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別康橋》教學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3-23 13:51
現(xiàn)代詩歌繼承與發(fā)展了古典詩歌,并在此基礎上用白話文進行創(chuàng)作,以表情達意的一種新形式的詩歌。語言高度凝練、節(jié)奏鮮明、豐富的意象選擇和不乏美感的意境構成了現(xiàn)代詩歌有別于其他文體的獨特魅力,使之在文學史上獨樹一幟。其蘊含的高度文學藝術價值可以陶冶學生情操,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并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对賱e康橋》作為現(xiàn)代詩歌和徐志摩作品中的經典之作,其蘊含的情感意蘊和外在的語言藝術對當代學生的詩歌閱讀能力和審美能力都有很大的助益。此外,其自八十年代之后就成為了語文教材的寵兒,一直被當做是現(xiàn)代詩歌的經典篇目選入多冊教材,可見其教學價值不亞于其文學價值。因此,本文選擇了《再別康橋》進行專門的教學研究,從目前《再別康橋》的教學現(xiàn)狀、文學界和教育界三個方面出發(fā),嘗試著對《再別康橋》的教學進行全面的分析和了解,指出其中存在的問題,結合理論提出自己的教學建議,并落實于實踐。本文一共含有緒論、正文和結語三個部分,在正文中分為四個章節(jié),力求為廣大的一線教師教學提供相關建議,幫助一線教師進行更有效的教學。論文的基本結構如下:緒論部分主要包括選題緣由、研究意義、研究綜述和研究方法三個方面。第一章筆者對所收集到的教學案...
【文章來源】:山東師范大學山東省
【文章頁數(shù)】:9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選題緣由
(一)《再別康橋》在徐志摩作品中的地位
(二)《再別康橋》在教材中的地位
二、研究意義
(一)理論意義
(二)實踐意義
三、研究綜述
(一)關于《再別康橋》本身的研究
(二)《再別康橋》的教學案例研究
(三)與《再別康橋》有關的現(xiàn)代詩歌教學研究
四、研究方法
(一)文獻研究法
(二)行動研究法
(三)案例分析法
第一章 《再別康橋》教學現(xiàn)狀分析
一、《再別康橋》教學現(xiàn)狀分析
(一)忽視主題探討
(二)忽視審美教育
(三)忽視學生主動性
(四)忽視朗讀指導
二、《再別康橋》教學現(xiàn)狀的原因分析
(一)考試制度的束縛
(二)現(xiàn)代詩歌體裁特殊
(三)教育界不能及時吸收學界研究成果
第二章 學界和教育界《再別康橋》研究及對比
一、學界的研究成果
(一)《再別康橋》的主題意蘊
(二)《再別康橋》的美學價值
(三)《再別康橋》的藝術形式
二、教育界的研究成果
(一)《再別康橋》的教學內容
(二)《再別康橋》的教學方法
三、二者對比下的發(fā)現(xiàn)與感悟
(一)對比下的發(fā)現(xiàn)
(二)對比后的感悟
第三章 《再別康橋》教學建議
一、做好教學準備:全面把握課堂
(一)調整教學心態(tài),重視詩歌教學
(二)和諧師生關系,構建民主課堂
(三)豐富知識儲備,提高教學能力
二、知人論世:全面理解詩歌
(一)介紹現(xiàn)代詩歌常識
(二)引入詩歌創(chuàng)作背景
(三)關注古典意象新用
三、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
(一)合理運用語言,描繪情境
(二)巧借助多媒體,營造情境
(三)利用生活經驗,體會情境
四、豐富教學方法:調動學生主動性
(一)指導朗讀,感受詩歌情感
(二)以詩解詩,課堂教學深化
(三)以寫促讀:課堂教學延伸
五、優(yōu)化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
(一)關注學界,及時更新內容
(二)解讀意象,體驗豐富情感
(三)品味語言,感受創(chuàng)作手法
第四章 《再別康橋》教學實踐探索
一、《再別康橋》教學實踐
(一)教學設計思路
(二)實踐教學過程
二、《再別康橋》教學反思
(一)教學實踐的成效
(二)教學實踐的不足
結語
注釋
參考文獻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位論著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關鍵素養(yǎng)導向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以《再別康橋》一課的再教設計為例[J]. 費一超. 教育研究與評論(中學教育教學). 2019(04)
[2]現(xiàn)代詩歌教學的應然訴求——教學《再別康橋》新探[J]. 蔡秀嬋. 中學語文教學參考. 2018(33)
[3]《再別康橋》的文學價值與藝術特色[J]. 鄭錦航. 文學教育(下). 2018(03)
[4]基于互聯(lián)網(wǎng)的初中“文學微課”教學設計研究——以《<再別康橋>的繪畫美》為例[J]. 費一超. 現(xiàn)代語文(教學研究版). 2017(04)
[5]引領學生走進詩歌唯美的世界——以《再別康橋》為例談現(xiàn)代詩歌的教學[J]. 黃芬華. 華夏教師. 2016(12)
[6]《再別康橋》教學技巧探微[J]. 羅云. 中學語文教學參考. 2016(33)
[7]“非指示性”教學的探索——李鎮(zhèn)西老師《再別康橋》課例研討[J]. 謝丹華. 現(xiàn)代語文(教學研究版). 2016(02)
[8]重返錢夢龍(上):“導讀”之精髓——研讀錢夢龍經典課例之通感[J]. 陳日亮. 福建基礎教育研究. 2016(01)
[9]走進詩歌美的殿堂——徐志摩《再別康橋》教學設計[J]. 翁麗雯,鄒金平. 語文學刊. 2015(22)
[10]《再別康橋》中的情感隱喻——解讀《再別康橋》中“沉淀著彩虹似的夢”[J]. 卜巖. 延安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15(05)
碩士論文
[1]基于深度學習的高中現(xiàn)代詩歌教學研究[D]. 楊美鳳.四川師范大學 2019
