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增長理論:馬克思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的比較
本文關鍵詞:經濟增長理論:馬克思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的比較
更多相關文章: 經濟增長 馬克思 比較分析 動態(tài)一般均衡分析法 總量生產函數(shù)
【摘要】:在社會資本再生產理論中,馬克思創(chuàng)造性地將組織、技術、制度和生產要素間的關系結合起來,從動態(tài)角度加以分析,得出了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經濟增長理論成果。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菲爾德曼建立了第一個經濟增長數(shù)學模型,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西方經濟學在經濟增長理論方面的代表成果,包括哈羅德-多馬模型、新古典增長理論、新增長理論,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從理論基礎、分析框架、假設條件、研究工具、技術與制度的作用、總量生產函數(shù)的構造等角度,將馬克思經濟增長理論與西方經濟學經濟增長理論進行比較,可以得出馬克思經濟增長理論能夠更好地闡釋社會再生產的動態(tài)特征。
【作者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華鑫國際信托有限公司;
【關鍵詞】: 經濟增長 馬克思 比較分析 動態(tài)一般均衡分析法 總量生產函數(shù)
【分類號】:F061.2
【正文快照】: 定稿日期:2015-03-23經濟增長理論史上,是馬克思第一個系統(tǒng)地提出了科學的經濟增長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菲爾德曼,第一個建立了分析經濟增長的數(shù)學模型。馬克思的經濟增長理論,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xiàn)實指導意義。一、馬克思主義的經濟增長理論馬克思是第一位系統(tǒng)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蔡文君;杜學元;;從羌族民俗文化透視羌族女性社會地位的變遷[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3期
2 趙秀花;;鄧小平的發(fā)展思想研究[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年04期
3 何麗;劉管平;巫叢;;海外對華城市史研究綜述[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1年02期
4 于忠龍;陳乃新;;論競爭法只調整競爭關系[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6年01期
5 孫晉;;產融結合及其主要法律形式論析[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9年01期
6 謝青松;;《物權法》的倫理審視[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9年01期
7 周德海;;論馬克思經濟學的價值概念體系[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8 包仕國;;當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多重向度[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9 王浩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聯(lián)動型動力機制的精神實質[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10 李繼武;;對人學五個“要義”和“以人為本”內涵的看法——與顧智明教授商榷[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程宇;;引入“政府型強互惠”假設的不完全資本市場的演化[A];第十一屆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匯編(下)[C];2011年
2 李懷濤;;科學發(fā)展觀是馬克思主義的新發(fā)展[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3 趙春明;;改革: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與發(fā)展[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4 王濤;皮明建;高鵬;;農用地價格研究[A];河南地球科學通報2009年卷(下冊)[C];2009年
5 李楊;;具體性的追尋——讀馬爾庫塞《歷史唯物主義現(xiàn)象學論稿》[A];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9)[C];2011年
6 馬爾庫塞;李楊;;歷史唯物主義現(xiàn)象學論稿[A];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9)[C];2011年
7 邱國良;鄭延恒;;論高校輔導員與大學生的民主溝通[A];2009年全國高校學生工作年會論文集[C];2009年
8 高峰;;社會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論的研究視角[A];2010年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危機預警預控管理系統(tǒng)研究”論壇論文集[C];2010年
9 彭希義;;少數(shù)民族農民工城市文化適應問題研究——基于貴陽花溪區(qū)彝族農民工群體的調查[A];2011年貴州省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10 劉琳;;馬克思政治倫理思想三題論略[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郝文斌;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實證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王巖;職業(yè)體育聯(lián)盟的經濟分析[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3 夏菲;論英國警察權的變遷[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秦曼;海洋漁業(yè)資源資產的產權效率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5 余正琨;論科學發(fā)展觀對三大規(guī)律認識的豐富與發(fā)展[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王員;建國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經驗[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趙一強;知識社會價值的道德分析[D];蘇州大學;2010年
