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社會背景下城市居民安全感提升研究
本文選題:風險社會 + 居民安全感。 參考:《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3年05期
【摘要】:風險社會,居民安全感不僅是衡量一個社會小到社會治安、大到國家公共安全的"晴雨表",而且也是體現居民健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等生活質量要素的重要指標,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因素。因此,改善民生,關注居民的安全感,從風險社會學的視角分析影響居民安全感的因素,多維度思考提升城市居民安全感路徑,最終達到提高城市居民安全感目的。
[Abstract]:The risk society and the residents ' sense of security is not only a barometer of social security and public security , but also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the quality factors such as the health of the population and the safety of the people ' s lives and property . Therefore ,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safety of the residents are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isk sociology , an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afety of the residents are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isk sociology .
【作者單位】: 鄭州師范學院;
【基金】:2013年度河南省科技廳軟科學項目“中原經濟區(qū)建設中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的實踐與經驗研究”(132400410001)階段性研究成果 2011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富民工程與新疆民生改善調查研究”(11CMZ007)階段性研究成果
【分類號】:D631.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喬曉征;朱力;;謠言在群體性突發(fā)事件中的發(fā)生機制[J];江蘇警官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2 李屏南;葉宏;;構建促進社會和諧的社會管理機制[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7年02期
3 童星;張海波;;群體性突發(fā)事件及其治理——社會風險與公共危機綜合分析框架下的再考量[J];學術界;2008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呂欣;;經濟型群體性事件的處置[J];遼寧科技大學學報;2011年06期
2 白維軍;;風險社會與公共危機視閾中的農民利益訴求機制解讀——以云南省“孟連事件”為案例[J];長白學刊;2009年02期
3 賀團衛(wèi);;群體性事件的成因分析及對策[J];長春大學學報;2009年09期
4 印海廷;;善治視閾下群體性事件的治理機制構建研究[J];成都行政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5 楊靜;;社會轉型和制度變遷下的地方政府行為與社會風險分析[J];出國與就業(yè)(就業(yè)版);2011年06期
6 郝繼明;;治理群體性事件的關鍵著力點[J];重慶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7 祁毓;;公共風險、公共危機與財稅政策:一個研究述評[J];財經政法資訊;2011年01期
8 黃旦;錢進;;控制與管理:從“抗災動員”、“議程設置”到“危機傳播”——對我國傳媒突發(fā)性事件報道歷史的簡略考察[J];當代傳播;2010年06期
9 方X;姜慶志;楊毅;;政府公共危機治理中的學習與組織結構變革研究——以復雜適應性為線索[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10 劉曉亮;;試析“無組織的有組織化”現象及其社會風險[J];湖北社會科學;2008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朱力;曹振飛;;結構箱中的情緒共振——治安型群體性事件的發(fā)生機制[A];2010年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危機預警預控管理系統研究”論壇論文集[C];2010年
2 康蘭平;;網絡群體性事件的成因及應對:以廈門PX事件為例[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1年年會暨“加強行政管理研究,推動政府體制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3 鄧志偉;陳健;;預防性行政訴訟對行政侵權的遏制及其可能——從理念到制度的抉擇[A];全國法院系統第二十二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1年
4 孫元明;;國內群體性事件研究現狀、發(fā)展及其治理的實現途徑[A];第19屆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社會管理機制研究論文集[C];2009年
5 劉怡君;顧基發(fā);牛文元;;社會輿論形成的內在機理探究[A];和諧發(fā)展與系統工程——中國系統工程學會第十五屆年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明生;公共服務背景下城市社會體育組織發(fā)展模式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2 于景輝;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國社會管理機制創(chuàng)新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3 劉超;群體性事件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4 陳位志;執(zhí)政黨領導干部駕馭社會建設能力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9年
5 劉曉亮;當前中國公共危機常態(tài)化管理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6 劉拓;公共危機偽信息復雜性管理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9年
7 哈斯其其格;中國轉型期農村社會風險管理機制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9年
8 羅成琳;突發(fā)群體事件演化及其應對預案構建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9年
9 張建榮;公共危機挑戰(zhàn)下的中國公民責任及其教育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10 常銳;群體性事件的網絡輿情及其治理模式與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翼;大都市政府公共危機治理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李永祥;莊河市群體性事件的化解機制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3 張聰;群體性事件中的政府信息公開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4 張勝強;我國高校突發(fā)公共事件管理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5 蔡永波;群體性事件政府治理路徑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6 楊靜;中國模式下的地方政府“政績”導向行為及其風險[D];南京大學;2011年
