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調解主導型司法政策的檢討與轉型
本文關鍵詞: 中國 調解主導型 司法政策 出處:《河南社會科學》2013年1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當代中國踐行的是一種調解主導型的民事司法政策。值得檢討的是,法院調解率的高低與案件辦理質量、與社會和諧度之間并不呈正比的關系,過度追求高調解率在正當性和合法性上都有疑問。新《民事訴訟法》實施后,我們應秉持調解社會化的基本理念,根據強化社會調解、弱化法院調解、加強檢察監(jiān)督的思路轉型司法調解政策。
[Abstract]:It is worth reviewing that the court mediation rate is not proportional to the quality of case handling and the degree of social harmony.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Civil procedure Law, we should uphold the basic concept of socialization of mediation, strengthen social mediation, weaken court mediation, The train of thought of strengthening procuratorial supervision transforms the policy of judicial mediation.
【作者單位】: 山東師范大學;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項目(11YJC820113)
【分類號】:D92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張衛(wèi)平;;訴訟調解:時下勢態(tài)的分析與思考[J];法學;2007年05期
2 王德新;;民事訴訟行為的無效及確認程序——以法院的訴訟行為無效為中心[J];河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3 張嘉軍;;民事訴訟調解結案率實證研究[J];法學研究;2012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亞明;;房產新政案件裁判新探[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年04期
2 閆超;;公共政策執(zhí)行偏差問題的執(zhí)行主體因素研究[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年01期
3 賀譯葶;;決策、執(zhí)行、監(jiān)察:效能政府建設的三步曲[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4 梁賢艷;吳淑嫻;;地方政府在農村人力資本投資中的作用分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7年30期
5 劉劍;劉敏;;退耕還林政策評估農戶導向模式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年23期
6 張金芬;關于我國思想庫的建設[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7 薛文熹;論中國共產黨在公共政策執(zhí)行過程中的作用[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8 李道昌;城市醫(yī)療體制改革走向分析與對策思考[J];安徽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9 李月;陳兆旺;;公共政策供求問題分析及對策[J];遼寧科技大學學報;2009年04期
10 郭慧;淺論我國農村富余勞動力的轉移[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陳永生;大陸法系的刑事訴訟行為理論——兼論對我國的借鑒價值[J];比較法研究;2001年04期
2 司曉森;;河南法院調解年活動綜述[J];河南社會科學;2010年01期
3 翁曉斌;論法院調解制度改革[J];現(xiàn)代法學;2000年05期
4 陳瑞華;大陸法中的訴訟行為無效制度——三個法律文本的考察[J];政法論壇;2003年05期
5 王亞新;論民事、經濟審判方式的改革[J];中國社會科學;1994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冉艷波;試論我國刑事審判模式的改革[J];涪陵師范學院學報;2000年03期
2 夏錦文,張華;當代中國司法運作現(xiàn)狀的實證考察及理性思考[J];南京社會科學;2000年05期
3 伏嵩;中國確立沉默權制度的法理學思考[J];江蘇警官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4 宋斌;;淺論我國設立行政法院的必要性——以法國行政法院制度為視角[J];法制與經濟(中旬刊);2010年08期
5 羅昶,高其才;近代中國的司法改革思想[J];現(xiàn)代法學;1999年06期
6 吳小英;關于我國民事立案制度的思考[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4期
7 胡旭晟,夏新華;中國調解傳統(tǒng)研究──一種文化的透視[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0年04期
8 念富強;論司法改革的主體模式[J];社科縱橫;2003年01期
9 劉曉巧,潘玉臣;論中國區(qū)際刑事司法協(xié)助的構架[J];政法論壇;1999年04期
10 孫耀霖;我國司法解釋的功能和意義[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0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祖鵬;刑事簡易程序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劉俊世;論我國監(jiān)禁刑執(zhí)行的法律監(jiān)督[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2 景琦;轉型期中國行政聽證制度多視角研究[D];西北大學;2005年
3 閻曉蓉;中英社區(qū)矯正理念與實務比較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4 焦國強;論我國勞動教養(yǎng)制度的進一步完善[D];鄭州大學;2007年
5 方坤;證券欺詐侵權受害人司法救濟機制研究[D];河南大學;2009年
6 趙彥偉;中國與南非扣船制度比較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8年
7 寧靜;司法政策的法理思考[D];廣西師范大學;2008年
8 王獻榮;鄉(xiāng)村調解中的情理法及其適用[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9 潘鳳飛;法院調解率:“U”型回歸態(tài)勢下的探析[D];河北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501435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501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