速度方面的演奏技巧,通過時代、海頓本人以及作品演奏的理論探究,加之筆者自身的實踐經驗,最終將深刻分析如何用巴揚詮釋這首典型的古典主義奏鳴曲的傳世之作。筆者擬通過上述論述,將這首鋼琴作品——海頓《D大調奏鳴曲》在巴揚演奏中的音樂審美清晰的傳達,并且引起新的思考,演奏者在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時如何在準確把握原創(chuàng)作者的審美標準的前提下,進行創(chuàng)新音樂表現(xiàn)。
【學位授予單位】:云南藝術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J624.1
本文編號:2626703
【學位授予單位】:云南藝術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J624.1
【參考文獻】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李雨潔;比較巴洛克與古典主義時期奏鳴曲的發(fā)展和變化[D];中國音樂學院;2017年
2 王賀;海頓《降E大調奏鳴曲》(Hob.XVI/52)的創(chuàng)作與演繹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15年
3 郗笑笑;談海頓晚期鋼琴奏鳴曲及其創(chuàng)作特征[D];遼寧師范大學;2014年
4 趙璇;論維也納古典樂派鋼琴奏鳴曲織體的傳承與發(fā)展[D];上海師范大學;2012年
5 邢楠楠;海頓《D大調鋼琴奏鳴曲》(Op.37)創(chuàng)作特征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嚴琦;海頓早期鋼琴奏鳴曲的風格特征及演奏分析[D];西安音樂學院;2011年
7 萬維佳;解析海頓晚期五首鋼琴奏鳴曲[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8 郭雪;從《降E大調奏鳴曲》(Hob.XVI/52)看海頓晚期鋼琴奏鳴曲的演奏風格[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9 王梅;海頓早期鋼琴奏鳴曲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626703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wenyilunwen/yinlelunwen/262670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