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yè)年齡段智力障礙人士體育課程教學設計與實踐
發(fā)布時間:2024-05-23 02:27
隨著我國殘疾人法律法規(guī)和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完善,殘疾人就業(yè)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職前的康復對于殘疾人就業(yè)至關重要,特別是智力殘疾者。體育康復不僅能增強各器官、各系統(tǒng)的生理功能,同時還能根據他們從事的工種對他們進行針對性的康復訓練,提高康復效率,增加就業(yè)機會。然而我國殘疾人體育康復促進就業(yè)的轉銜機制尚未形成,國內的研究起步較晚,體育康復相關的教材、教學內容、器械、師資力量等方面尚未形成,體育康復與實際需求相差巨大,迫切需要科學的理論指導,實現體育康復促進智力障礙就業(yè)服務可持續(xù)發(fā)展。 本研究旨在嘗試設計智力障礙人士體育康復課程教學設計的研究。綜合運用文獻資料調研法、行動研究法、邏輯分析法和數理統(tǒng)計法等,以就業(yè)年齡段智力障礙人士體育課程教學設計為切入點。在分析相關文獻的基礎上,以福建省啟能研究指導中心為個案,深入剖析體育康復所存在的問題,并根據WSR系統(tǒng)論,從物理、事理、人理三個維度對影響成年智力障礙體育教學的因素進行歸類和分析,設計體育康復教學內容,然后實施教學。結果顯示:(1)經過教學實驗后,男女生的臺階實驗的平均指數都呈遞進式增加;(2)女生的屈膝仰臥起坐的平均值由原來的12個/分鐘增加到...
【文章頁數】:5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選題依據與意義
1.2 文獻綜述
1.2.1 國內外智力障礙體育教育的比較
1.2.2 智力障礙體育教學設計的研究
1.2.3 智力障礙體育教學的研究
1.2.4 相關文獻評述
第2章 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研究倫理道德
2.1 研究對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調研法
2.2.2 邏輯分析法
2.2.3 行動研究方法
2.2.4 數理統(tǒng)計法
2.3 研究倫理道德
第3章 概念梳理
3.1 智力障礙
3.2 機構托養(yǎng)
3.3 就業(yè)年齡段
第4章 就業(yè)年齡段智力障礙人士基本情況分析
4.1 就業(yè)年齡段智力障礙人士身心特點
4.1.1 就業(yè)年齡段智力障礙人士生理特點
4.1.2 就業(yè)年齡段智力障礙人士心理特點
4.2 就業(yè)年齡段智力障礙人士安置現狀
第5章 基于WSR系統(tǒng)方法論的智障人士體育教學設計研究
5.1 就業(yè)年齡段智力障礙人士體育課程教學設計的理論依據
5.1.1 結構主義的課程論
5.1.2 人本主義課程論
5.1.3 WSR系統(tǒng)方法論
5.2 基于WSR系統(tǒng)方法論的智障人士體育教學設計的研究
5.2.1 物理層面就業(yè)年齡段智力障礙人士體育課教學分析
5.2.1.1 教學內容分析
5.2.1.2 教學媒體分析
5.2.1.3 教學環(huán)境分析
5.2.2 事理層面就業(yè)年齡段智力障礙人士體育課教學分析
5.2.2.1 教學目標分析
5.2.2.2 教學方法分析
5.2.2.3 教學評價分析
5.2.2.4 教學策略分析
5.2.3 人理層面就業(yè)年齡段智力障礙人士體育課教學分析
5.2.3.1 托養(yǎng)機構的分析
5.2.3.2 教師的分析
5.2.3.3 就業(yè)年齡段智力障礙人士的分析
第6章 福建省啟能研究指導中心體適能課程教學設計個案分析
6.1 福建省啟能研究指導中心體育教學現狀
6.2 課程介紹
6.3 指導思想
6.4 教學目標
6.4.1 運動參與目標
6.4.2 運動技能目標
6.4.3 身體健康目標
6.4.4 心理健康目標
6.4.5 社會適應目標
6.5 教學內容
6.6 教學方法
6.6.1 講解法與示范法
6.6.2 問答法
