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師課堂教學同行評價的研究
【圖文】:
表 3.2 您對學校開展教師課堂教學同行評價目的的認識 頻數(shù) 百分比 有中的優(yōu)勢和不足 51 17.9% 1的教師 17 5.9% 5與獎勵 135 47.5% 4教學方法 32 11.2% 1共同進步 49 17.5% 1
22 3.2 您認為教師課堂教學同行評價對教師群體發(fā)展的幫表可以看出,傳統(tǒng)的獎懲性評價觀念仍在教師隊伍中普性認識存在不足,17.9%的被調(diào)查者認為評價旨在幫助教,并指出教師可能存在的不足之處;5.9%的被調(diào)查者認員;47.5%認為是為了支持學校對教師的課堂教學表現(xiàn)進
【學位授予單位】:閩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G632.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爽;;學校學習共同體的意蘊與創(chuàng)建[J];中國教育學刊;2011年07期
2 劉凱;;構建“專業(yè)學習共同體”,促進體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J];教育探索;2010年11期
3 袁維新;;教師學習共同體的自組織特征與形成機制[J];教育科學;2010年05期
4 楊清;;教師同行評價的文化分析[J];江西教育科研;2007年04期
5 李莉;教研組制度與教師同伴指導制度之比較研究[J];當代教育科學;2004年12期
6 王成全;試論發(fā)展性教師評價的理念、過程和主要方法[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2003年03期
7 王斌華;一種有效的教師評價模式——校長—同事評價法簡介[J];當代教育科學;2003年10期
8 陳海芹;學習型組織理論在教師管理中的應用[J];蘇州鐵道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9 劉堯;發(fā)展性教師評價的理論與模式[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年12期
10 吳振利;中小學教師評價權的個案調(diào)查與探討[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1年05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崔友興;中小學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動力生成機制研究[D];西南大學;2013年
2 蔡靜;合作學習小組的建設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3 徐愛弟;新課程高中教師課堂教學評價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王琳;復合性教師評價策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司學娟;美國“同行幫助和評價項目”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6 商殷;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評價策略的實踐探索[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7 孔令桐;新課程改革理念下的教師評價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8 何孔潮;中學教師課堂教學行為評價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9 申衛(wèi);初中教師教學互評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6年
10 許秀娟;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學實施發(fā)展性教師評價的調(diào)查研究[D];西南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546241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zhongdengjiaoyulunwen/2546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