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對共享單車私有化態(tài)度的探究
【學位單位】:云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B844.2
【部分圖文】:
圖 1.1 評價性啟動程序原理驗目的主要是比較階段一與階段二中對目標刺激的判斷反應時動效益的考察 基于啟動刺激是閾上或是閾下呈現(xiàn)的而被分為能夠被意識所察覺的時候被稱為閾上評價性啟動任務(Sive Priming Task),而在不能被意識所察覺時被稱為閾下評價性ianl Evaluative Priming Task) 但是,這種范式并沒有形成標準化究者之間也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意見,只是認為在目標刺激和啟動刺該少于 500ms 之后也有研究者在其基礎之上對其進行改變,如陳述,但在統(tǒng)計方法上保持延續(xù) 5.2 內隱聯(lián)結測驗eenwald,McGhee,&Schwarth(1998)在神經生理學的理論中,考慮間的神經通路連接更為緊密,可以轉化為對刺激的反應時間的迅物之間的反應時間的差異可以被利用來考察被試對刺激的態(tài)度通過指導語連接兩個刺激物,然后要求被試按鍵反應來測其反應
1 選題緣由與文原理的衍生 同樣 AMP 測驗也原理為將被試面對一個會引型的情緒體驗,嫁接到一個其時被試會將對會引起情感反應激)中,通過對無意義刺激(出現(xiàn)的刺激的態(tài)度情緒 理,AMP 測驗伴隨著投射測驗需要關注的是,在態(tài)度研究的在外顯態(tài)度和內隱態(tài)度間的差異或許會對結構有一定影響,指導語從而引導被試進行不同由此,AMP 范式兼具外顯態(tài)度圖片 評價
評價性條消極/積極500ms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聶衍剛;劉莉;曾燕玲;寧志軍;;道德自我對利己和利他行為傾向的注意偏向[J];心理與行為研究;2015年05期
2 李薇;陳曉梅;金曉君;趙妍;李麗娜;;大學生公正世界信念與利他行為的相關性[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4年06期
3 白祖綱;;公私伙伴關系與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J];行政論壇;2014年02期
4 曹衍淼;王美萍;常淑敏;;不同情境下大學生移情與內隱利他行為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4年03期
5 濮冰燕;;IAT測驗對大學生內隱利他態(tài)度的實驗研究[J];社會心理科學;2012年07期
6 戴穎;;利他行為與利己行為的進化心理學解釋[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12年03期
7 任娜;佐斌;;測量內隱態(tài)度的情感錯誤歸因程序[J];心理科學;2012年02期
8 高屹;;海洛因戒斷者對毒品的內隱態(tài)度和外顯態(tài)度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年02期
9 瞿建國;姚美雄;;當代大學生功利心理的調查[J];咸寧學院學報;2011年07期
10 劉俊升;桑標;;內隱-外顯態(tài)度的關系及其行為預測性[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張樂;態(tài)度形成的理論與實驗[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2 吳明證;內隱態(tài)度的理論與實驗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韓愷;利己性、利他性及其與幸福感關系研究[D];武漢大學;2017年
2 胡鵬;物理環(huán)境秩序對利己行為的影響及其邊界條件[D];廣州大學;2017年
3 陳景紅;大學生對殘疾人的內隱態(tài)度研究[D];鄭州大學;2016年
4 荀丹;自我參照加工對態(tài)度形成的影響[D];湖南師范大學;2015年
5 齊金玲;醫(yī)學院校大學生對同性戀的外顯態(tài)度和內隱態(tài)度比較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1年
6 陳朝霞;內隱態(tài)度形成過程中的經典條件反射機制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2847178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jiaoyulunwen/jykj/2847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