[2]現(xiàn)代詩歌教學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 孫穎.山東師范大學 2017
[3]《再別康橋》的文本解讀和教學內容確定[D]. 吳施意.上海師范大學 2016
[4]文本細讀在高中語文現(xiàn)代詩歌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 隋本吉.山東師范大學 2013
[5]論高中語文教案設計[D]. 王俊杰.東北師范大學 2013
[6]《再別康橋》文本接受研究[D]. 林麗桃.福建師范大學 2010
[7]論詩歌朗讀的節(jié)奏[D]. 林祥財.福建師范大學 2009
本文編號:3095907
【文章來源】:山東師范大學山東省
【文章頁數(shù)】:9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選題緣由
(一)《再別康橋》在徐志摩作品中的地位
(二)《再別康橋》在教材中的地位
二、研究意義
(一)理論意義
(二)實踐意義
三、研究綜述
(一)關于《再別康橋》本身的研究
(二)《再別康橋》的教學案例研究
(三)與《再別康橋》有關的現(xiàn)代詩歌教學研究
四、研究方法
(一)文獻研究法
(二)行動研究法
(三)案例分析法
第一章 《再別康橋》教學現(xiàn)狀分析
一、《再別康橋》教學現(xiàn)狀分析
(一)忽視主題探討
(二)忽視審美教育
(三)忽視學生主動性
(四)忽視朗讀指導
二、《再別康橋》教學現(xiàn)狀的原因分析
(一)考試制度的束縛
(二)現(xiàn)代詩歌體裁特殊
(三)教育界不能及時吸收學界研究成果
第二章 學界和教育界《再別康橋》研究及對比
一、學界的研究成果
(一)《再別康橋》的主題意蘊
(二)《再別康橋》的美學價值
(三)《再別康橋》的藝術形式
二、教育界的研究成果
(一)《再別康橋》的教學內容
(二)《再別康橋》的教學方法
三、二者對比下的發(fā)現(xiàn)與感悟
(一)對比下的發(fā)現(xiàn)
(二)對比后的感悟
第三章 《再別康橋》教學建議
一、做好教學準備:全面把握課堂
(一)調整教學心態(tài),重視詩歌教學
(二)和諧師生關系,構建民主課堂
(三)豐富知識儲備,提高教學能力
二、知人論世:全面理解詩歌
(一)介紹現(xiàn)代詩歌常識
(二)引入詩歌創(chuàng)作背景
(三)關注古典意象新用
三、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
(一)合理運用語言,描繪情境
(二)巧借助多媒體,營造情境
(三)利用生活經驗,體會情境
四、豐富教學方法:調動學生主動性
(一)指導朗讀,感受詩歌情感
(二)以詩解詩,課堂教學深化
(三)以寫促讀:課堂教學延伸
五、優(yōu)化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
(一)關注學界,及時更新內容
(二)解讀意象,體驗豐富情感
(三)品味語言,感受創(chuàng)作手法
第四章 《再別康橋》教學實踐探索
一、《再別康橋》教學實踐
(一)教學設計思路
(二)實踐教學過程
二、《再別康橋》教學反思
(一)教學實踐的成效
(二)教學實踐的不足
結語
注釋
參考文獻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位論著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關鍵素養(yǎng)導向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以《再別康橋》一課的再教設計為例[J]. 費一超. 教育研究與評論(中學教育教學). 2019(04)
[2]現(xiàn)代詩歌教學的應然訴求——教學《再別康橋》新探[J]. 蔡秀嬋. 中學語文教學參考. 2018(33)
[3]《再別康橋》的文學價值與藝術特色[J]. 鄭錦航. 文學教育(下). 2018(03)
[4]基于互聯(lián)網(wǎng)的初中“文學微課”教學設計研究——以《<再別康橋>的繪畫美》為例[J]. 費一超. 現(xiàn)代語文(教學研究版). 2017(04)
[5]引領學生走進詩歌唯美的世界——以《再別康橋》為例談現(xiàn)代詩歌的教學[J]. 黃芬華. 華夏教師. 2016(12)
[6]《再別康橋》教學技巧探微[J]. 羅云. 中學語文教學參考. 2016(33)
[7]“非指示性”教學的探索——李鎮(zhèn)西老師《再別康橋》課例研討[J]. 謝丹華. 現(xiàn)代語文(教學研究版). 2016(02)
[8]重返錢夢龍(上):“導讀”之精髓——研讀錢夢龍經典課例之通感[J]. 陳日亮. 福建基礎教育研究. 2016(01)
[9]走進詩歌美的殿堂——徐志摩《再別康橋》教學設計[J]. 翁麗雯,鄒金平. 語文學刊. 2015(22)
[10]《再別康橋》中的情感隱喻——解讀《再別康橋》中“沉淀著彩虹似的夢”[J]. 卜巖. 延安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15(05)
碩士論文
[1]基于深度學習的高中現(xiàn)代詩歌教學研究[D]. 楊美鳳.四川師范大學 2019
[2]現(xiàn)代詩歌教學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 孫穎.山東師范大學 2017
[3]《再別康橋》的文本解讀和教學內容確定[D]. 吳施意.上海師范大學 2016
[4]文本細讀在高中語文現(xiàn)代詩歌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 隋本吉.山東師范大學 2013
[5]論高中語文教案設計[D]. 王俊杰.東北師范大學 2013
[6]《再別康橋》文本接受研究[D]. 林麗桃.福建師范大學 2010
[7]論詩歌朗讀的節(jié)奏[D]. 林祥財.福建師范大學 2009
本文編號:3095907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jiaoyulunwen/jiaoyuxinli/3095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