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亞裔武術明星形象分析
【學位單位】:北京體育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G852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目的與研究意義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義
2 文獻綜述
2.1 國內研究現(xiàn)狀
2.2 國外研究現(xiàn)狀
3 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3.1 研究對象
3.2 研究方法
4 理論背景
4.1 武打電影
4.2 東方主義
4.3 身份認同
5 好萊塢亞裔武術明星
5.1 成龍
5.1.1 成龍的身體呈現(xiàn):強壯與滑稽的兩面性
5.1.2 成龍的動作設計:用“真功夫”營造喜劇效果
5.1.3 成龍的電影角色:西方文明中的東方男人
5.2 李連杰
5.2.1 李連杰的身體呈現(xiàn):矯健的東方武者
5.2.2 李連杰的動作設計:傳統(tǒng)武術與現(xiàn)代特效的結合
5.2.3 李連杰的電影角色:嚴肅的武打高手
5.3 托尼·賈
5.3.1 托尼·賈的身體呈現(xiàn):靈巧和威猛的結合
5.3.2 托尼·賈的動作設計:回歸真功夫
5.3.3 托尼·賈的電影角色:斗爭精神和宗教信仰并存
5.4 楊紫瓊
5.4.1 楊紫瓊的身體呈現(xiàn):現(xiàn)代“打女”與古代“俠女”
5.4.2 楊紫瓊的動作設計:利用特效滿足觀眾審美
5.4.3 楊紫瓊的電影角色:無法脫離男人的“女英雄”
6 結論
6.1 成龍是“功夫喜劇”中“小丑”的化身
6.2 李連杰是被“神化”的東方武師
6.3 托尼·賈是有著斗爭精神的“平民英雄”
6.4 楊紫瓊是現(xiàn)代精神和傳統(tǒng)束縛并存的東方女性
致謝
參考文獻
附錄
個人簡歷 在讀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與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淑華;李,;劉芳;;身份認同研究綜述[J];心理研究;2012年01期
2 戴國斌;;不同歷史時期武術影視明星發(fā)展特征研究——以李小龍、成龍、李連杰為例[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1年06期
3 明哈·T.彭;夫左;;好萊塢(多元文化主義)的亞洲入侵[J];世界電影;2010年01期
4 王建會;;美國亞裔男性主義理論的建構與反思[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5 湯姆·岡寧;范倍;;吸引力電影:早期電影及其觀眾與先鋒派[J];電影藝術;2009年02期
6 于翠蘭,吳曉紅;武術國際傳播狀況的跨文化調查[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年10期
7 石川;鐘瑾;;中國功夫片:全球化時代的東方文化使者——“中國功夫電影對世界的影響”論壇側記[J];電影新作;2005年05期
8 唐磊,陳曉;李連杰:關于武術,我已經講完了[J];中國新聞周刊;2005年39期
9 王秀惠;性別、種族、男性氣概:再讀二戰(zhàn)之前美國本土華人歷史[J];華僑華人歷史研究;2005年03期
10 王岳川;“發(fā)現(xiàn)東方”與中西“互體互用”[J];文藝研究;2004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孟巖;泰中動作電影比較研究[D];上海戲劇學院;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楊靜琳;動作影像的吸引力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2 陶永生;西方視域中“中國情結”的復調景觀[D];山東大學;2007年
3 秦開曄;動作大片:新世紀中國主流商業(yè)電影的創(chuàng)作走向[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7年
4 陳志凌;后現(xiàn)代語境下的成龍功夫電影研究[D];暨南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889957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jiaoyulunwen/tylw/2889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