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盈余強制分配的司法介入
發(fā)布時間:2020-11-14 06:42
公司股東的權利包含多種形式,盈余分配權是其中的重要權利之一。股東對公司進行投資的主要目的即是獲取收益,由此可見盈余分配權的實現(xiàn)與股東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在公司內(nèi)部治理中,控股股東利用其股權份額的絕對優(yōu)勢,在股東會決議中控制資本多數(shù)決,從而達到不分配或者少分配利潤的目的。這種行為使得中小股東的合法利益嚴重受損。國內(nèi)關于公司盈余分配的理論和實務界觀點不相統(tǒng)一,絕大多數(shù)觀點認為公司盈余分配屬于公司內(nèi)部事務,適用商業(yè)判斷規(guī)則,公權力進行干預要十分謹慎。國內(nèi)現(xiàn)行的公司法及其相關法律法規(guī)對中小股東權益保護提供了多種手段,但這些手段偏向于間接保護的形式,保護的力度明顯不足。2017年8月,最高院發(fā)布《公司法(司法解釋四)》。條文中其對有限公司盈余分配請求權之訴做了補充規(guī)定,明確了在一定條件下,有限責任公司股東未提交盈余分配的股東會決議的,也可以提起請求分配盈余之訴。這些條文的制定和通過反映了立法部門對中小股東利益的關注和保護,但是其在適用的基本原則、舉證責任、盈余分配數(shù)額標準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和空白。本文旨在通過對盈余分配請求權的理論和司法實踐的梳理和分析,針對司法介入公司盈余分配中存在的問題和空白提出改進和完善的建議。司法介入公司盈余分配糾紛,究竟是應堅持公司自治原則優(yōu)先,還是應堅持公司自治兼顧公平正義的原則?大量的司法實踐顯示公司盈余分配之訴的舉證責任的分配并不合理。由于信息的不對稱,“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會使得原告在訴訟中承擔過多的舉證責任,不利于訴訟公平公正的開展,對最后的裁判結果也有很大的影響。是否需要對原被告的舉證進行更加合理的分配?若在公司盈余分配之訴中原告中小股東勝訴,法院在裁判時是否要明確具體盈余分配的數(shù)額。如果是由法院決定盈余分配的數(shù)額,則該數(shù)額應依照怎樣的標準確定?本文主要分三個部分對上述這些問題進行論述:第一部分主要分析盈余分配請求權的理論基礎。首先,通過對典型案例的梳理和分析,發(fā)現(xiàn)盈余分配請求權的提起尚需被證成,進而從兩個角度展開探討抽象盈余分配之訴的必要性。其次,提出在公司盈余分配的司法實踐中應改變只以公司自治為首位的原則,遵循公司自治兼顧公平正義的基本原則。第二部分主要闡述了盈余分配之訴的實質要求。通過案例引出因實體條件不具備,導致中小股東訴請公司盈余分配失敗所暴露的問題,進而分析了提起盈余分配之訴所應具備的實質要求。第三部分主要論述了盈余分配之訴的程序要求。首先,由司法案例引出強制盈余分配之訴的原被告適格的問題,進而分析了原告適格需具備的主體身份,及公司控股股東和董事以怎樣的身份參與訴訟。其次,通過案例引出抽象盈余分配之訴在舉證責任的分配和盈余分配數(shù)額的確定上存在的問題,進而探討了解決問題的制度設計方法。
【學位單位】:華東政法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D922.291.91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導言
一、問題的提出
二、研究價值及意義
三、文獻綜述
四、主要研究方法
五、論文結構
六、論文主要創(chuàng)新及不足
第一章 司法介入盈余分配的理論基礎
第一節(jié) 盈余分配請求權的可訴性
一、案例及其引出的問題
二、抽象盈余分配請求權的必要性分析
第二節(jié) 司法介入公司盈余分配的基本原則
一、案例及其引出的問題
二、司法介入的基本原則:公司自治兼顧公平正義
第二章 盈余分配之訴的實質要求
第一節(jié) 案例及其引出的問題
一、案例介紹
二、案例所引出的問題
第二節(jié) 司法介入盈余分配的實質要求
一、要求一:公司存在可分配盈余
二、要求二:惡意長期不分配盈余或象征性分配盈余
三、股東濫用權利導致公司不分配盈余的表現(xiàn)
第三章 盈余分配之訴的程序要求
第一節(jié) 盈余分配之訴的主體要求
一、案例及其引出的問題
二、主體要求:原被告適格
第二節(jié) 盈余分配之訴的舉證要求
一、案例及其引出的問題
二、舉證要求:舉證責任及盈余分配數(shù)額的確定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2883201
【學位單位】:華東政法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D922.291.91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導言
一、問題的提出
二、研究價值及意義
三、文獻綜述
四、主要研究方法
五、論文結構
六、論文主要創(chuàng)新及不足
第一章 司法介入盈余分配的理論基礎
第一節(jié) 盈余分配請求權的可訴性
一、案例及其引出的問題
二、抽象盈余分配請求權的必要性分析
第二節(jié) 司法介入公司盈余分配的基本原則
一、案例及其引出的問題
二、司法介入的基本原則:公司自治兼顧公平正義
第二章 盈余分配之訴的實質要求
第一節(jié) 案例及其引出的問題
一、案例介紹
二、案例所引出的問題
第二節(jié) 司法介入盈余分配的實質要求
一、要求一:公司存在可分配盈余
二、要求二:惡意長期不分配盈余或象征性分配盈余
三、股東濫用權利導致公司不分配盈余的表現(xiàn)
第三章 盈余分配之訴的程序要求
第一節(jié) 盈余分配之訴的主體要求
一、案例及其引出的問題
二、主體要求:原被告適格
第二節(jié) 盈余分配之訴的舉證要求
一、案例及其引出的問題
二、舉證要求:舉證責任及盈余分配數(shù)額的確定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梁上上;;論股東強制盈余分配請求權——兼評“河南思維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與胡克盈余分配糾紛案”[J];現(xiàn)代法學;2015年02期
2 蔣大興;;“好公司”為什么要判決解散——最高人民法院指導案例8號評析[J];北大法律評論;2014年01期
3 常健;張強;;商業(yè)判斷規(guī)則:發(fā)展趨勢、適用限制及完善——以有限責任公司股利分配為視角[J];法商研究;2013年03期
4 李丹;;有限責任公司小股東分紅權的保護[J];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2年04期
5 楊署東;;合理期待原則下的美國股東權益救濟制度及其啟示[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2年02期
6 張學文;;英美法中的股東合理期待原則[J];比較法研究;2011年04期
7 汪青松;趙萬一;;股份公司內(nèi)部權力配置的結構性變革——以股東“同質化”假定到“異質化”現(xiàn)實的演進為視角[J];現(xiàn)代法學;2011年03期
8 李建偉;茅院生;;有限公司強制分配股利之訴的法理基礎[J];當代法學;2010年02期
9 龍翼飛;楊建文;;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的訴訟地位[J];法學家;2009年04期
10 李建偉;吳冬;;論有限公司強制分配股利之訴[J];法律適用;2008年08期
本文編號:2883201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falvlunwen/jingjifalunwen/2883201.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