7 周斌;公共決策中公民知情權保障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8 王魯燕;政府應急管理中的國際合作與交流[D];新疆大學;2011年
9 劉文博;網絡群體事件的影響和應對策略初探[D];中南大學;2010年
10 黎奇;城管執(zhí)法引發(fā)的群體性事件及其對策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宋林飛;中國社會風險預警系統的設計與運行[J];東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1期
2 張成;;群體性突發(fā)事件初期處置行動邏輯和邏輯預設重構[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3 羅玉達;論社會轉型期的主要社會問題與社會控制機制的運用[J];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03期
4 薛瀾;張楊;;構建和諧社會機制治理群體性事件[J];江蘇社會科學;2006年04期
5 馮秋婷;改革和完善領導決策機制[J];理論探討;2003年04期
6 張海波;;社會風險研究的范式[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7 李強;“丁字型”社會結構與“結構緊張”[J];社會學研究;2005年02期
8 馬洪申;完善社會監(jiān)督機制的思考[J];商丘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9 許宗衡;建立健全領導集體議事和決策機制——論民主集中制原則的程序保障[J];特區(qū)理論與實踐;2002年07期
10 張梅花;建立社會制約機制 推進反腐敗斗爭[J];學習論壇;2002年10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梅;;風險社會中安全需求的變化及其對公安工作的影響[J];北京人民警察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2 馬永清;曲凱音;;風險社會背景下的公共安全與應急機制構建[J];理論與現代化;2008年04期
3 任騰飛;;風險社會的安全需求及對公安工作的影響[J];吉林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6期
4 賀團衛(wèi);;群體性事件的成因分析及對策[J];長春大學學報;2009年09期
5 王海仁;;風險社會中大型活動安保工作運作實踐——以第六屆世界合唱比賽安保工作為例[J];公安學刊(浙江警察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6 祝天智;;論風險社會的挑戰(zhàn)與農村公共安全管理的創(chuàng)新[J];湖北社會科學;2011年02期
7 任翔;;現代性挑戰(zhàn)與犯罪的文化思考[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8 張萍;;從安全到風險:當代安全研究的趨勢與問題[J];思想戰(zhàn)線;2009年06期
9 樓曉英;;公共安全補償機制中政府的困境及風險社會化選擇[J];中國財政;2011年07期
10 李雪冰;;風險社會環(huán)境中的犯罪防控研究[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章友德;;風險社會時代的公共安全與科學發(fā)展——對改革開放30年的公共安全問題的思考[A];第19屆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社會管理機制研究論文集[C];2009年
2 劉為民;;公安文化與風險社會[A];第六期中國現代化研究論壇論文集[C];2008年
3 張明;邵守臻;;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癥結分析與制度創(chuàng)新[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0年會暨“政府管理創(chuàng)新”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4 祝天智;;論風險社會的挑戰(zhàn)與農村公共安全管理的創(chuàng)新[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0年會暨“政府管理創(chuàng)新”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5 李濟春;;淺談當前農村社會分化原因及治安管理對策[A];江西省宜春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和諧”征文活動論文集[C];2011年
6 劉為民;;網“客”傳播和公安“輿情”[A];現代化的機遇與挑戰(zhàn)——第八期中國現代化研究論壇論文集[C];2010年
7 吳興民;;傳媒、民眾與公共安全意識——大型活動保衛(wèi)中民眾的公共安全意識和傳媒的責任[A];中國社會學會2010年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社會管理機制研究”論壇論文集[C];2010年
8 張超;佟瑞鵬;;大型活動暴力騷亂發(fā)生模型及風險管理研究[A];中國職業(yè)安全健康協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許冰洲 通訊員 沈曉蕓 鄭鋮;政府民生實事工程提高居民安全感[N];嘉興日報;2011年
2 本報記者 戈曉芳 見習記者 連漪 王蕾;社區(qū)“電子眼” 期待更完善[N];洛陽日報;2009年
3 記者 袁糧鋼邋戴曉蓉;羅湖社區(qū)治理新招迭出[N];深圳特區(qū)報;2007年
4 李松戰(zhàn)邋通訊員 馬少龍;堅持警力下沉提高農村居民安全感[N];洛陽日報;2008年
5 謝文成邋秦嶺 陳寧;搬出去的老住戶又搬回來了[N];法治快報;2008年
6 記者 楊秀娟;群眾安全感明顯增強[N];嘉興日報;2006年
7 記者 吳金星 李長凱;本市加強基層平安建設取得實效[N];天津政法報;2007年
8 張建新;九成群眾認為有社會安全感[N];河南日報;2007年
9 特約通訊員 崔松良;垣曲城鄉(xiāng)居民安全感日益增強[N];運城日報;2007年
10 趙榮君 通訊員 吳金星 李長凱;九成以上居民對社會治安滿意[N];天津日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張百杰;轉型期中國群體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2 孫靜;群體性事件的情感社會學分析[D];華東理工大學;2013年
3 向良云;非常規(guī)群體性突發(fā)事件演化機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汪海彬;城市居民安全感問卷的編制及應用[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2 高星;安全社區(qū)評審工具完善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0年
3 杜明星;我國公安應急處置機制現狀及其對策研究[D];河海大學;2007年
4 劉基政;轉型期我國警察心理干預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5 宮娜;風險社會語境下社會安全與社會發(fā)展的哲學思考[D];大慶石油學院;2010年
6 張慧珍;非執(zhí)法性警務社會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1年
7 唐飛;大學生對介入群體性事件的選擇取向研究[D];長春工業(yè)大學;2010年
8 韓錕;烏魯木齊市國道社區(qū)治安創(chuàng)新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9 呂程;南開區(qū)社區(qū)中心警務室工作模式探索研究[D];天津大學;2012年
10 韓卓;宗教群體性事件的研究[D];齊齊哈爾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807057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falvlunwen/fanzuizhian/1807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