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本土版與國際版的用戶及其行為對比研究 ——基于中美用戶的調(diào)查
發(fā)布時間:2025-05-27 00:30
作為一款以“短頻快”的網(wǎng)絡生態(tài)形式為特征的音樂、社交類短視頻APP,抖音垂直到用戶群體,以記錄美好生活為主張,吸引了大批粉絲和用戶。抖音APP不僅在中國市場占據(jù)半壁江山,而且成為第一批出海成功的短視頻APP。2017年1月10日,抖音與美國當?shù)氐腗usical.ly APP合并之后命名為Tiktok,正式出海。抖音海外市場以美國市場表現(xiàn)最為典型,在美國APP store上架后便躍居排行榜第一名。抖音在與當?shù)匾魳奉惗桃曨l融合的過程中,取長補短,占據(jù)了一定的市場地位,并吸取了大量用戶。但與此同時因為文化地域,用戶群體、使用行為態(tài)度以及動機不同,也衍生了很多潛在的問題。例如:短視頻APP因用戶群體多元化,有很多用戶為了吸粉吸睛,以自我炒作的方式上傳低俗內(nèi)容,平臺監(jiān)管困難,影響品牌形象。另外,因為美國市場的本土短視頻APP發(fā)展較早且已經(jīng)非常成熟,對于新進入該市場的抖音短視頻APP而言,在占據(jù)市場的過程中存在用戶粘性不高,用戶滿意度較低、未成年人觀看政策以及內(nèi)容相對不夠完善等問題。因此,有必要通過深入分析中美用戶群體結構,行為差異、動機差異等,為抖音國際版在美國當?shù)厝〉昧夹砸约翱沙掷m(xù)發(fā)展提供有益的...
【文章頁數(shù)】:9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言
第一節(jié) 研究背景及意義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義
第二節(jié) 研究方法及創(chuàng)新點
一、研究方法
二、創(chuàng)新點
第三節(jié) 研究內(nèi)容及框架
一、研究內(nèi)容
二、研究框架
第二章 文獻綜述
第三章 問卷設計與樣本抽取
第一節(jié) 問卷設計
第二節(jié) 樣本抽取
第四章 中美用戶的群體畫像與使用行為分析
第一節(jié) 中美用戶的群體畫像
一、中國用戶的群體畫像
二、美國用戶的群體畫像
第二節(jié) 中美用戶的使用行為分析
一、中美用戶的使用頻率與強度
二、中美用戶的使用時空場景
三、中美用戶的使用偏好
第五章 中美用戶的使用動機與滿意度分析
第一節(jié) 使用動機分析
第二節(jié) 滿意度分析
一、中國用戶的滿意度分析
二、美國用戶的滿意度分析
第六章 中美用戶差異及其啟示
第一節(jié) 中美用戶差異
一、中美用戶畫像差異
二、中美用戶使用動機與滿意度差異
三、中美用戶使用行為差異
四、中美用戶對中國文化傳播的態(tài)度差異化分析
第二節(jié) 啟示
一、完善平臺功能和內(nèi)容體系,提高用戶滿意度
二、加強本品平臺競爭力,優(yōu)化品牌傳播途徑
三、重視文化差異性,探究文化互通性
四、細分群體屬性,精準吸引目標用戶
第三節(jié) 研究不足與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1
附錄2
致謝
個人簡歷
本文編號:4047224
【文章頁數(shù)】:9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言
第一節(jié) 研究背景及意義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義
第二節(jié) 研究方法及創(chuàng)新點
一、研究方法
二、創(chuàng)新點
第三節(jié) 研究內(nèi)容及框架
一、研究內(nèi)容
二、研究框架
第二章 文獻綜述
第三章 問卷設計與樣本抽取
第一節(jié) 問卷設計
第二節(jié) 樣本抽取
第四章 中美用戶的群體畫像與使用行為分析
第一節(jié) 中美用戶的群體畫像
一、中國用戶的群體畫像
二、美國用戶的群體畫像
第二節(jié) 中美用戶的使用行為分析
一、中美用戶的使用頻率與強度
二、中美用戶的使用時空場景
三、中美用戶的使用偏好
第五章 中美用戶的使用動機與滿意度分析
第一節(jié) 使用動機分析
第二節(jié) 滿意度分析
一、中國用戶的滿意度分析
二、美國用戶的滿意度分析
第六章 中美用戶差異及其啟示
第一節(jié) 中美用戶差異
一、中美用戶畫像差異
二、中美用戶使用動機與滿意度差異
三、中美用戶使用行為差異
四、中美用戶對中國文化傳播的態(tài)度差異化分析
第二節(jié) 啟示
一、完善平臺功能和內(nèi)容體系,提高用戶滿意度
二、加強本品平臺競爭力,優(yōu)化品牌傳播途徑
三、重視文化差異性,探究文化互通性
四、細分群體屬性,精準吸引目標用戶
第三節(jié) 研究不足與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1
附錄2
致謝
個人簡歷
本文編號:4047224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xinwenchuanbolunwen/4047224.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