8 楊玲;文化交往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9 劉宇輝;高等教育視角下的人力資本投資與經濟增長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10 董國強;我國高校教師人力資本定價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余曉玲;以農地為依托構建農村養(yǎng)老保障制度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徐本禹;百里杜鵑風景名勝區(qū)農村人力資源開發(fā)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3 任士春;巢湖市城鎮(zhèn)化進程中農村中小學體育現(xiàn)狀與發(fā)展對策[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4 李靜;大學生大愛精神培育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5 郭云英;統(tǒng)籌城鄉(xiāng)視域中的農村城鎮(zhèn)化問題研究[D];南昌航空大學;2010年
6 蘇煥菊;我國農村養(yǎng)老保險法律制度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7 宋浩;民族性與比較科學哲學[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8 姚士偉;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面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9 李國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視閾中的民生問題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10 胡警月;馬克思與阿爾都塞意識形態(tài)比較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隗斌賢,李亞娟;經濟增長理論與模型:演變與發(fā)展[J];統(tǒng)計與決策;2001年01期
2 李廣平;馬克思的經濟增長理論[J];當代經濟研究;2003年06期
3 俞培果,沈云;教育與經濟增長關系研究綜述[J];經濟學動態(tài);2003年10期
4 吳易風;經濟增長理論的歷史辨析[J];學術月刊;2003年02期
5 續(xù)文利,鄒燕;西方經濟增長理論的啟示和中國經濟增長問題研究[J];地質技術經濟管理;2003年03期
6 萬邁;如何認識西方的經濟增長理論在我國的運用[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03年04期
7 彭高旺,肖中明;產權制度與經濟增長[J];湖南稅務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2期
8 農貴新,何靜;平民經濟增長理論初探[J];黃岡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9 姜凌;資本與經濟增長理論述評[J];華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10 高曉紅;經濟增長理論:馬克思與西方學者之比較[J];生產力研究;2004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劉連支;;經濟增長中的物質平衡問題探討[A];中國《資本論》研究會第13次學術研討會代表論文集[C];2006年
2 董瑞華;;馬克思的經濟增長理論與上海經濟增長方式轉變[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經濟·管理學科卷)[C];2007年
3 王洪超;;權衡論:基于傳統(tǒng)哲學與中醫(yī)理論的另類經濟增長理論[A];全國高等財經院!顿Y本論》研究會2010年學術年第27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4 趙學增;;馬克思經濟增長理論研究[A];論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C];1996年
5 雷衛(wèi)民;;略論馬克思經濟增長理論與我國經濟發(fā)展方式的根本轉變[A];《資本論》與貧困問題研究——陜西省《資本論》研究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6 高波;張志鵬;;文化資本:經濟增長源泉的一種解釋[A];當代中國經濟問題探索(下冊)[C];2004年
7 ;馬克思經濟增長理論與內生經濟增長理論的融合——基于資本有機構成的新解釋[A];第一屆中國政治經濟學年會應征論文集[C];2007年
8 吳義剛;;馬克思經濟增長理論的內涵及其現(xiàn)實意義——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宏觀經濟發(fā)展成就的反思[A];安徽省社會科學界第三屆學術年會哲學學會專場——“科學發(fā)展觀與安徽崛起”論壇論文集[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夢霖;《追趕型經濟增長理論》[N];人民日報;2009年
2 本報實習記者 林立;對經濟增長理論的堅實探索[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5年
3 主講人 夏業(yè)良;經濟增長理論的演進:我們期望怎樣的增長?[N];21世紀經濟報道;2006年
4 李力 編譯;經濟增長理論的發(fā)展[N];中國貿易報;2006年
5 本報記者 韓秀琪;可持續(xù)發(fā)展需要理論創(chuàng)新[N];光明日報;200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梁言順;論低代價經濟增長[D];中共中央黨校;1997年
2 楊依山;經濟增長理論的成長[D];山東大學;2008年
3 劉明國;經濟長期增長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8年
4 鄒全勝;要素演進與開放收益[D];上海社會科學院;2007年
5 張濤;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要素分析[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趙建;馬克思資本積累理論研究[D];廈門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格日勒圖;馬克思經濟增長理論研究[D];內蒙古大學;2004年
2 祝秀梅;文化視角下的經濟增長理論與政策研究[D];廈門大學;2006年
3 陳娜娜;馬克思經濟增長理論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07年
4 鄧軍;馬克思經濟增長理論探析[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5 楊鐵牛;馬克思的經濟增長理論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1年
6 蔣瓊;馬克思經濟增長理論對關中[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1年
7 侯建國;馬克思經濟增長理論新探[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8 劉國棟;現(xiàn)代經濟增長理論的發(fā)展歷程[D];上海交通大學;2010年
9 何恒遠;技術與制度的互動研究[D];湘潭大學;2003年
10 徐小飛;經濟增長理論若干問題的研究與實證分析[D];華僑大學;2000年
,本文編號:756759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jingjilunwen/jjsxs/756759.html