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療法在先天性心臟病患兒中的應用效果
發(fā)布時間:2025-02-09 16:47
目的探討閱讀療法在先天性心臟病患兒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先天性心臟病患兒9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5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口頭宣教與疾病護理干預,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應用"住院患兒閱讀療法讀本"進行閱讀療法干預,比較兩組患兒圍術期的心率水平、手術配合情況、術后焦慮狀態(tài)、術后疼痛狀態(tài)。結果兩組患兒夜間睡眠時與麻醉后心率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離開病房時、麻醉誘導時心率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麻醉誘導抗拒評分、蘇醒期躁動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1~8 d焦慮狀態(tài)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兒術后1、7、8 d疼痛行為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2~6 d疼痛行為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閱讀療法可有效降低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圍術期的焦慮狀態(tài),加強患兒圍術期的配合程度,減輕患兒術后疼痛程度。
【文章頁數(shù)】:4 頁
【文章目錄】: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1.2 診斷標準
1.3 納入標準
1.4 排除標準
1.5 方法
1.5.1 對照組
1.5.2 觀察組
1.5.2.1 干預小組
1.5.2.2 干預工具
1.5.2.3 干預方法
1.6 觀察指標
1.6.1 心率水平
1.6.2 麻醉誘導時的抗拒與蘇醒期躁動評分
1.6.3 焦慮狀態(tài)
1.6.4 疼痛行為
1.7 統(tǒng)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不同時間點心率水平比較 見表1。
2.2 兩組患兒麻醉誘導時的抗拒以及蘇醒期躁動評分比較
2.3 兩組患兒焦慮狀態(tài)評分比較
2.4 兩組患兒術后疼痛行為評分比較
3 討論
本文編號:4032555
【文章頁數(shù)】:4 頁
【文章目錄】: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1.2 診斷標準
1.3 納入標準
1.4 排除標準
1.5 方法
1.5.1 對照組
1.5.2 觀察組
1.5.2.1 干預小組
1.5.2.2 干預工具
1.5.2.3 干預方法
1.6 觀察指標
1.6.1 心率水平
1.6.2 麻醉誘導時的抗拒與蘇醒期躁動評分
1.6.3 焦慮狀態(tài)
1.6.4 疼痛行為
1.7 統(tǒng)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不同時間點心率水平比較 見表1。
2.2 兩組患兒麻醉誘導時的抗拒以及蘇醒期躁動評分比較
2.3 兩組患兒焦慮狀態(tài)評分比較
2.4 兩組患兒術后疼痛行為評分比較
3 討論
本文編號:4032555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403255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