6.6.3 情景教學法
6.6.4 分解練習法與完整練習法
6.6.5 糾正動作錯誤與幫助法
6.6.6 游戲法與運動競賽法
6.7 教學評價
6.8 就業(yè)年齡段智力障礙人士體適能教學實驗結果分析
6.8.1 實驗前后心肺適能指標結果對比分析
6.8.2 實驗前后肌力及肌耐力適能指標結果對比分析
6.8.3 實驗前后柔韌適能指標結果對比分析
6.8.4 個案分析-小陳的故事
6.8.5 研究反思
第7章 結論、建議、創(chuàng)新、研究展望
7.1 結論
7.2 建議
7.3 創(chuàng)新
7.4 研究展望
附件
參考文獻
攻讀學位期間承擔的科研任務與主要成果
致謝
本文編號:3980868
【文章頁數】:5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選題依據與意義
1.2 文獻綜述
1.2.1 國內外智力障礙體育教育的比較
1.2.2 智力障礙體育教學設計的研究
1.2.3 智力障礙體育教學的研究
1.2.4 相關文獻評述
第2章 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研究倫理道德
2.1 研究對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調研法
2.2.2 邏輯分析法
2.2.3 行動研究方法
2.2.4 數理統(tǒng)計法
2.3 研究倫理道德
第3章 概念梳理
3.1 智力障礙
3.2 機構托養(yǎng)
3.3 就業(yè)年齡段
第4章 就業(yè)年齡段智力障礙人士基本情況分析
4.1 就業(yè)年齡段智力障礙人士身心特點
4.1.1 就業(yè)年齡段智力障礙人士生理特點
4.1.2 就業(yè)年齡段智力障礙人士心理特點
4.2 就業(yè)年齡段智力障礙人士安置現狀
第5章 基于WSR系統(tǒng)方法論的智障人士體育教學設計研究
5.1 就業(yè)年齡段智力障礙人士體育課程教學設計的理論依據
5.1.1 結構主義的課程論
5.1.2 人本主義課程論
5.1.3 WSR系統(tǒng)方法論
5.2 基于WSR系統(tǒng)方法論的智障人士體育教學設計的研究
5.2.1 物理層面就業(yè)年齡段智力障礙人士體育課教學分析
5.2.1.1 教學內容分析
5.2.1.2 教學媒體分析
5.2.1.3 教學環(huán)境分析
5.2.2 事理層面就業(yè)年齡段智力障礙人士體育課教學分析
5.2.2.1 教學目標分析
5.2.2.2 教學方法分析
5.2.2.3 教學評價分析
5.2.2.4 教學策略分析
5.2.3 人理層面就業(yè)年齡段智力障礙人士體育課教學分析
5.2.3.1 托養(yǎng)機構的分析
5.2.3.2 教師的分析
5.2.3.3 就業(yè)年齡段智力障礙人士的分析
第6章 福建省啟能研究指導中心體適能課程教學設計個案分析
6.1 福建省啟能研究指導中心體育教學現狀
6.2 課程介紹
6.3 指導思想
6.4 教學目標
6.4.1 運動參與目標
6.4.2 運動技能目標
6.4.3 身體健康目標
6.4.4 心理健康目標
6.4.5 社會適應目標
6.5 教學內容
6.6 教學方法
6.6.1 講解法與示范法
6.6.2 問答法
6.6.3 情景教學法
6.6.4 分解練習法與完整練習法
6.6.5 糾正動作錯誤與幫助法
6.6.6 游戲法與運動競賽法
6.7 教學評價
6.8 就業(yè)年齡段智力障礙人士體適能教學實驗結果分析
6.8.1 實驗前后心肺適能指標結果對比分析
6.8.2 實驗前后肌力及肌耐力適能指標結果對比分析
6.8.3 實驗前后柔韌適能指標結果對比分析
6.8.4 個案分析-小陳的故事
6.8.5 研究反思
第7章 結論、建議、創(chuàng)新、研究展望
7.1 結論
7.2 建議
7.3 創(chuàng)新
7.4 研究展望
附件
參考文獻
攻讀學位期間承擔的科研任務與主要成果
致謝
本文編號:3980868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jiaoyulunwen/crjy/3980868.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